【職場讀書人選書】罪惡也有等級之分—《陪審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會以為你知道誰有罪,誰沒罪。——那你就錯了。

一開始看到《陪審員》的書名,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法庭故事

以一般的法庭、法律相關小說而言,挑戰大眾對於「有罪」的概念與道德界線,恐怕是絕對不能欠缺的元素;藉由書中因殺人未遂的主角瑪麗亞,以及背後原因的探討,原本看似顯而易見的表象,也漸漸開始崩塌。然而,《陪審員》的高明之處,則是在於它使用了角色之間的對照,藉由在法庭之外又重現類似的場景,不只讓書中的陪審員能夠更加「切身」了解被告的感受,就連讀者也會因此感受到更大的衝擊。

「起初都是小事。妳沒認出那就是在控制妳,可是事實上就是,只是用讚美和有禮的建議包了起來。不知不覺中,妳做了自己想都沒想過的改變,而從頭到尾妳還一直告訴自己是因為妳愛他。其實是妳不想失去他,因為到那個時候,妳已經不太和朋友見面了。妳不理會家人的忠告,因為妳不想被別人笑妳是笨蛋。」

雖然被歸類在「法庭驚悚小說」,但《陪審員》所探討的,絕對不僅僅於法律、道德,而是藉由巧妙的設計,觸碰到受害者心理、女性主義、家務勞動與權勢性侵等範疇,彷彿重合了《十二怒漢》、《82年生的金智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著名作品。而出場角色充滿反轉的個性,或許也反映了作者在擔任律師的過程中,所看到眾多人性的多變與黑暗。

跳脫「有無罪」的二分法框架

如同主角從一開始侷限在「有無罪」的框架,到最後開始看見背後更深層、無法以簡單的二分法來判斷的處境,作為《陪審員》的英文書名,「Degrees of Guilt」或許更切合整個故事的主軸:比起有罪與否的判斷,作者呈現的更像是「罪惡是有等級之分的」。而在陪審團及相關制度開始成為主流後,這想必也將是所有「幸運兒」們,都將面臨的問題。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Ovj0bD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一位寫作教師,收到導師兼好友尋短身亡的消息,並在因緣際會收養他留下的大丹狗後,一人一狗展開面對悲傷的旅程。簡單來說,《摯友》的基本架構可以用短短幾句話來表達,但在此之上,作者更藉由主角背景的設定,進一步探討了文學、教育與生命意義。比起看小說,整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經歷一場文學寫作課。
對於這本6年後,由報導者所出版的《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以下簡稱《島國毒癮紀事》),有些人或許會期待它能成為台灣版的《追逐尖叫》,但在實際閱讀後,就會發現其中所談論的毒品議題,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全面且詳盡,同時也因為接近性,更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一位寫作教師,收到導師兼好友尋短身亡的消息,並在因緣際會收養他留下的大丹狗後,一人一狗展開面對悲傷的旅程。簡單來說,《摯友》的基本架構可以用短短幾句話來表達,但在此之上,作者更藉由主角背景的設定,進一步探討了文學、教育與生命意義。比起看小說,整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經歷一場文學寫作課。
對於這本6年後,由報導者所出版的《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以下簡稱《島國毒癮紀事》),有些人或許會期待它能成為台灣版的《追逐尖叫》,但在實際閱讀後,就會發現其中所談論的毒品議題,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全面且詳盡,同時也因為接近性,更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暢銷懸疑小說的《法庭遊戲》改編為電影版,日前也在台灣上映,燒腦的情節加上法庭的諜對諜攻防;再加上永瀨廉、杉咲花、北村匠海三位高人氣演員加持。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Thumbnail
閱讀推理懸疑小說的時候,一定會去思考的問題:這個手法的可行性?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些事嗎?相當喜歡的一部日本漫畫-詐欺獵人,有好多好多卷,非常精彩喔!重點是:這部漫畫的詐欺手法就曾經被用在真實世界中,成為了一樁造成鉅額損失的犯罪事件,且行凶手法有可能就是參考這部作品,進而策畫成形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暢銷懸疑小說的《法庭遊戲》改編為電影版,日前也在台灣上映,燒腦的情節加上法庭的諜對諜攻防;再加上永瀨廉、杉咲花、北村匠海三位高人氣演員加持。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Thumbnail
閱讀推理懸疑小說的時候,一定會去思考的問題:這個手法的可行性?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些事嗎?相當喜歡的一部日本漫畫-詐欺獵人,有好多好多卷,非常精彩喔!重點是:這部漫畫的詐欺手法就曾經被用在真實世界中,成為了一樁造成鉅額損失的犯罪事件,且行凶手法有可能就是參考這部作品,進而策畫成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