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罪惡也有等級之分—《陪審員》

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會以為你知道誰有罪,誰沒罪。——那你就錯了。

一開始看到《陪審員》的書名,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法庭故事

以一般的法庭、法律相關小說而言,挑戰大眾對於「有罪」的概念與道德界線,恐怕是絕對不能欠缺的元素;藉由書中因殺人未遂的主角瑪麗亞,以及背後原因的探討,原本看似顯而易見的表象,也漸漸開始崩塌。然而,《陪審員》的高明之處,則是在於它使用了角色之間的對照,藉由在法庭之外又重現類似的場景,不只讓書中的陪審員能夠更加「切身」了解被告的感受,就連讀者也會因此感受到更大的衝擊。

「起初都是小事。妳沒認出那就是在控制妳,可是事實上就是,只是用讚美和有禮的建議包了起來。不知不覺中,妳做了自己想都沒想過的改變,而從頭到尾妳還一直告訴自己是因為妳愛他。其實是妳不想失去他,因為到那個時候,妳已經不太和朋友見面了。妳不理會家人的忠告,因為妳不想被別人笑妳是笨蛋。」

雖然被歸類在「法庭驚悚小說」,但《陪審員》所探討的,絕對不僅僅於法律、道德,而是藉由巧妙的設計,觸碰到受害者心理、女性主義、家務勞動與權勢性侵等範疇,彷彿重合了《十二怒漢》、《82年生的金智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著名作品。而出場角色充滿反轉的個性,或許也反映了作者在擔任律師的過程中,所看到眾多人性的多變與黑暗。

跳脫「有無罪」的二分法框架

如同主角從一開始侷限在「有無罪」的框架,到最後開始看見背後更深層、無法以簡單的二分法來判斷的處境,作為《陪審員》的英文書名,「Degrees of Guilt」或許更切合整個故事的主軸:比起有罪與否的判斷,作者呈現的更像是「罪惡是有等級之分的」。而在陪審團及相關制度開始成為主流後,這想必也將是所有「幸運兒」們,都將面臨的問題。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Ovj0b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一位寫作教師,收到導師兼好友尋短身亡的消息,並在因緣際會收養他留下的大丹狗後,一人一狗展開面對悲傷的旅程。簡單來說,《摯友》的基本架構可以用短短幾句話來表達,但在此之上,作者更藉由主角背景的設定,進一步探討了文學、教育與生命意義。比起看小說,整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經歷一場文學寫作課。
對於這本6年後,由報導者所出版的《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以下簡稱《島國毒癮紀事》),有些人或許會期待它能成為台灣版的《追逐尖叫》,但在實際閱讀後,就會發現其中所談論的毒品議題,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全面且詳盡,同時也因為接近性,更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自於推特帳號,《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作者奧利佛・達克賽爾,曾是在這間書店工作的資深店員,藉由他不修邊幅(?)的文字,這個「發瘋會好過一點」的職業,與英國珍本書業的內幕,也在讀者面前展開。
一位寫作教師,收到導師兼好友尋短身亡的消息,並在因緣際會收養他留下的大丹狗後,一人一狗展開面對悲傷的旅程。簡單來說,《摯友》的基本架構可以用短短幾句話來表達,但在此之上,作者更藉由主角背景的設定,進一步探討了文學、教育與生命意義。比起看小說,整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經歷一場文學寫作課。
對於這本6年後,由報導者所出版的《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以下簡稱《島國毒癮紀事》),有些人或許會期待它能成為台灣版的《追逐尖叫》,但在實際閱讀後,就會發現其中所談論的毒品議題,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全面且詳盡,同時也因為接近性,更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