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活(soft life)是一場太美的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Is #softlife too good to be true?
疫情期間,美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勞動力出走。不論是「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或是「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都讓社會重新檢視工作的意義。
舒活(soft living)是繼「安靜離職」後,在社群平台上熱搜的關鍵詞。它和安靜離職有甚麼差別?我們能從這種生活理念學習到甚麼?
圖片來源: freepik

舒活是甚麼?

根據dictionary.com的定義,舒活是指一種「舒適、低壓、放鬆」的生活風格:有人將它理解為在物質上的滿足,例如奢侈的衣著美饌;也有人將它理解成一種滿足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例如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於舒活有很多解釋,但是共通點都是——不再將工作視為最重要的個人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與(社會主流的)工作成就死死綁定,而是將重心轉移至生活其他部分,將那些價值(例如上述的生活經驗、自我照顧等……)含納到個人價值中。
因此,比起較為「被動」的安靜離職,舒活抱持較「主動」的心態,挖掘生活其他面向的潛力,並且重新得到生活的掌控權。

起源和文化背景

事實上,soft life這個詞在17世紀中即被使用,指涉無虞生活;到了2020年,在抖音(TikTok)上又再次受到關注。去平台上逛逛,會發現大部分的#softliving#softlife的使用者是年輕的黑人,特別是女性族群。
黑人女性以舒活為口號,強調要奪回自主權,面對家庭或是工作,都要能夠學會放下壓力、別再不斷犧牲付出,將自己搞得精疲力竭;這和長年以來的「黑人女強人」刻板印象有關,是一種投射在黑人女性身上的期望:要求她們要「克制情緒、獨立、照顧他人」。
疫情肆虐期間,同時加劇了性別和階級差距造成的影響,在美國,黑人女性更是首當其衝。因此,舒活風潮或許是一種面對壓力的反動。

矛盾與隱憂

在消費主義當道的時代,舒活作為一個炙手可熱的 #Lifestyle,多少都會和消費扯上關係。畢竟,打造風格有時也是需要財力的。
在這篇專欄文章裡提到,為了滿足大眾對於soft life的想像,以舒活為品牌的創作者其實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例如,製作那些療癒感滿點的冰箱整理影片,除了拍攝之外,創作者還要事先準備好一整套收納容器(最好是那種會發出清脆「喀喀」聲的保鮮盒)或是看起來有質感的「廚房小物」,才能達成soft life的想像。
我在想,宣傳此類「舒活風格」的形式,是否變相在鼓勵閱聽者「以物質打造生活」,進而偏離舒活的核心呢?如果舒活依賴在物質上的話,反而會需要當事人投入更多生產活動以收取報酬,進而維持它的模樣。

我的想法

雖然是第一次聽聞這個詞彙,但是對我來說,它的意涵其實和之前時常提到的"work-life balance"很像:有些人覺得這種平衡根本不存在,工作即生活,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要不就將工作和生活劃清界線,楚河漢界,互不相犯。
有沒有平衡、找不找得到,我想,這些都是非常主觀的。
剛開始蒐集資料也是抱著滿滿的疑問以及戒心,如同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過於天真的白日夢,認為這些態度會對職涯和生活整體造成傷害。
不思進取、屈居人後,你又確定未來的自己不會後悔當初的安逸和「舒活」,讓你無法爬到更高的位置、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這又回到個人對於舒活的定義。若僅以表面和形式理解舒活,它必然失去最核心的價值。事實上,不乏有人以非常簡單的東西作為舒活風格的生活軌跡,例如在空閒時學習新東西、多花點時間陪家人等等……,實踐自我實現的道路。
至少對我來說,它應該是一種心態:把人看作人,擁抱每個人身上繽紛多彩的身分,而非以工作成就為重點標竿;這樣心態或許能允許自己,用比較宏觀和寬容的方式看待世界和每個人。
想當叱吒風雲的職場菁英?很好!想要保留多一點時間給家人朋友?也很棒!只要這是你的自我實現,我都會給予百分之兩百的祝福。

重點是,不要隨意被社群網路上塑造的願景和形象蒙蔽,只有你可以定義自己的soft life。

這是我的第一次寫這種主題式的觀點評論。明明還有好多可以討論,但感覺會花太多時間。為了「日更」這個和自己的約定,明天應該會調整一下形式,慢慢找適合我的體裁和內容。
真心欽佩可以寫深度分析文章的人。這種內容對我來說,日更負擔太大。
雖然沒辦法處理更大的脈絡覺得可惜,但是在鑽研主題(比較像是在主題表面打滾吧?)的過程中,覺得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讓我反思自己看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蒐集資料真的可以觸發好奇心,滿足近乎原始的狩獵快感。即便內容還很粗糙,個人也覺得可以在結構和內容上更精煉、更有方向性。這是我接下來出給自己的作業。
如果這篇文章觸發了你對這個主題的興趣,或是激發了怎麼樣的想法,都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一起觀察,一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始寫部落格之前,給自己的心理建設。
開始寫部落格之前,給自己的心理建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看到〔大疏離潮〕,〔懶女孩工作〕,筆者意識到,人類終於像人一樣的,可以好好活著。因為不拘泥於必須被收入綁架,被工作奴役,人類開始自我覺醒。打工度假,遠距工作,不拘泥於一種工作形式,已是現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活。現代人,活得更像人。
好好生活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 什麼是好好生活?我每天都去公司上班,每天都做完事情,每天都準時起床,再想想,有好好生活啊。現在的生活是你要的生活嗎?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根本就在於他自身的內在素質。他自身擁有的東西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工作和壓力所困擾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被繁忙的工作和各種壓力所困擾,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其實,享受生活並不需要豪華的物質條件或極度的閒暇時間,而是需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享受生活的方式,以及為什麼這樣的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這個時刻,一起來探討「自由」這個哲學議題。內容包括自由工作與數位遊牧的定義、自由的自律、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概念、對自由工作者的自由觀點、自由與無知的關係、以及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這次討論,幫助大家確立自己想追求的自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看到〔大疏離潮〕,〔懶女孩工作〕,筆者意識到,人類終於像人一樣的,可以好好活著。因為不拘泥於必須被收入綁架,被工作奴役,人類開始自我覺醒。打工度假,遠距工作,不拘泥於一種工作形式,已是現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活。現代人,活得更像人。
好好生活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 什麼是好好生活?我每天都去公司上班,每天都做完事情,每天都準時起床,再想想,有好好生活啊。現在的生活是你要的生活嗎?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根本就在於他自身的內在素質。他自身擁有的東西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工作和壓力所困擾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被繁忙的工作和各種壓力所困擾,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其實,享受生活並不需要豪華的物質條件或極度的閒暇時間,而是需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享受生活的方式,以及為什麼這樣的
Thumbnail
在勞動節這個時刻,一起來探討「自由」這個哲學議題。內容包括自由工作與數位遊牧的定義、自由的自律、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的概念、對自由工作者的自由觀點、自由與無知的關係、以及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這次討論,幫助大家確立自己想追求的自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