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來自瑞典的維京人是怎樣處境艱難又安分守己(?)不過,為什麼不也叫他們維京人就好了,還要說是「羅斯」(Rus) 呢?說明之前先強調一件事;這群古斯堪地那維亞水上暴徒冠有怎樣的稱呼,往往是源自於接觸到的是哪些人,而非他們親切地自我介紹。
羅斯為什麼叫羅斯?
不論是當今的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其民族組成主要是東斯拉夫語系 (East Slavic languages) 的族群。
維京人一口古北歐語 (Old Norse) 則是日耳曼語系 (Germanic languages) 底下的分支,儘管都出自印歐語族 (Indo-European languages),但彼此已經分化數千年,是怎麼扯上關係的?
恐怕是東斯拉夫人,與同樣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卻(被我)常常略過的芬蘭人,他們一同貢獻了「羅斯」這個稱呼的最早版本。
嚴格來說芬蘭人是較近代的說法;這些既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斯拉夫人的民族,在漫長歷史中更常被稱作「芬人」(Finns),語言系譜來自完全不同於印歐語的烏拉爾語系 (Uralic languages)。
古芬語 (Finnic) 中稱呼古瑞典人(住他們家隔壁的那些北日耳曼人)為「羅特希」(Ruotsi),此稱呼可能被斯拉夫人沿用但讀音變成「Rusĭ」;而這個唸法就成了其他東歐民族稱呼他們的原型,讀音都會差不多。
芬人如此稱呼古瑞典人,或許也與古瑞典語 (Old Swedish) 中「roþs-」的讀音接近「Ruotsi」有關,這是「划船」相關的字詞前綴。(古瑞典語是古北歐語的分支之一。)
關於羅斯人的第一則貼文
文獻上第一筆關於「羅斯」的紀錄來自《聖貝爾丁年鑑》(Annals of Saint Bertin)。這是一部涵蓋法蘭克地區 830-882 年間的編年史,同時包含許多維京人騷擾的敘述;可見至少對當地人來說,維京人和羅斯人是不同的。
前情提要:有一群陌生人溜到君士坦丁堡,請求拜占庭皇帝狄奧斐盧斯 (Θεόφιλος) 讓他們隨同拜占庭帝國大使一起前往法蘭克,並表示原路的回程太兇險;皇帝人很 nice 幫忙寫了信。於是,839 年的那一頁:
Misit etiam cum eis quosdam, qui se, id est gentem suam, Rhos vocari dicebant, quos rex illorum Chaganos vocabulo ad se amicitiae, sicut asserebant, causa direxerat…
他(拜占庭皇帝)還派了些人跟著特使,這些人說他們,也就是他們的民族被稱為羅斯人 (Rhos),由他們的王——可汗 (Chaganos)——帶著友善受指派至此,如他們所說。
羅斯人希望能路過法蘭克回到北方,但是,當時的法國皇帝虔誠者路易 (Louis le Pieux) 起了疑心,擔心這群人是在偵查國土內情,探問之下:
…Quorum adventus causam imperator diligentius investigans, comperit, eos gentis esse Sueonum.
…當皇帝更仔細地調查他們路經此地的緣由時,發現他們是來自瑞典 (Sueonum)。
多疑的法國皇帝仍決議將他們扣留,直到能確認羅斯人真的沒動歪腦筋。有趣的是,此後年鑑就再也沒有提到這些人了,沒有人知道他們最終到底回到家了沒。
譯文中我提到了「可汗」,然而這是目前還有爭議的翻譯。有論者認為是抄錄時失誤導致,應該原本是「Chacanus」;這個詞可能是「哈孔」(Håkan) 的拉丁語轉譯,哈孔是跟「冠廷」差不多等級的北歐菜市場名。
那不用吵了,就改譯成哈孔;畢竟可汗 (Khagan) 是草原遊牧民族對頭子的稱呼吧?對,能吵就因為還真有可能羅斯也開始學人家稱老大為可汗。
中世紀亞速營
有在追蹤烏克蘭戰況的話,應該很早就聽過烏克蘭的亞速營;但在 8-10 世紀間,駐紮於亞速海 (Azov sea) 沿岸的軍隊應該是一群突厥人,他們建立的可薩汗國 (Khazar Khaganate) 控制了羅斯人的貿易命脈:第聶伯河 (Dnipro) 與沃爾加河 (Volga) 的下游;也就是通往阿拉伯世界的水路幹道。
羅斯人初來乍到也是很懂察言觀色,可薩人明顯不好惹;因此,初期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商人對他們唯唯諾諾,移民者更是直接將可薩汗國視為統治者。此後,透過貿易路線加速了東斯拉夫人、維京人、可薩人等文化融合的進程。
維京人首領也開始自稱可汗,並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每次交易場合還要向對方解釋「我們老大不是可汗,是亞爾 (Jarl)!」也是滿浪費時間的,不如入境隨俗。(「亞爾」是古斯堪地那維亞對統治階級的一般性稱呼。)
小結
結果這一篇還真的只夠我交代完「羅斯」的由來…不過這樣也好,專有名詞太多了,讀起來或許也不輕鬆。下一篇正式進入羅斯人是如何從做點散戶期貨,搖身一變成了在地企業,留下數不盡的阿拉伯外匯存底,至今仍不知有多少深埋於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