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做維京的人」?歡迎您報名海外劫掠夏令營!

想當「做維京的人」?歡迎您報名海外劫掠夏令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維京人」在通俗文化中超級模糊,好像只要談到古代的北歐人,就通通是維京人;然而古北歐人的「稱謂」之間仍有許多差異與重疊之處。今天就來好好翻譯翻譯,什麼是維京人!

raw-image

為什麼叫「維京人」?

18 世紀現代英語才首次出現「維京人」(Vikings),起初用於「高貴的野蠻人」;與字源無關,是浪漫主義者的投射。到 20 世紀擴展成所有古代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流行文化渲染下,猶如是一支實存的民族。至今仍有不少人以為「維京人」就像「台灣人」一樣,但其實意思更接近「討海人」。

字源理論有多種,對應維京時代 (Viking Age)(8-11 世紀)北歐語言——古北歐語 (Old Norse) 的單字:維金格爾 (Víkingr)——列出幾項假說。

  • 「峽灣、小河」(vík):描寫這些人的家鄉風貌。
  • 「維克」(Vik)(挪威地名):早期劫掠船隊的集散地。
  • 「離家、撤離」(víkja):強調他們遠離故鄉。
  • 「浬」(víka):航海度量的單位。

綜合最後兩者,即「海上的離航」(Víkingr),是我目前讀過最合理又貼近維京人印象的字源。此外,有其他語言中的字詞也具備相似構詞元素;像是「營地、貿易據點」(wic)(古英語 (Old English)),由於維京人航旅間也常從事商業活動。

「維京人」是怎麼被玩爛的?

為什麼不乾脆稱呼挪威人、瑞典人或丹麥人呢?因為維京時代前期還真就沒這種分別。當時北歐最集權的勢力不過是丹麥某首領,其他地方更不用說,都是酋邦或地方土豪的鬆散組織。

由於丹麥算是初期最有規模的劫掠勢力;被害者英格蘭人管不著劫掠艦隊打哪來的,將維京人全部喚作「丹人」(Danes),或異教徒 (Heathen)(9 世紀全歐洲差不多也只剩北歐尚未基督教化)。

法蘭克人稱維京人為「北方人」(Nordmanni),有時也稱丹人。斯拉夫人稱斯堪地那維亞人作「羅斯」(Rus)。愛爾蘭人區分挪威人與丹麥人,不過兩者都稱「北方者」(Lochlannach) 或「異邦人」(Gaill)。

為什麼現在全部打包成「維京人」?最早出自一位瑞典的全能型文組人埃里克 (Erik Gustaf Geijer) 之手。一首詩標題為《維京人》(Vikingen),主角是充滿古典豪傑情懷的北歐英雄,1811 年發表在刊物《伊敦娜》(Iduna)(伊敦娜是北歐神話中的常春女神,為諸神培育不老蘋果)。

在同一群文人志士的推波助瀾下,「維京人」漸漸成為北歐諸國共同的民族主義沃土;令人遺憾之處亦在此…斯堪地那維亞人對於祖先的真實樣貌似乎不太感興趣,一位剛從冰島歸來的網友在當地看到不少牛角盔商標。

什麼都能搭維京的時代來了;好一點的至少符合「古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糟一點的會亂加中世紀冰島魔法或現代奇幻元素。市面上開始出現維京餐廳、維京咖啡館、維京香水、維京刺青維京飾品、維京精神,甚至維京群島!(開玩笑的,英文是「British Virgin Islands」,不是「Viking」。)

raw-image

維京人怎麼看「維京人」?

古北歐語的文學、詩歌脈絡中,「維京」於字裡行間的角色不完全相同於詞源釋義(字如何組成);「Víking」是陰性名詞,通常指涉「海上劫掠」;「Víkingr」(非指定單數型態)是陽性名詞,指涉的是「參與海上劫掠的人」。

儘管「維京人」在中世紀歐陸惡名昭彰,但古北歐人也會使用這個字,不過意思更中性一些。讓我想到以前電視劇《維京傳奇》(Vikings) 曾出現一幕令我無比尷尬的橋段;哪一集我忘了,也沒想挖回來。

畫面是一排排戰士們正摩拳擦掌,一位維京首領站出來激勵大家:「我們是維京人!」——那景象,我不禁聯想到某任前德國總理的大聲疾呼:「我們是日耳曼人!」——現代人殼蟻把任何東西當作自我認同,可是維京人似乎並不這麼想。

有許多古北歐英雄傳奇 (Saga) 提到帶有「Víking-」前綴的詞彙,多數時候沒什麼深刻意涵,只是談特定族群;像是「他與一群維京人…」、「他曾是一個維京人,擁有一艘紅色龍舟…」、「與維京人交戰時…」、「他參與過維京劫掠…」等等。

古北歐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民、漁夫、商人、工匠、獵人、造船師等,多數就業人口效忠於當地有力人士;其他職業像法務、詩人 (Skáld)、車夫等則效忠於王公貴族;只有少數人參與維京人事業。

維京人 aka 海外派遣兼打工渡假

其他職業往往需要技術傳承或一定資本,但任何能打、水性好的人都歡迎應徵當維京人;工程師捐肝,維京人捐肌肉。劫掠襲擊多半選在夏季出發,冬季回歸;涉及多層考量,包含洋流、海象。台灣年輕人也多半在暑期去歐美諸國打工,為了儲蓄或單純增廣見聞;其實道理和維京人一樣,鮮少幹維京人這行是中年轉職,體力真的會枯。

raw-image

出國打工,興致來了連續做 10 年亦無不可,就此定居也行。維京人也是,有部分選擇留在當地,或回鄉,以田園生活安享晚年;這是大部分維京人的職涯規劃,做維京人往往是經濟活動中的權宜之計。

最後,一句話交代「維京人」:

8-11 世紀間,自由報名參加週期性海外劫掠夏令營的人。

avatar-img
異教人議會.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
14.0K會員
252內容數
▋ᛏᛁᛋᛁᛣ᛫ᚢᚴ᛫ᚼᛁᚱᛅᛣ᛫ᛁᚴ᛫ᚼᛅᛁᛏᛁ᛫ᚢᛁᛏᛁᚢᛅᛣ᛬ᚢᛁᛚᚴᚢᛘᛁᚾ᛫ᛏᛁᛚ᛫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ᛁ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異教人,歡迎來到異教人議會 ᛉ. 北歐神話、盧恩文字、維京人、異教 ᛉ. 講座/課程/文案/諮詢/藝文合作 ᚦᛅᚴᛅᚦᛁᛣ(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晚上七點,異教人本人會去嘉義民雄的慢靈魂咖啡廳參與一場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不是北歐民謠也殼蟻。本篇接續之前談口傳文化,繼續把畫面拉近到斯堪地那維亞。同為口述傳統文明的古北歐人沒有譜曲與寫作的習慣,我們要如何聽到他們的曲調呢?等一下…還真的有。
瓦格納集團主演的「敵人就在本能寺」讓全世界都緊張了一下下。新聞播報的數字距離無感的話,換成地圖就能懂;是排隊時後面的人離妳只有 30 公分的狀態,何況是習慣國際社交距離遠遠的普丁,就知道有多不舒服。一如以往,本篇肯定不會涉及事情本身,聊聊「瓦格納」這個名字就好。
放連假台北廢;在數位世界裡被粽子和龍舟包圍,才想起連假是端午節加上可惡的補班換來的。說到龍舟,尤其是「把龍頭插在船頭」這種文創並非東方人獨有,古北歐人也是龍的傳人(嚴格來說是「屠」龍的傳人),本篇算是維京船導論,又是一個水坑;放心,能說的還多了,不會放過大家。
續前篇,我簡單帶過了有關「犧牲」概念的哲學問題可能包含的面向,並給出了一個一般性詮釋:「必須不受外力脅迫,出於自由意志選擇損己利人才是具有道德價值的『犧牲』行為。」「損己」尤其重要,給出去的東西可有可無則與「犧牲」無關。那麼,接下來進一步探討「奧丁的自我犧牲」。
《海盜戰記》(Vinland Saga) 與《北方人》(The Northman) 都是異教人大力推薦的古北歐文化入門影視作品。要注意的是,兩部劇情上都是部分史實、部分虛構。上一次談是第二季的 EP-1,不是中間沒有值得寫的題材,只是忘了…。但 EP-22 的尾聲,有一幕蘊味深長,只是看過去太可惜。
有很多人問異教人是為什麼會對古北歐文化抱持這麼強烈的執著。是真的有很多人問!我大概都講得出緣起(小說《空之境界》提到盧恩文字開始),但如此長久的熱忱連我都有點驚訝;我想,最主要還是古典文學中的異教思想打動了我。這系列會是長篇,下次更新時間點不好說,我盡力而為。
今天晚上七點,異教人本人會去嘉義民雄的慢靈魂咖啡廳參與一場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不是北歐民謠也殼蟻。本篇接續之前談口傳文化,繼續把畫面拉近到斯堪地那維亞。同為口述傳統文明的古北歐人沒有譜曲與寫作的習慣,我們要如何聽到他們的曲調呢?等一下…還真的有。
瓦格納集團主演的「敵人就在本能寺」讓全世界都緊張了一下下。新聞播報的數字距離無感的話,換成地圖就能懂;是排隊時後面的人離妳只有 30 公分的狀態,何況是習慣國際社交距離遠遠的普丁,就知道有多不舒服。一如以往,本篇肯定不會涉及事情本身,聊聊「瓦格納」這個名字就好。
放連假台北廢;在數位世界裡被粽子和龍舟包圍,才想起連假是端午節加上可惡的補班換來的。說到龍舟,尤其是「把龍頭插在船頭」這種文創並非東方人獨有,古北歐人也是龍的傳人(嚴格來說是「屠」龍的傳人),本篇算是維京船導論,又是一個水坑;放心,能說的還多了,不會放過大家。
續前篇,我簡單帶過了有關「犧牲」概念的哲學問題可能包含的面向,並給出了一個一般性詮釋:「必須不受外力脅迫,出於自由意志選擇損己利人才是具有道德價值的『犧牲』行為。」「損己」尤其重要,給出去的東西可有可無則與「犧牲」無關。那麼,接下來進一步探討「奧丁的自我犧牲」。
《海盜戰記》(Vinland Saga) 與《北方人》(The Northman) 都是異教人大力推薦的古北歐文化入門影視作品。要注意的是,兩部劇情上都是部分史實、部分虛構。上一次談是第二季的 EP-1,不是中間沒有值得寫的題材,只是忘了…。但 EP-22 的尾聲,有一幕蘊味深長,只是看過去太可惜。
有很多人問異教人是為什麼會對古北歐文化抱持這麼強烈的執著。是真的有很多人問!我大概都講得出緣起(小說《空之境界》提到盧恩文字開始),但如此長久的熱忱連我都有點驚訝;我想,最主要還是古典文學中的異教思想打動了我。這系列會是長篇,下次更新時間點不好說,我盡力而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