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在圖騰柱最底端的那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圖騰柱是北美洲西北部原住民的一種文化特色,今人狹窄地將其歸入“宗教”。確有此因素,但它亦包含祖宗的系譜,自然也少不了藝術創作。柱上有動物圖像,比較多見的是獅、熊、狐、鷹、渡鴉、雷鳥,魚、甚至青蛙,可以是部族、家庭,甚至個人的精靈。柱子是垂直的,這些雕像的表述遂採疊羅漢方式,原住民可能沒什麼心思,但在念念不忘“權力”尤其是個人“權力”的美國意識裡,“處于圖騰柱底端”(at the bottom of the totem pole)就成了在權力和地位上都墊底的比喻。本文順著美式邏輯,探討“白種男性”地位從頂端滑落、墜入谷底,探究該傾向和近年來槍枝暴力陡升是否有關聯。

raw-image

在“後現代”來臨前,“性別”只有兩種:男和女。希伯來和基督教的《聖經》說:上帝先創造了亞當,然後用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了他的伴侶夏娃。中國《易經》的《繫辭》則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不只道出了性別只有生理規定的兩種,且判其高下。

固然,自古以來就有“同性戀”這個偏離,在中國只要不妨礙傳宗接代則無傷大雅。猶太基督教傳統則不然,它膜拜一位患“恐同症”的上帝,同性戀遂成被處死的對象—在今日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神權政治底下,此習俗猶見餘緒。然而,即使是“現代的”論述,如文明沒落論、人種退化說、弗洛伊德的性成長的心理動力學(psychodynamics),同性戀依舊是“墮落”的樣本,作為反面教材,對照出異性戀的“正常”,使二元性別益形鞏固。

至實證主義式微、人工建構論大盛的“後現代”,形勢丕變,性別可以建構出107種(這是就全世界而言,並非單指美國)[詳唯一能辨識的地理方位一文],而歷來被常軌化的二元性別只是這107種裡的兩種:“順性別" (cisgender)的男和女,所謂“順性別”是指它們是“順從”生理構造的兩類型態。生理構造當然不是建構的,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文化建構;希伯來和基督教《聖經•創世紀》裏“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也同樣是人為的建構,不應與動物界的雌雄混為一談。用任何被邊緣化的“多樣相的變態" (polymorphous perversity)將異性戀“正常化”的措施也不是“自然”而是“文明”。

發展到這一步,對白種男性來說問題就大條了,尤其在美國這個自詡保障“人權”的國家。女性憑“女性主義”仍可與黑人、“同志”、跨性別、新移民等“弱勢族群”認同。然而,多元性別不免對“順性別”的傳統性別二元論造成了顛覆。女性主義在二元性別裡顛覆男性霸權,其實是替多元性別顛覆“異性戀霸權”提供了一個典範,也開了一個先河。這股後浪推前浪著實替二元性別製造了難局:它危及女性主義的性別政治,若後者仍判定自有文明以來的社會是“父權”或“男性中心”的,則多元性別這些小眾的眾聲喧嘩是模糊了鬥爭的大方向。但能不答理它們嗎?那就落得個歧視“被邊緣化”族群的“政治上不正確”的罪名。

也身為“弱勢族群”的女性,若以多元性別為盟友,那麼就加速性別二元論的散架。今日這個性別政治的“戰國”狀態,它的基礎早在1990年代奠下。1991年的《與敵同眠》(Sleeping with the Enemy)這部美國電影為整個時代定下基調,將二元性別轉化為“敵我矛盾”。在我的《殺母的文化: 20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一書中,觀察到美國文化已從“殺父”“殺母”演變至“殺夫”階段,兩性關係成為殺戮戰場,在大眾文化裡被描繪成爾虞我詐、殺機四伏,男性之被妖魔化恍如大陸文革時代樣板戲裡塑造的“階級敵人”。美國進入一個性侵案遽增的年代,波及參議員、最高法院提名人、樞機主教,甚至總統(柯林頓)。家暴案與童年性侵案曝光度之強烈,導致“家中有男性,婦孺都不安全,因此最佳的家庭形態乃單母親家庭”的政治路線,而單母親家庭的確成為美國家庭的主形態,在比例上壓倒雙親家庭—今日已回不去了。然而,顛覆“父權家庭”的別動隊少不了同性戀和其他的性傾向。

raw-image

1990年代的美國若如中國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則柯林頓總統1998年因性醜聞險遭彈劾事件則可比擬1976年“四人幫”的垮台—兩者都是極端主義遭逢大逆轉。柯林頓總統是民主黨左派,是女性主義的盟友,試圖利用“性醜聞”扳倒他的反而是“宗教右翼”(the Religious Right),後者一貫反女性主義,如今不過是利用時代議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此全國的女性主義團體在醜聞期間是挺柯林頓的。經此一役,“與敵同眠”這齣戲就唱不下去了,偃旗息鼓,但二元性別好比被龍捲風刮過的平原上的農莊,遺下這樣一個廢墟:任何性形態都比異性戀“正確”,異性戀反而變成了父權與夫權的基礎,用馬克思主義的詞彙說就是一個生產方式的"下層建築",按此邏輯,任何“非常軌”的性形態反而更能顛覆父權社會和男性中心論。

另一方面,“異性戀羅曼史”(heterosexual romance)作為一個“偉大的美國制度”(a great American institution)[詳致友人《宜消釋異國情緣未了之恨》書—兼評“一個偉大的美國制度”一文],歷風雨飄搖屹立未倒,仍為大群嚮往,中外皆然,大眾文化可為佐證。嚮往“異性戀羅曼史”的女性不見得是對性別政治毫無覺悟者,相形之下,1990年代女性主義的極左派反而是小眾。她們將兩性關係演繹為敵我矛盾,“羅曼史”遂變成對敵人的溫情主義,可上綱為“投降主義”,試問:性別二元還能不散架嗎?

在美國,成為這場旋風的風眼並非泛泛的男性,乃是白種男性。他們之成為眾矢之的,還有“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這個因素在發酵。美國是一個由世界各地移民組成的國家,但一直以來在文化上都能保持白種英裔新教(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優勢,但從源遠流長的黑白種族衝突開其端,這個優勢已受到侵蝕。至20世紀末,正如男女性別二元綻開為多元性別,二元的黑白衝突亦演變成對主流的多元挑戰。既然挑戰者都是“弱勢”,易扮演“受害者”角色,則“加害者”非白種男性莫屬。

自近代初期,白種男性除了是家庭、社會、國家和教會的主人,也是海外殖民帝國的主宰。在西方科學革命開始征服自然期間,正值英國從奴役愛爾蘭至跨海建立北大西洋殖民帝國,科學革命的發言人培根(Francis Bacon)適時發表了《時間的雄性華誕,或曰人對宇宙建立的帝國的大更新》(The Masculine Birth of Time or, The Great Instauration of the Empire of Man Over the Universe)(1602-1603)。曾幾何時,在疊羅漢的“多元主義政治”底下,英裔白種男性這個“身份認同”一落千丈、掉進了谷底。理論上,“多元主義政治”讓你白種男性“平權”為多元中的一元、異性戀則被允許列席眾多性愛形態—但理論上歸理論上,實質上它毋寧是一種從邊緣顛覆中心的“去中心化”,得有一個“中心”作為打倒的對象,方便去之而後快。

在這裡,仍需細心判別: “身份認同政治”是一回事,實際權力結構是另一回事。“多元主義政治”如果仍火力全開,透露美國的文化主流仍是代表“英語民族”者,在權位者主要仍是白人和男性,只是在“人權”這面大纛下,道德制高點完全掌握在非主流的“身份認同”手裡。今日美國的大眾文化以“身份認同”為題材者,會分布在婦女、黑人、亞裔、同志、跨性別、新移民的故事上,獨缺“白種男性”這一份,可能他們仍是主流的關係—身為主流不必也很難“貧民窟化”(ghettoized),硬要湊合白種男性這類“身份認同”的話,在銀幕上會以3K黨和白人至上主義新納粹等負面造形現身。

美國這個國家本來是英裔建立的,而且長期以來都是男性領導,如今“白種男性”在自己的國家裡,不論走到哪裡,都被指著鼻子罵“政治上不正確”,預期會有怎樣的反應? 已明朗化的是他們充實了利用族群仇恨起家的川普運動。同一股怨氣是否和日益變本加厲的大規模槍擊案有關聯,則耐人尋味。

鎖定某一個“弱勢族群”的槍擊案其實毫不新鮮。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的蒙特婁工程學院大屠殺(École Polytechnique massacre)就是一名持槍的男子闖入正在上課的教室,宣稱“與女性主義作戰”,然後把男生與女生分開,專門對女生進行射擊,射中9人,其中6人死亡,行兇者復穿過走廊,至學校餐廳和另一間教室再次對女生進行射殺,終于在槍殺了14名女生,射傷10名女生和4名男性後舉槍自殺。12月6日被加拿大官定為“全國反針對女性暴力行動與紀念日”(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 and Action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遇害的14位女生

遇害的14位女生

行凶者馬克•萊皮納(Marc Lépine)嚴格意義上說不算“英裔”,他的父親是北非阿拉伯穆斯林,母親則是法裔加拿大天主教徒。父親的態度是婦女是可任意濫用的性別,早已棄家,馬克隨母長大,從小就憎恨父親,很難說他的男尊女卑觀來自父親,當時即使北美社會對“平權運動”(Affirmative Action)仍在適應階段。該時多元性別政治仍在萌芽階段,主要仍是兩性矛盾。這場大屠殺發生在“與敵同眠”的1990年代的前夜,兩性矛盾顯然已朝“敵我矛盾”蛻變。行兇者疾呼“與女性主義作戰”,但被他處決者該也有不苟同女性主義的天主教徒、因此實質上是屠殺婦女這個性別。

2016年6月12日,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發生了“奧蘭度同性戀夜店槍擊案”,死49人(包括兇手在內則50人),傷53人。行凶者是美籍阿富汗人,據說他效忠於“伊斯蘭國”,甚至有傳聞他本人也有同性戀傾向。這些都無關宏旨,他如果憤恨美國在中東用兵,為何鎖定一所同志夜店?伊斯蘭一脈相承猶太基督教的“恐同症”。《摩西五書》中的《肋未紀》即說“一名男子若和另一名男子發生與女子一般的性行為,兩者皆犯可憎之罪,必須處死”。中國人一向認為如不妨礙傳宗接代,同性戀無傷大雅,但華人如信奉了希伯來-基督教-伊斯蘭一脈相承的“恐同教”,則會對“同志”出現“神學的憎恨”(odium theologicum)。

(至于美國對亞裔的暴力,多為隨意襲擊、毆打個人事件,雖然也出現用車撞擊集會事件。這類暴行在川普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後已超出一萬宗,襲擊者似乎以黑人居多,非本文重點。)

若無鎖定一個特殊的族群、胡亂掃射的行兇,白人比例居多、男性則是壓倒性的話,或許透露出一些訊息。美國是一個英語國家,這裡的所謂“白種男性”已是廣義的英裔,只要不是女性、黑人、西班牙裔、亞裔、中東裔、同志,在面對很多事情上都不會“加分”—相對來說是“減分”,被後來者“插隊”。怨氣自不待說,前途也比較不順當。一個殺手如果蓄意有預謀地任挑一個場所,濫殺無辜,然後自盡或期待被警方擊斃,是否看不到前景,也無退路?

美國的“認同政治”演算出的“身份認同”之眾多,即使“性別”已多達三十餘種,繁複如印度的“假梯”(jati)。後者是在古《吠陀經》的四大種性(varna)的神學基礎上,由眾多的職業、地域、種族、民俗、信仰、出身、歷史淵源演算出來的,甚至連“賤民”都分很多階,其目的是施予不同程度的“歧視”。美國多如牛毛的“身份認同”之目的則是“平權”,但既云“平”,該成 “太平”,以臻“大同”,何來“眾聲喧嘩”?乃因涉及特殊照顧,如自閉症患者猶可理解,然而有因賭博虧空公款者,從醫師處獲一紙“賭博強迫症”的“病患身份”證明書,即成州政府的受保護群,不得解雇,頂多換崗位。

不同程度的歧視和不同程度的平權,貌似南轅北轍,卻殊途同歸,它製造了越來越多的種類、越來越泛化的敵意,卻模糊了掩蓋了一個最根本的二元:有權有勢者和無權無勢者。有權有勢者不必限於某個性別、某個性向、某個種族、某個立場、某個主張。台灣最近被揭發的大量性侵事件,無權無勢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但也包括小男生,有權有勢的加害者從權貴、黨官、民權鬥士、性平衙門、受害者申訴單位,到御用導演、御用女性主義者,光譜上有的一應俱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隆基的沙龍
26會員
76內容數
孫隆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台灣大約從2018年開始吹起仇女的風氣,隨著媒體不斷的報導男性台灣人所遭遇的感情詐欺,體型被歧視,收入被歧視,台灣女性的擇偶與社交模式,令台男受到許多挫折與傷害,於是女人的問題,被追究在女權主義的發展上,但這是事實嗎? 真正的女權主義,更提倡女強人,男女平等,女人比男人的地位高也很自然 ㄖ
Thumbnail
台灣大約從2018年開始吹起仇女的風氣,隨著媒體不斷的報導男性台灣人所遭遇的感情詐欺,體型被歧視,收入被歧視,台灣女性的擇偶與社交模式,令台男受到許多挫折與傷害,於是女人的問題,被追究在女權主義的發展上,但這是事實嗎? 真正的女權主義,更提倡女強人,男女平等,女人比男人的地位高也很自然 ㄖ
Thumbnail
History in HD null on Unsplash 當性別碰上了政治會發生什麼事?或者當政治碰觸到性別這議題時,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爭議事項,這是接下來要談的主題。 好了!現代人蠻愛談政治的,所以,我會由政治去切入性別,然後再加上點「泛意義」去調味,你覺得這盤料理,究竟嚐出來是辣的,
Thumbnail
History in HD null on Unsplash 當性別碰上了政治會發生什麼事?或者當政治碰觸到性別這議題時,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爭議事項,這是接下來要談的主題。 好了!現代人蠻愛談政治的,所以,我會由政治去切入性別,然後再加上點「泛意義」去調味,你覺得這盤料理,究竟嚐出來是辣的,
Thumbnail
圖片取自npr.org   只要是在歐美國家居住過的人,因該多多少少會接觸到所謂的"政治正確"。政治正確是近年來歐美國家所產生的一種意識,主要是針對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行為,包括言語侮辱、工資不對等、甚至種族犯罪。政治正確目前已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並為歐美國家在性別和種族平等上達到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政治
Thumbnail
圖片取自npr.org   只要是在歐美國家居住過的人,因該多多少少會接觸到所謂的"政治正確"。政治正確是近年來歐美國家所產生的一種意識,主要是針對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行為,包括言語侮辱、工資不對等、甚至種族犯罪。政治正確目前已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並為歐美國家在性別和種族平等上達到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政治
Thumbnail
5月19日德州州長簽署美國至今最嚴格的墮胎法案:胎兒被偵測出心跳(通常是6週後)即禁止墮胎,開放民眾、甚至德州以外居民皆可控告,而執行墮胎手術的醫生、協助墮胎過程者都可能成為被吿。如今子宮在多方殖民者角逐後,又倒退回墮胎權元年,成為街坊鄰居也能置喙的公領域。
Thumbnail
5月19日德州州長簽署美國至今最嚴格的墮胎法案:胎兒被偵測出心跳(通常是6週後)即禁止墮胎,開放民眾、甚至德州以外居民皆可控告,而執行墮胎手術的醫生、協助墮胎過程者都可能成為被吿。如今子宮在多方殖民者角逐後,又倒退回墮胎權元年,成為街坊鄰居也能置喙的公領域。
Thumbnail
圖片來源 2020年5月29日下午4點,司法院15名大法官正式宣告刑法239條之通姦罪違憲。自此通姦得到除刑化。對此,大法官所給出的解釋為其與憲法第7條所保障的平等權原則不符,故宣告其違憲。在法律的層面,通姦除刑化被解釋為對性自主權與隱私權的保障。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通姦除刑化則能對女性長期受壓迫
Thumbnail
圖片來源 2020年5月29日下午4點,司法院15名大法官正式宣告刑法239條之通姦罪違憲。自此通姦得到除刑化。對此,大法官所給出的解釋為其與憲法第7條所保障的平等權原則不符,故宣告其違憲。在法律的層面,通姦除刑化被解釋為對性自主權與隱私權的保障。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通姦除刑化則能對女性長期受壓迫
Thumbnail
鑰匙串,代表著個人隱私的那面,而綁在上頭的彩帶則代表著社會的模樣。 我們總是認為事事都要公平,從出生到成長,認為著一切都應該是要平等的,而希望降臨在每個人身上所擁有的資源、機會也是一樣的。 總是希望著,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可以改善,希望著一切不公平的事物得已得到平衡, 可是我們對於平等又做了什麼樣子
Thumbnail
鑰匙串,代表著個人隱私的那面,而綁在上頭的彩帶則代表著社會的模樣。 我們總是認為事事都要公平,從出生到成長,認為著一切都應該是要平等的,而希望降臨在每個人身上所擁有的資源、機會也是一樣的。 總是希望著,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可以改善,希望著一切不公平的事物得已得到平衡, 可是我們對於平等又做了什麼樣子
Thumbnail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Thumbnail
真正受到自由主義傷害的人總是基層,尤其是需要特別保護的人,像生孩子的婦女這樣的人。如果收養一個孩子的人跟自己冒著痛苦和危險生孩子的母親得到同等權利的話,真正受到傷害的顯然就是她們。而小共同體真正要維護的就是她們的利益。這種東西實際上是只能通過隔離和歧視來維持的。真正的利益不是寫在紙上的、由國家官僚機
Thumbnail
真正受到自由主義傷害的人總是基層,尤其是需要特別保護的人,像生孩子的婦女這樣的人。如果收養一個孩子的人跟自己冒著痛苦和危險生孩子的母親得到同等權利的話,真正受到傷害的顯然就是她們。而小共同體真正要維護的就是她們的利益。這種東西實際上是只能通過隔離和歧視來維持的。真正的利益不是寫在紙上的、由國家官僚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