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Cou/Tsou),世居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及南投縣信義鄉,人口數約為6,700人。
鄒族為複雜的父系氏族結構,並以大社的男子集會所(kuba)作為政治與宗教的中心。
據記載鄒族在公元1240年代由大社遷徙至嘉義縣阿里山鄉152林班地內的「得恩亞納(Toe'uana)」居住,後來在1730年左右因天花疫情才遷移至「來吉部落」。
然而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來吉部落遭受土石流重創,良田農地一夕化為烏有。
2012年起在各界的協助下,在鄒族先人曾開墾安居之處的得恩亞納落腳,並在2015年完成42棟「得恩亞納」社區。
得恩亞納(Toe'uana),意思為(得恩)得到恩典、(亞納)那一處地方,也就是「一塊遠離河床平坦安全的聖地」。
「得恩亞納」因為房子的建築都是三角形的屋頂,跟日本白川鄉的合掌村有幾分相似,所以又被稱為「台版合掌村」。
※※※※※※※※※※※※※※※※※※※※
我們先在阿里山公路的「十字路站」下車,順著步道上到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十字路站」休息、用餐。
拜阿里山森林鐵道再次中斷,尚未修復,我們得以順著鐵道往「奮起湖站」方向漫步。
轉彎半徑較小的鐵軌,呈現S型的彎曲,忽隱忽現的穿梭在高聳的杉木森林中...;
忽而陽光透過林梢灑落在軌道上,忽而鳥鳴蟲啼從墨綠的草叢中陣陣傳來……是驚喜,也是享受!。
離開森鐵,向右彎進前往「得恩亞納」的林道,2.5公里的陡下坡穿梭在濃密的竹林與杉林中……
不一樣的透光、不一樣的林相,讓這段下坡道自然地放慢腳步、取景、按快門...!
※※※※※※※※※※※※※※※※※※※※
「得恩亞納」社區雖然僅有42棟,但每一棟都很有造型及設計感。
社區位於152林班地的凹處,雖然避風但也容易潮濕,所以家屋都以高架方式建造。
除了三角形的斜屋頂外,座向、立面設計及色彩則由各屋主去發揮創意...。
家屋前的門牌基座,則以石頭層層堆疊後,再裝飾以個人風格:有老鷹、太陽、螃蟹、山豬、貓頭鷹等等...,似有傳承的意味!
從活潑的門牌造型及彩繪,可以看出鄒族原住民樂天、浪漫的藝術氣息!
參觀完「得恩亞納」社區後,我們改搭乘10人座的接駁車前往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多林車站」。
這個小站原是森鐵蒸汽機關車的加水站,所以還可以看到矗立在鐵道中的巨大加水管。
沿著鐵道往「十字路站」方向走,長滿一整片護坡的青苔,搭配高聳的杉木林,應當是「最翠綠」的鐵道線了!
從45號鐵道橋的縫隙中,還可以俯瞰整個「得恩亞納」社區,一棟棟各具特色的三角型屋頂就在山凹處,難怪會被稱為「台版合掌村」!
更多的照片請參閱"2021 十字路/得恩亞納/多林"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