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數位證據的近年實務發展與趨勢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前言

近年AI可生成出偽造且不實的任何數位資料,技術上除以AI相對應去做鑑定或驗證其真實性外,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證據保全越趨普遍及成熟。但這些前提都必須建立在我們對於什麼是「數位證據」的定義、特性、舉證責任、配套與未來規範。

而刑事程序法對於所謂的「數位證據」最為嚴謹,因為它涉及到作為證據的資格(證據能力)、是否經過合法調查,甚至取得證據(搜索扣押、科技定位監控、木馬入侵、鑑識分析)與保管證據(監管鏈)的方式,更會與實質的辯護方向息息相關,所以常常也會受其他法律領域的參考,本文從資訊法的角度整理近年來最重要的實務見解,一窺數位證據的法規適用發展與趨勢。


數位證據的定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8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現代人必懂的資訊法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5會員
193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裡說的續傳軟體不是那種下載電影、或不知名的檔案,所用的軟體哦 ! 那種病毒很多的,又會有不知放了什麼東西(放了個餌)想竊取你電腦的資料,又或者是把你的電腦也當成串流的一個中繼站。 不知道你是否有想過,當你在下載的很開心時,這些來源點是怎麼串接的 ? 是否合法,是否你也變成了共犯呢 ? (這是題外話
Thumbnail
這裡說的續傳軟體不是那種下載電影、或不知名的檔案,所用的軟體哦 ! 那種病毒很多的,又會有不知放了什麼東西(放了個餌)想竊取你電腦的資料,又或者是把你的電腦也當成串流的一個中繼站。 不知道你是否有想過,當你在下載的很開心時,這些來源點是怎麼串接的 ? 是否合法,是否你也變成了共犯呢 ? (這是題外話
Thumbnail
隨著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年輕人早已是醒著就掛在網上,食衣住行,都用手機上的APP來解決,數位經濟的核心正是資料的運用與加值,主流國家也為了因應這個浪潮的來襲,紛紛針對資料的「保護」與「開放」做了大幅的法令與政策改變,以期在有保護下進行快速開放,期望讓自己國家的數位經濟能領先其他國家。
Thumbnail
隨著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年輕人早已是醒著就掛在網上,食衣住行,都用手機上的APP來解決,數位經濟的核心正是資料的運用與加值,主流國家也為了因應這個浪潮的來襲,紛紛針對資料的「保護」與「開放」做了大幅的法令與政策改變,以期在有保護下進行快速開放,期望讓自己國家的數位經濟能領先其他國家。
Thumbnail
前情提要: 記憶體分析在數位鑑識調查中為其重要,有時候駭客或者「有心人士」想要湮滅證據 or 毀屍滅跡時,會進行目標證據檔案(也就是被害人的電腦或伺服器)硬碟清除,格式化硬碟多次,洗掉整個犯案軌跡,這時候記憶體分析可能是此案找到證據的重要關鍵。 注意:本研究僅供使用自身電腦,伺服器 or 虛擬機
Thumbnail
前情提要: 記憶體分析在數位鑑識調查中為其重要,有時候駭客或者「有心人士」想要湮滅證據 or 毀屍滅跡時,會進行目標證據檔案(也就是被害人的電腦或伺服器)硬碟清除,格式化硬碟多次,洗掉整個犯案軌跡,這時候記憶體分析可能是此案找到證據的重要關鍵。 注意:本研究僅供使用自身電腦,伺服器 or 虛擬機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以往於取證流程,皆會擷取目標取證主機/伺服器的磁碟(Disk)、記憶體(Memory)做數位鑑識分析 記憶體擷取基本上是針對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做證據擷取,建議目標取證主機於取證前 "盡量"不要切斷電源,使目標主機沒有電力,避免揮發性記憶體資料消失 之前遇過有些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以往於取證流程,皆會擷取目標取證主機/伺服器的磁碟(Disk)、記憶體(Memory)做數位鑑識分析 記憶體擷取基本上是針對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做證據擷取,建議目標取證主機於取證前 "盡量"不要切斷電源,使目標主機沒有電力,避免揮發性記憶體資料消失 之前遇過有些
Thumbnail
最近各種資安案件層出不窮,像是聯合新聞網的新聞,就有提到國泰世華銀在10月發生系統大當機,造成ATM、網銀和信用卡收單,以及好市多、全聯結帳程序癱瘓。跟在做資安的朋友討論,才知道原來源碼檢測(偵測整個原始碼架構)可以解決相關問題,這邊分享相關內容給需要的朋友囉!
Thumbnail
最近各種資安案件層出不窮,像是聯合新聞網的新聞,就有提到國泰世華銀在10月發生系統大當機,造成ATM、網銀和信用卡收單,以及好市多、全聯結帳程序癱瘓。跟在做資安的朋友討論,才知道原來源碼檢測(偵測整個原始碼架構)可以解決相關問題,這邊分享相關內容給需要的朋友囉!
Thumbnail
習慣數位化的生活 當數位發展迅速且普遍的現在,人們跟資訊的關係,可比任何關係的還要緊密,怎麼會這麼說呢? 你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去看你身旁的枕邊人嗎? 還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拿手機,並打開來滑幾下? 更何況,又不是人人都有另一伴,但肯定絕大多數都有智慧型手機,不用統計,就能先猜這個比例應該逼近98%、
Thumbnail
習慣數位化的生活 當數位發展迅速且普遍的現在,人們跟資訊的關係,可比任何關係的還要緊密,怎麼會這麼說呢? 你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去看你身旁的枕邊人嗎? 還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拿手機,並打開來滑幾下? 更何況,又不是人人都有另一伴,但肯定絕大多數都有智慧型手機,不用統計,就能先猜這個比例應該逼近98%、
Thumbnail
前述提到個人資料,要進一步說的是,個資並非機密,與個資相關的權利通常不是智慧財產權,但這些個資的使用可能具有商業價值,規範第三方使用個資的法律,一般來說會與營業秘密法區隔。然而隨著資訊技術與網路發展,人們已可透過AIoT技術跨國界蒐集、傳輸與分享各種資訊或數據。
Thumbnail
前述提到個人資料,要進一步說的是,個資並非機密,與個資相關的權利通常不是智慧財產權,但這些個資的使用可能具有商業價值,規範第三方使用個資的法律,一般來說會與營業秘密法區隔。然而隨著資訊技術與網路發展,人們已可透過AIoT技術跨國界蒐集、傳輸與分享各種資訊或數據。
Thumbnail
我們已身處在「資訊經濟」時代,因網路科技造成資訊傳播迅速的發展,使「個人資料」被以不同的方式蒐集、儲存、組合,甚至用以預測個人的行為模式、政治態度或消費習慣,作為一個商品、服務或資源。 我們已身處在「大數據」時代,因ICT(資訊通信技術)發達,透過各處電子端末裝置或機器,大量蒐集「個人資料」,
Thumbnail
我們已身處在「資訊經濟」時代,因網路科技造成資訊傳播迅速的發展,使「個人資料」被以不同的方式蒐集、儲存、組合,甚至用以預測個人的行為模式、政治態度或消費習慣,作為一個商品、服務或資源。 我們已身處在「大數據」時代,因ICT(資訊通信技術)發達,透過各處電子端末裝置或機器,大量蒐集「個人資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