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 duck,奇怪的生物。斑海雀,這是一種罕見的鳥,是一個謎。沒有人瞭解牠們,沒有人接近過牠們。沒人知道牠們是如何挑選樹木的,也沒人知道牠們怎樣生活的。
作者這段對話,提醒了我們男孩對雙關語的不理解,一如我們對他們的不理解。也許斑海雀就和泛自閉症一樣。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思考的,也沒人知道他們怎樣生活的。
不過差別在於泛自閉症其實並不真的那麼罕見,但科學研究顯示的1%盛行率,也許就和精神醫學裡其他的疾病相似,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甚或是盛行率更高的ADHD,其實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只有很模糊的概念吧。甚至,在臨床或在研究中,我們都發現了在我們所謂「正常」或「普通」或「健康」的族群中,也存在的一群「高自閉特徵」的人們。
不過別擔心,不論從什麼角度來判斷,這絕對都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
即使不熟悉泛自閉症的讀者讀起來可能會對這些神祕難解的特質嘖嘖稱奇,但透過這樣美好文字的接觸,你用手掌輕撫過每棵樹的紋理,他有著成年道格拉斯冷衫一般的膚色,他穿著幾乎與紅矮樹的樹皮一模一樣的西裝,他開著白榆樹淺灰色的卡車。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泛自閉類群障礙症,這個名稱的修改,就像是一株一株類似但卻絕對不同的樹木。
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自己的個性。
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我想自己花最多的時間,都只是在認真的聽,努力的理解而已。診斷準則只是這個人的一小部分而已。而另一個泛自閉症男孩的故事當然,而且肯定會截然不同。
當然,如果能夠用他們的腦袋去思考問題的話,我們或許才能夠看清楚問題的所在,也才能夠看見他們腦中迸發火花的聖誕樹。
有趣的是,在小說前半,男孩說鷹樹橫生的枝葉與龐大的根系讓周圍的數目無法緊貼著它生長。也許鷹樹就喜歡這樣,也許他就喜歡自己的根系獨自在土地裡肆意蔓延。我願意把鷹樹擴張樹冠看作是與我揮舞手臂同樣性質的行為,每當我那樣做的時候,那些我不想與之打交道的人就會對我敬而遠之了。然而,儘管鷹樹努力清理出了一小塊空地,周圍的數目還是想盡法把樹枝伸進他的地盤,愈貼愈近。
但是在小說中後段,男孩說我希望在我的腦子和別人的耳朵之間接一根電線,這樣,他們就能聽到我在想些什麼,我也能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了。然後在小說的最末幾行,男孩說「或許,我對人們做每一件事情的原因都多了一點點的理解」。
男孩有很多事不懂,也不會變通,但他記得母親的規矩。男孩不喜歡肢體和眼神的接觸,但他喜歡母親的觸摸,喜歡舅舅的帽子,喜歡牧師伊爾莎說的「透出光芒的樹」,喜歡同學薩拉的畫,喜歡他的治療師院子裡的日本楓。他驚訝的發現治療師其實把他所說的所有話的記下了。而他的努力,他的改變(即使也許渺小),還有彼此更多的相互理解,幾年以後,男孩長大了以後,也許,他能夠不再需要靠著揮舞手臂讓自己安心。
「他們希望我變得正常,可是正常是什麼,是變成不一樣的人嗎?」我的個案曾經這麼說過。
而我們都只是這個巨大森林裡的一棵樹而已。
啊,想多認識泛自閉症的話,就讀讀這篇吧!
與自閉特質同行(第一個檔案)
以下簡介摘自寶瓶出版
【作品介紹】
難道就不能單純地因為我極度渴望某種東西,
所以甘願為之冒生命危險嗎?
全球熱銷,引發亞馬遜網路書店好評狂潮!
一則推翻困境、超越自我的動人故事,
一部尋找生命意義的成長小說。
★ 未出版上市即在美國文學作品發表平台Kindle Scout引發熱烈迴響。
★ 榮獲華盛頓州文學獎、太平洋西北書商獎提名。
★ 媲美暢銷小說《深夜小狗神祕習題》、自然文學經典之作《寂靜的春天》!
「第一次見到鷹樹那天,我十三歲零四個月又三天。」彼得‧馬奇‧王,一個14歲的自閉症少年,對樹木的熱愛,遠超過任何事物。馬奇知道有關樹的一切,儘管這份情感不被他人所理解;他能叫出每棵樹的學名,指出樹木對陽光的反射率足以成為它們不被濫砍的關鍵,以及所有人類應該知道,卻一再忽略的事情。當馬奇發現高聳巨大的鷹樹就要被開發商砍伐,他以小蝦米之姿力挽狂瀾,參與一次顛覆結局的公聽會──是的,為救一棵樹,他拯救了一片森林──是這個少年對所愛事物的執著改變了一切,而他對環境的單純愛護與深切擔憂,更征服了凡事以利益、金錢為優先考量的大人與社會。
【作者介紹】
韓奈德(Ned Hayes)
美國作家,生於台灣,曾在台灣學習,熟悉和喜愛中國文化。目前與家人生活在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市。本書是他根據和泛自閉症兒童的交往經驗,以及家人、朋友的真實生活創作的,出版後立即成為美國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