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親子包粽趣!食米學園活動啟蒙傳統文化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臺北市各校紛紛舉辦親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慶的氛圍中認識傳統節慶文化。近日,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結合食米學園計畫、食農教育及營養教育,成功辦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端午節慶活動——「包粽趣」。透過體驗包粽子,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台灣米食的特色,更感受到了米食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歷史智慧以及家庭生活的回憶。

raw-image

端午節,源於中國古代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如今已成為划龍舟、吃粽子等傳統習俗的代表。這次的端午親子包粽趣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包粽子的過程,還結合了多元的植物DIY製作,讓他們製作艾草掛飾,穿上香包,並玩起了立蛋遊戲,增添了節慶的氣氛。

raw-image

活動中,孩子們使用糯米、香菇、蘿蔔乾、花生和油蔥等食材,按照南部粽的形式包裹粽子,這樣的體驗讓他們更了解米食的多樣性和文化背景。校方表示,透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希望延續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承,並推廣米食的價值和運用。

raw-image

縱觀歷史,米食不僅是填飽肚子的糧食,更代表著人們的情感和傳統價值觀。現代人或許不再繁忙地包粽子,但透過品嚐美食,我們可以感受到農民們的辛勞和付出。同時,了解米食在傳統節日中的意義,也是對這份辛勞的致敬和鼓勵。

raw-image

此次活動展現了學校在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食農教育和小田園課程方面的努力,不僅使孩子們更貼近土地與食物,也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樣的親子活動,無疑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經歷,也燃起了他們對米食和傳統文化的愛好和關注。

來源: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新聞稿

推動食米(粉)學園計畫 培養學生的農食教育意識

近年來,農食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學校紛紛推動食米(粉)學園計畫,以培養學生對農業與食物的認識與感恩,並促進正確的營養觀念。食米(粉)學園計畫結合了農業、營養和文化等多元面向,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種植、烹飪和節慶活動,深入體驗農食文化的魅力。

根據教育部資料,食米(粉)學園計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農作教育:透過栽培作物,例如水稻或其他穀物,讓學生親身體驗農作過程,從播種到收穫,了解作物的生長過程和農業的辛勞。

2. 營養教育:學習米食的營養價值和烹調方式,培養健康飲食的觀念,並學習如何選擇和準備營養均衡的食物。

3. 文化教育:通過節慶活動,例如端午節、中秋節等,介紹相關的食物文化和傳統習俗,讓學生認識米食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 環境教育:結合生活科技、生態保育等課程,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生長的變化,培養環保意識和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5. 社區互動:與校園農場或附近農家合作,學生與農民互動,了解農民的辛勞和米食的重要性,並促進社群化學習。

透過食米(粉)學園計畫,學生能夠從實際操作中學習知識,培養觀察、

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項計畫也有助於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跨科啟發和思考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學校在實施食米(粉)學園計畫時可能有所差異,具體的內容和效益仍須視學校的教育方針和實施情況而定。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學校的食米(粉)學園計畫內容,建議聯繫該學校的相關教師或負責單位,以獲得更詳細的資訊。

希望本篇報導能提供初步的了解,若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進一步提供細節,以便提供更具體的回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家源記者的沙龍
14會員
467內容數
2024/01/03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臺南市政府秘書處以農曆年龍年生肖,搭配「臺南400 『一起臺南 世界交陪』」的想法,在永華市政中心的永華綠園草地,以船隻乘載臺南400年的歷史為出發點,連結4條龍,並羅列市民有感的各項市府施政成果,搭配應景的四季草花,以「龍喜利來」~~平安喜樂龍喜利,帶領臺南邁向下一
Thumbnail
2024/01/03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臺南市政府秘書處以農曆年龍年生肖,搭配「臺南400 『一起臺南 世界交陪』」的想法,在永華市政中心的永華綠園草地,以船隻乘載臺南400年的歷史為出發點,連結4條龍,並羅列市民有感的各項市府施政成果,搭配應景的四季草花,以「龍喜利來」~~平安喜樂龍喜利,帶領臺南邁向下一
Thumbnail
2024/01/02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2024年臺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圓滿落幕,集結全臺最強卡司,並首度打造1+4多元舞台演出,共吸引逾17萬人參與。倒數時刻,由臺北市長蔣萬安與亞運、亞帕運及職業運動員攜手登台倒數,搭配台北101長達300秒「彩色世界COLORFUL WORLD」璀璨煙火大秀,一同
Thumbnail
2024/01/02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2024年臺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圓滿落幕,集結全臺最強卡司,並首度打造1+4多元舞台演出,共吸引逾17萬人參與。倒數時刻,由臺北市長蔣萬安與亞運、亞帕運及職業運動員攜手登台倒數,搭配台北101長達300秒「彩色世界COLORFUL WORLD」璀璨煙火大秀,一同
Thumbnail
2023/12/31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平溪的天燈文化已成為新北市最具特色的觀光活動,但平溪除了天燈外,更多的是農村風情及古鎮人文。新北市農業局推薦民眾利用周末假日來走訪這座古色古香的小鎮,漫步龍安社區感受自然洗禮,走入紫東社區體驗生態奧秘,享受農村再生社區的地方風土與美景。 平溪區是全台人口數最少、年齡卻最
Thumbnail
2023/12/31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平溪的天燈文化已成為新北市最具特色的觀光活動,但平溪除了天燈外,更多的是農村風情及古鎮人文。新北市農業局推薦民眾利用周末假日來走訪這座古色古香的小鎮,漫步龍安社區感受自然洗禮,走入紫東社區體驗生態奧秘,享受農村再生社區的地方風土與美景。 平溪區是全台人口數最少、年齡卻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食農教具成果發表會 112年11月25(六)、26(日),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在台東故事館2樓舉辦食農教育教育發表暨示範操作活動,共計4組教具,4場體驗活動。
Thumbnail
食農教具成果發表會 112年11月25(六)、26(日),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在台東故事館2樓舉辦食農教育教育發表暨示範操作活動,共計4組教具,4場體驗活動。
Thumbnail
圖 :現場設有原住民風味輕食攤位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農業部農糧署首度合作,自今(21)日起到22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原鄉小農到你家』暨『食物原理』」活動,向民眾傳達原住民族特色作物的多樣性,展現部落農業的永續價值,讓這些作物不只在部落廚房的餐桌出現,也成為更多民眾
Thumbnail
圖 :現場設有原住民風味輕食攤位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農業部農糧署首度合作,自今(21)日起到22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原鄉小農到你家』暨『食物原理』」活動,向民眾傳達原住民族特色作物的多樣性,展現部落農業的永續價值,讓這些作物不只在部落廚房的餐桌出現,也成為更多民眾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臺北市各校紛紛舉辦親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慶的氛圍中認識傳統節慶文化。近日,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結合食米學園計畫、食農教育及營養教育,成功辦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端午節慶活動——「包粽趣」。透過體驗包粽子,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台灣米食的特色,更感受到了米食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臺北市各校紛紛舉辦親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慶的氛圍中認識傳統節慶文化。近日,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結合食米學園計畫、食農教育及營養教育,成功辦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端午節慶活動——「包粽趣」。透過體驗包粽子,孩子們不僅了解了台灣米食的特色,更感受到了米食
Thumbnail
桃園市政府率先六都推出「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政策」,措施上路4個多月,持續精進讓政策更完善。6月份適逢復興區「綠竹筍」豐收季,教育局與農業局合作試辦在地當令食材認證入菜,協助當地青年農民取得生產追溯標示的綠竹筍,提供復興區三民國小做為營養午餐食材。
Thumbnail
桃園市政府率先六都推出「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政策」,措施上路4個多月,持續精進讓政策更完善。6月份適逢復興區「綠竹筍」豐收季,教育局與農業局合作試辦在地當令食材認證入菜,協助當地青年農民取得生產追溯標示的綠竹筍,提供復興區三民國小做為營養午餐食材。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也簡稱食育,並且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韓國也在2009年通過「食物教育支持法案」。不過,食農教育牽涉的學科領域很多,目前還沒有大家都認同的明確定義。依據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在2016年提出的定義是:「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
Thumbnail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也簡稱食育,並且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韓國也在2009年通過「食物教育支持法案」。不過,食農教育牽涉的學科領域很多,目前還沒有大家都認同的明確定義。依據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在2016年提出的定義是:「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Thumbnail
五日節、肉粽節,台灣人ê節日,bē輸lóng有好料--ê thang食!實在講,文化kap食si̍t原本就是sio黏蒂帶,〈生態島物產讀書會〉就講:世界各地ê食si̍t kap節日、感情ê記持ē sio牽做伙。同齊來看〈二龍船競渡〉、〈懷念母親縛粽ê滋味〉、〈Ban煎te〉tsit三篇五日節主題ê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