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台北的重要道路,卻是台北十大危險橋梁之首?永和何時才有第二條捷運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知道現在永和往返台北的必經之路—中正橋,部分橋體是在民國26年蓋的嗎?
沒錯,從今年2023年掐指一算,其實已經有86年的歷史,並且這八十幾年來,這座橋從先前最原始的面貌,歷經多次拓寬改建後,成為現在往返雙北,交通量十分龐大的重要道路,更在長久的歷史見證下,網路有些文章將這座橋,列為「台北十大危橋之首」
究竟這座中正橋是怎麼擴建成現在這樣?而從2019年動工改建的新橋,聽說通車日期又再度往後延期?還有,說到永和,就不得不提部分民眾盼望已久的第二條捷運路線,最近似乎有了新消息?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He9l03HDVG8

一、永和↔台北的重要道路

如果用GoogleMap來看雙北的地形樣貌,跟台灣其他縣市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條流域非常廣的河流水系,影響整個都市發展,這條河就是淡水河。
當然這條淡水河從以前至今,在農業灌溉、民生用水、水運等等方面,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卻也在雙北的防洪計畫還沒完工前,每當梅雨季或颱風來襲時,就會造成某些地區的連日淹水災情,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對房屋、生命產生威脅。不過雙北防洪計畫非常巨大,時間跨度也非常長,之後有時間我們再開一集討論。
那提到河流這個天然障礙,橋梁就是撐起交通非常重要的建設,尤其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知道,串聯雙北交通的橋梁,真的非常多,簡單算一算就有將近快20座,而且因為工作機會、房價等多重原因,有許多人會每天利用這些橋梁或者捷運往返雙北。
這我們從幾年前內政部以民眾手機電信信令做的調查中,可以看到台北市平日的日間活動人口數是350.8萬人,夜間停留人口、也就是過夜的則是278.9萬人,可見日間進入台北活動的人口,有將近72萬人這麼多。
當中又以商業、行政及文教匯集區的中山、中正、大安,日間流入人口最多,而偏重居住、生活功能的文山,以及鄰近的新北市板橋、三重、永和,日間停留人口則比夜間少,可說是相當程度反應雙北的人口移動情形。
那我們回到地圖上,如果從剛剛提到的永和來看,要往返台北市,最主要得依靠三座橋梁進出,分別是福和橋、永福橋與中正橋。而當中的中正橋,就是開頭提到、部分橋體在今年邁入86歲的爺爺等級橋梁。
不過年紀雖然老,卻是永和能夠最快速進入台北西區的道路,因此每日車流量,可說是相當可觀。那想當然的,部分橋梁結構使用多年、又是車流量大的地方,橋梁使用安全可說是非常重要,而台北市在幾年前,針對中正橋做了一連串長年檢測,又考量到整座橋梁的抗洪與耐震能力,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標準,打算把舊橋拆除、建立新橋。
不過在拆除這關,就遇到民眾提出陳情,希望把1937年建的橋體保留下來,成為中正橋改建工程開始前的一大難關。

二、歷經N次改建

對於各種工程來說,「環境保護&歷史古蹟」可說是兩個滿棘手的問題。那前面有說到,現在這座中正橋,其實經過多次的拓寬改建,我們從橋墩分布跟數量,其實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畢竟由下往上看,可以發現部分橋墩跟橋面結構不太一樣。
到底橋的哪一部分,是在1937年建立的?其實整個擴建工程,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首先就是1937年,日本時期建好的橋梁,當時的名稱叫做「川端橋」,主要是因為在還沒有橋梁通行時,只能依靠渡船通行,不僅費時又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因此當時的永和地區仕紳,向政府多次陳情、並且出錢出力下,川端橋才正式建成。
那如果從俯瞰圖來看,1937年的橋梁範圍,大約是黃色這部分,長度約為300公尺、寬為5.3公尺,下方橋墩為雙柱式拱型橋墩。
再來到了1961年,因為交通量大增,而把橋寬拓寬成15.4公尺。
以及隔一年1962年,永和堤防開始興建,所以將橋面延長100公尺。
接下來時間快轉到1972年,中正橋再度拓寬,整座橋長度來到約400公尺、橋寬24.3公尺。
最後則是最近2011年,中正橋永和端配合新北環快做的改建,施工範圍還挺大的,包括兩個舊有橋墩拆除重建、新設匝道、以及上構拆除重建。
所以從上面內容就能知道,民眾希望保留的1937年部分橋體,其實只佔現在的中正橋一小部分。而這段歷史相當悠久的古橋,後續也在2015年9月,中正橋拆除改建之際,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打算未來跟著新橋工程進行時,一起瘦身改造,轉變成行人與自行車專用道路。
當然,面對舊橋的歷史建築身分確立,對於新橋的設計上,有哪些地方需要一起更動呢?

三、中正橋改建工程

首先,整個中正橋改建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要避開保留下來的川端橋,所以我們從模擬影片可以看到,新的中正橋是以弧線拱橋的設計,來銜接現有道路配置。
並且考量到防洪需求,新的中正橋不僅不會在溪中落墩,同時也會把川端橋提高一些,以滿足防洪高程12.25公尺的標準,畢竟我們從之前2012年蘇拉颱風、以及2015年蘇迪勒颱風畫面可以看到,當時溪水水位真的是高得嚇人,幾乎已經到中正橋橋墩約7、8成的高度了。
不過畢竟現在新橋建造工程還沒有完工,比較難想像之後會長什麼樣子,所以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俯瞰圖來看,先前的中正橋在右側,保留下來的川端橋,則是畫上黃色的部分,而在川端橋左邊則是新橋的位置。
那除了蓋新的中正橋之外,台北市政府也配合這次的工程,順便把台北端的重慶南路三段作整建,也就是把重慶南路高架,還有位於下方的自強市場拆除,並且已經在2020年春節完成。
當然自強市場拆除,有出現部分的反對聲浪,不過在大環境改變下,原先開幕相當熱鬧的自強市場,人潮早已不如以往,許多攤商也早就沒在做生意。而且我們可以從Google Map的街景圖看到,在高架還存在的時候,行人只能利用道路的邊邊通行,不然就是得走在停滿機車、或是存放許多雜物的騎樓,而對於汽機車來說,只要有車輛靠邊臨停,兩車道瞬間就變成單行道,造成車輛難以通行的情況等等。
而拆除後不僅將人行道拓寬,對於住戶來說,也打開原本被橋梁遮住的視野,因此從新舊兩個版本相比,重慶南路高架整建,不管是對於車輛或行人來說,我自己覺得新版本是比較好的。
那回到中正橋的改建工程上,整個新建工程其實早在2019年5月就已經開工,總建設經費為22億多元,原本預計是在今年2023年4月完工通車,後續卻因為工程相關的水理分析、中油天然氣管線遷移、以及疫情管制下,勞工與技術員大缺等三個主要原因,造成完工期限不斷的往後延。而原本計畫是延到今年5月完工,目前最新消息,則是再度延長到2024年8月初完成,進而引發附近居民不滿。
不過我們從一個多禮拜前的新聞可以看到,台北新工處表示,整個新的中正橋,會分兩階段通車,川端橋復舊工程,則是要等到通車後才會啟動。
另外,雖然我們頻道大多是在介紹一些重大工程,但其實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如果過度追求高樓大廈、或新穎建設到一個極致,只會讓城市失去原有的文化深度與溫度,因此中正橋新建工程啟動的同時,能夠把歷史建築一起保留下來,甚至為此更動部分設計,讓古蹟有機會保存,並且融入民眾日常休閒活動之中,我覺得是滿好的作法,也希望之後可以看到更多新舊並存的例子出現。
最後的最後,我們知道這座橋,是永和往返台北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那說到交通,就不得不提到捷運建設,聽說永和第二條捷運路線,最近似乎有些新的消息?

四、中和公館線

如果從大眾運輸的角度來看,永和目前的捷運建設,只有一條橘色的中和新蘆線,再往外圍一點,則是橫向的環狀線。
而永和部分民眾盼望的第二條捷運路線,叫做中和公館線,又稱作雙和公館線。其實原本是串聯台北內湖、松山、信義、大安、新北永和與中和的南北線南段,但後來因為南北線,併入環狀線成為東環段,讓南北線計畫終止,而東環段則是規畫從內湖到木柵,原本永和到公館部分則是不見蹤影。
那如果從人口統計來看,永和截至2023年5月,總人口數為21.4萬人,排名第八,目前僅有橘線的頂溪與永安市場兩站,也成為南北線計畫終止之後,當地居民希望能有第二條路線的主張之一。
那根據新聞報導,新北市捷運局在今年2023年6月初表示,目前已經把中和公館線,重新納入新北市捷運整體路網評估報告,並且提報到交通部審查,如果通過,就可以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
另外,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路線基本上會從秀朗橋站一路接到綠線公館站,全長3.1公里,設置4座地下化車站,機廠則會跟環狀線的南機廠共用,初步預估經費會來到250億元。當然,這條路線的資料,不確定性還相當的大,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明朗。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He9l03HDVG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1K會員
79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中七期,從1981年提出以來,到現在已經走過將近40個年頭,起初以副都心為發想,讓這塊地有了其他重劃區沒有的獨特性,不僅成為台中市府與市議會的落腳處,也同時擁有許多公共設施、公園綠地,整體的規劃可說是相當完善,更間接讓這裡成為台中房地產中,發展與推案量都相當火熱的區域。
說到馬祖,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戰地風情、離島觀光,尤其最近這張超級夢幻的藍眼淚照片,可說是馬祖非常特殊的奇幻美景。 不過在這個旅遊旺季,卻也是馬祖常常出現濃霧的時刻,不僅造成南、北竿機場停擺,也讓眾多旅客與當地民眾,只能改搭船或在機場等候補位,成為往返馬祖交通上的一大隱憂。 而說到交通建設,政府近年
新北市淡水區塞車問題已經好幾十年,而最終方案的淡北道路,是經過政府、當地民眾、環境保護派、交通改善派等多方角力下所誕生的產物,在2022年環評通過、進入招標程序,但根據2023年的招標結果來看,似乎也不太順利,究竟這條道路有多坎坷?
說到台北的知名地標,台北101應該是公認排在榜首的指標性建築。不過,如果最近幾年你有踏進這裡,應該會發現有些地方正在蓋新大樓,加上部分建築位在台北101附近、高度都不低,因此這些建築完工後,原本遠眺信義計畫區常見的一根竹子景象,到未來會有不同的樣貌。那目前有哪些建築正在興建?進度如何?以及我們把視野
桃園航空城,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土地徵收案,總開發面積來到4564公頃,是青埔特區約九倍大,從12年前的2010年正式推動,中間歷經許多紛擾,而2022年年底,在多家媒體紛紛報導「消失的里」相關新聞之下,讓整個桃園航空城計畫,再度浮現於大眾眼前。
說到彰化縣,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去年,新聞上沸沸揚揚的升格第七都議題,雖然內政部後續否決這個申請,卻也讓大家關注到,彰化縣超過百萬人口的事實。 不過除此之外,「彰化縣捷運建設」也是既升格之後,另一個受到關注的題目。 究竟彰化捷運目前規劃哪些路線?進度到哪裡?為何評估出來的運量與興建成本,會受到許多人的質
台中七期,從1981年提出以來,到現在已經走過將近40個年頭,起初以副都心為發想,讓這塊地有了其他重劃區沒有的獨特性,不僅成為台中市府與市議會的落腳處,也同時擁有許多公共設施、公園綠地,整體的規劃可說是相當完善,更間接讓這裡成為台中房地產中,發展與推案量都相當火熱的區域。
說到馬祖,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戰地風情、離島觀光,尤其最近這張超級夢幻的藍眼淚照片,可說是馬祖非常特殊的奇幻美景。 不過在這個旅遊旺季,卻也是馬祖常常出現濃霧的時刻,不僅造成南、北竿機場停擺,也讓眾多旅客與當地民眾,只能改搭船或在機場等候補位,成為往返馬祖交通上的一大隱憂。 而說到交通建設,政府近年
新北市淡水區塞車問題已經好幾十年,而最終方案的淡北道路,是經過政府、當地民眾、環境保護派、交通改善派等多方角力下所誕生的產物,在2022年環評通過、進入招標程序,但根據2023年的招標結果來看,似乎也不太順利,究竟這條道路有多坎坷?
說到台北的知名地標,台北101應該是公認排在榜首的指標性建築。不過,如果最近幾年你有踏進這裡,應該會發現有些地方正在蓋新大樓,加上部分建築位在台北101附近、高度都不低,因此這些建築完工後,原本遠眺信義計畫區常見的一根竹子景象,到未來會有不同的樣貌。那目前有哪些建築正在興建?進度如何?以及我們把視野
桃園航空城,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土地徵收案,總開發面積來到4564公頃,是青埔特區約九倍大,從12年前的2010年正式推動,中間歷經許多紛擾,而2022年年底,在多家媒體紛紛報導「消失的里」相關新聞之下,讓整個桃園航空城計畫,再度浮現於大眾眼前。
說到彰化縣,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去年,新聞上沸沸揚揚的升格第七都議題,雖然內政部後續否決這個申請,卻也讓大家關注到,彰化縣超過百萬人口的事實。 不過除此之外,「彰化縣捷運建設」也是既升格之後,另一個受到關注的題目。 究竟彰化捷運目前規劃哪些路線?進度到哪裡?為何評估出來的運量與興建成本,會受到許多人的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新莊有一個港口,曾經一度繁華,在那段繁華的時間裡,他是北臺灣最熱鬧的商港。 新莊是臺北盆地的第一個內港,說那時有成千上百的船隻停泊在新莊港,一度被稱作「一府二鹿三新莊」。 這些往來新莊的人們,在港口附近居住、貿易,逐漸形成一條長長的街道,那是距今三百年前的事情。
Thumbnail
2024.04.1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民眾「行」的安全,積極打通交通任督二脈,提供安全、舒適的行車空間,位於大里區的大新街,因大新福德祠舊址造成該路段易塞車,市府建設局今(17)日辦理「大里區大新街(新興路至新興街將軍二巷)拓寬工程」開工,將道路由7公尺拓寬至15公尺,讓地方交通更加
Thumbnail
港珠澳大橋自試運營開放以來,已吸引超過10萬人前來參觀,成為大灣區最熱門的旅遊打卡地之一。這篇文章將帶您探索港珠澳大橋的壯麗風景和獨特旅遊體驗,以及便捷的旅遊流程和安全保障。
Thumbnail
0403震災中,這座在大清水隧道前面掉下去的下清水橋,是在1970年前後完工使用的,後來歷經護欄改建等工程大約使用了50年以上,在1988年大清水隧道完工前,一直是走隧道口左邊靠海的舊路,隧道通車順道改建安全性較高的紐澤西護欄,隧道口則是筆直朝向橋面。在經過了50年以上的惡操和載重車日夜輾壓,下清水
Thumbnail
2024.03.21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橫山鄉位於竹縣的中央地帶,內灣老街也是遠近馳名的觀光景點,為了紓解交通,新竹縣政府規劃縣道120線永豐橋至內灣大橋(里程23K+640~24K+850)路段拓寬改善工程,並於今(21日)正式動工,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施工期間將採取「半半施工」,維持雙向通車,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新加坡與新山之間的地鐵(捷運)預計於2026年開始營運,借鏡台灣的軌道經濟,鐵路沿岸甚至輻射出去的相關腹地與生活圈都是房產送分題,且無論是轉手出售或是長期出租都會是不錯的選項。
「我願化作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這少女從橋上走過。」這是傳説中佛陀弟子阿難的浪漫故事,石橋總帶有一種唯美浪漫的感覺,海編特蒐全台充滿如詩如畫的石砌古橋場景,讓大家輕鬆拍一張復古風美照。 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台灣百大歷史建築,是當地人口中的糯米橋,全橋以紅磚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新莊有一個港口,曾經一度繁華,在那段繁華的時間裡,他是北臺灣最熱鬧的商港。 新莊是臺北盆地的第一個內港,說那時有成千上百的船隻停泊在新莊港,一度被稱作「一府二鹿三新莊」。 這些往來新莊的人們,在港口附近居住、貿易,逐漸形成一條長長的街道,那是距今三百年前的事情。
Thumbnail
2024.04.17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民眾「行」的安全,積極打通交通任督二脈,提供安全、舒適的行車空間,位於大里區的大新街,因大新福德祠舊址造成該路段易塞車,市府建設局今(17)日辦理「大里區大新街(新興路至新興街將軍二巷)拓寬工程」開工,將道路由7公尺拓寬至15公尺,讓地方交通更加
Thumbnail
港珠澳大橋自試運營開放以來,已吸引超過10萬人前來參觀,成為大灣區最熱門的旅遊打卡地之一。這篇文章將帶您探索港珠澳大橋的壯麗風景和獨特旅遊體驗,以及便捷的旅遊流程和安全保障。
Thumbnail
0403震災中,這座在大清水隧道前面掉下去的下清水橋,是在1970年前後完工使用的,後來歷經護欄改建等工程大約使用了50年以上,在1988年大清水隧道完工前,一直是走隧道口左邊靠海的舊路,隧道通車順道改建安全性較高的紐澤西護欄,隧道口則是筆直朝向橋面。在經過了50年以上的惡操和載重車日夜輾壓,下清水
Thumbnail
2024.03.21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橫山鄉位於竹縣的中央地帶,內灣老街也是遠近馳名的觀光景點,為了紓解交通,新竹縣政府規劃縣道120線永豐橋至內灣大橋(里程23K+640~24K+850)路段拓寬改善工程,並於今(21日)正式動工,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施工期間將採取「半半施工」,維持雙向通車,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新加坡與新山之間的地鐵(捷運)預計於2026年開始營運,借鏡台灣的軌道經濟,鐵路沿岸甚至輻射出去的相關腹地與生活圈都是房產送分題,且無論是轉手出售或是長期出租都會是不錯的選項。
「我願化作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這少女從橋上走過。」這是傳説中佛陀弟子阿難的浪漫故事,石橋總帶有一種唯美浪漫的感覺,海編特蒐全台充滿如詩如畫的石砌古橋場景,讓大家輕鬆拍一張復古風美照。 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台灣百大歷史建築,是當地人口中的糯米橋,全橋以紅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