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是全球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我們可能以為只發生在東亞國家和北歐國家,但近年來巴西、墨西哥和東南亞也在研究如何解決高齡化所帶來的影響。

高齡化社會需要客製化

高齡化社會需要客製化解決方案,就像每個國家的教育體制一樣。雖然有許多國家取得了成功案例,但直接搬過來可能無法產生相同的成效。因此,從其他國家借鑑好的基礎,再融合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為國家打造一個「客製化」的高齡產業非常重要。以下分享幾個不同國家之間發展高齡化時需考慮的不同面向:
1. 不同國家所得: 在高收入國家,人均收入較高,政府也能提供較多資源支持長照產業,有利於發展高齡商機。然而,在中等偏高收入國家,政府可用的資源較有限,且人均所得不高,可能出現「未富先老」的情況。這並不是因為人們不想消費,而是經濟能力無法負擔。
2. 不同文化: 例如,在美國,養老村文化非常流行,但台灣的高齡者目前還習慣在家中度過下半輩子。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家庭對彼此的依賴較弱,因此高齡者習慣自理生活,可以選擇自己如何安排晚年生活。相比之下,台灣對家庭的依賴較高,許多高齡者習慣與兒女同住,反而不太習慣去養老村。
3. 老化速度不同: 不同國家在高齡產業發展的階段和因應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國家老化速度較快,例如德國在1930年就開始人口老化,經過幾十年才逐漸建立起支持高齡社區的環境、經濟和醫療體系。相比之下,台灣相對較晚才開始發展高齡產業,因此要應對高齡化帶來的影響,可用的準備時間相對較短,因此若是直接將德國的成功方法套用在台灣,還有許多調整的空間。

結語

上述只是簡單描述不同國家的差異,最主要想傳達一件事: 如何將高齡化從國家的負擔轉變為商機,需要各國互相借鑒學習,擬定出符合自身的高齡產業商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引言 時不時會在新聞或報章雜誌中看到「銀髮商機崛起」、「擁抱3兆銀髮商機」、「高齡化社會來臨」等大宣揚的說法。起初,我也對銀髮商機充滿樂觀,認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這個產業一定賺翻了。而且印象中老人就是「有錢有閒」,從他們的口袋裡賺錢應該蠻容易的。 然而,隨著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我也開始感到一種矛
繼上一篇的結尾,我提到學生可以透過商展做為職涯探索的管道。這裡我就來介紹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以及參訪時要做些什麼,希望這些參訪指南可以讓迷惘的朋友們有個方向可以探索。 商展有什麼資源 這裡我分成兩大類: 「企業擺攤」及「論壇」 企業擺攤 進去會場之前,先到服務台拿一本大會手冊,翻到平面圖那頁,從自己
其實商業展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陌生。南港展覽館、台北世貿1館,聽起來只有西裝鼻挺的商務人士才會去,但其實文具展、寵物展,這些也都是商業展覽。那麼,究竟商業展覽到底誰可以去? 去參展的人目的又為和呢? 這篇文章就來簡單的與你介紹。 與會者有哪些人呢? 簡單來說,有三種人: 賣產品的、買產品的、來逛逛的
動機 由於暑假在長照站擔任志工時,與長者相處時有很不錯的經驗,因此打算在開學時組織一個自學小組,針對「解決長者面臨的困難」為中心,並運用問題解決的思維,在期末開發一款產品作為學習成果。 當時非常碰巧的在開學前有長照展,所以我們決定先去逛逛,想對產業有初步的認識。展場內有許多「主題館」,如: 照護科技
當志工的動機 當時是大一下學期結束,暑假即將來臨。歷經地獄會計的洗禮後,雖然慶幸自己終於不用再算一堆數字,但也發現我的生活好像就除了讀書以外沒有重心。我本身就是興趣少的人,因此當時心中時常覺得很空虛,好像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 眼看暑假就要到了,要是維持這種渾渾噩噩的心態,暑假只會更糟。因此我抱持著一
撰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剛好大二下,一個不年輕也不老的普通大學生。
引言 時不時會在新聞或報章雜誌中看到「銀髮商機崛起」、「擁抱3兆銀髮商機」、「高齡化社會來臨」等大宣揚的說法。起初,我也對銀髮商機充滿樂觀,認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這個產業一定賺翻了。而且印象中老人就是「有錢有閒」,從他們的口袋裡賺錢應該蠻容易的。 然而,隨著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我也開始感到一種矛
繼上一篇的結尾,我提到學生可以透過商展做為職涯探索的管道。這裡我就來介紹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以及參訪時要做些什麼,希望這些參訪指南可以讓迷惘的朋友們有個方向可以探索。 商展有什麼資源 這裡我分成兩大類: 「企業擺攤」及「論壇」 企業擺攤 進去會場之前,先到服務台拿一本大會手冊,翻到平面圖那頁,從自己
其實商業展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陌生。南港展覽館、台北世貿1館,聽起來只有西裝鼻挺的商務人士才會去,但其實文具展、寵物展,這些也都是商業展覽。那麼,究竟商業展覽到底誰可以去? 去參展的人目的又為和呢? 這篇文章就來簡單的與你介紹。 與會者有哪些人呢? 簡單來說,有三種人: 賣產品的、買產品的、來逛逛的
動機 由於暑假在長照站擔任志工時,與長者相處時有很不錯的經驗,因此打算在開學時組織一個自學小組,針對「解決長者面臨的困難」為中心,並運用問題解決的思維,在期末開發一款產品作為學習成果。 當時非常碰巧的在開學前有長照展,所以我們決定先去逛逛,想對產業有初步的認識。展場內有許多「主題館」,如: 照護科技
當志工的動機 當時是大一下學期結束,暑假即將來臨。歷經地獄會計的洗禮後,雖然慶幸自己終於不用再算一堆數字,但也發現我的生活好像就除了讀書以外沒有重心。我本身就是興趣少的人,因此當時心中時常覺得很空虛,好像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 眼看暑假就要到了,要是維持這種渾渾噩噩的心態,暑假只會更糟。因此我抱持著一
撰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剛好大二下,一個不年輕也不老的普通大學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以下列出幾個主要挑戰: 1. 醫療資源短缺:高齡人口的增加使得醫療需求急劇上升,醫療系統可能面臨人力資源不足、醫療設施緊張等問題。 2. 社會福利需求增加: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社會福利制度需要進行調整,以提供更完善的退休金、醫療保險和照護服務。 3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以下列出幾個主要挑戰: 1. 醫療資源短缺:高齡人口的增加使得醫療需求急劇上升,醫療系統可能面臨人力資源不足、醫療設施緊張等問題。 2. 社會福利需求增加: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社會福利制度需要進行調整,以提供更完善的退休金、醫療保險和照護服務。 3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