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書名】: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勢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一句名言,是由諾貝爾獎得主Herbert Simon說的:「在訊息豐富的世界,唯一珍貴的資源是人類的注意力」

科技發展持續流動,是趨勢也無法抗拒。作者用現在進行式來描述這12項科勢趨勢。

這12股力量,都在軌道上發展,但無法預測最終到哪裡?但是肯定的是:「必然」往哪幾個方向。KK認為科技發展是一種「自我」的組織,沒有人能控制這系統,但系統內各分子確能彼此互動及影響。


*****************************

書名: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勢力

英文名:UNDERSTAN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作者:凱文‧凱利(KK)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 2017年6月

*****************************

raw-image


【形成ing】Becoming

科技生活就是一連串無窮極的升級。今日的滿足成為明日的不滿,所以科技滿足了我們的過去,反過來我們貶義現在的科技。所有形成都在流動著,或混合重組,或新創。KK提到數位平台上人人都有表演舞台時,網路上有了無盡的生命力。


【認知ing】Cognifying

這本書發行於2017年或更早街,當時談人工智慧趨勢是很夯且新奇。不過,科技發展太快,短短幾年,這個趨勢正在發生中,拜晶片愈做愈小,愈來愈快速之際,已普及應用在各式層面了。KK認為雲端能產生報酬遞增法則(或稱網路效應),這點令我驚艷。


【流動ing】Flowing

數位數據在網路上快速地流動,不斷地複製及傳送中。網路像極了超導體。

在這裡談的是資料、標籤的串流。有幾項特徵支持這個趨勢:立即性、個人化、真實性、取用權、具體化。

流動性改變了音樂市場(如Spotify)、視覺市場(如Netflix、YT)、聽覺市場(如Podcast)、訊息市場 (如Line, WhatsApp,Vine)、閱讀市場(如電子書)。


【屏讀ing】Screening

幾十億的數位螢幕活躍著播放文字結合、圖片(表)、改變色系、重組各式元素,在視屏中,五花八門的碎片訊息不嚴謹地連在一起,讀者注意力也到處飄移。內容的形成及修改也可以同步即時,或者共同創作。


【使用ing】Assessing

使用它但不需要擁有它。在生態體系中,開放數據,更加衍生創新。建構一個架構,形成平台。在平台上吸引各種內容串流。如Uber旗下沒有自己的車, Airbnb旗下沒有自己的房間、Netflix不用產出自己的影片。


【共享ing】Sharing

理性主義的利他行為,共好共享共同成長之新世界。


【過濾ing】Filtering

當數位太多就要選擇性篩取,去蕪存菁的演算法愈來愈重要,帶入精準行銷的意念。


【重新混合ing】Remixing

混搭是現有元素之交叉,經整理後,具成本低效果佳。學者研究後,經濟成長都仰賴這種模式。


【互動ing】Interacting

互動是網路廣播高速得以盛行的關鍵。激盪後再重組新的剌激點,再吸引新的參眾加入,影響力更龐大。


【追蹤ing】Tracking

數位軌跡,整合軌跡,再運用、精準行銷。


【提問ing】Qustioning

好奇心是人的本質,網路上提問引發各路人馬的回覆,再形成另一個迴圈的回覆,既滿足成就、又再引發好奇的探索,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開始ing】Beginning

沒有結束,永遠是新的開端。循環不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5.3K會員
209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一句名言,是由諾貝爾獎得Herbert Simon說的:「在訊息豐富的世界,唯一珍貴的資源是人類的注意力」。科技發展持續流動,是趨勢也無法抗拒。作者用現在進行式來描述這12項科勢趨勢。這12股力量,都在軌道上發展,但無法預測最終到哪裡?但是肯定的是:「必然」往哪幾個方向。
Thumbnail
有一句名言,是由諾貝爾獎得Herbert Simon說的:「在訊息豐富的世界,唯一珍貴的資源是人類的注意力」。科技發展持續流動,是趨勢也無法抗拒。作者用現在進行式來描述這12項科勢趨勢。這12股力量,都在軌道上發展,但無法預測最終到哪裡?但是肯定的是:「必然」往哪幾個方向。
Thumbnail
在我們進入數位時代的第三十年(沒錯,你有點歲數了),網路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從學習、工作、娛樂到社交,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然而,網路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正在不斷變化,還記得當初使用iPhone 5S的驚奇嗎,現在已經發展到iPhone 14了,網路以驚人的速度推動著全球的創
Thumbnail
在我們進入數位時代的第三十年(沒錯,你有點歲數了),網路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從學習、工作、娛樂到社交,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然而,網路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正在不斷變化,還記得當初使用iPhone 5S的驚奇嗎,現在已經發展到iPhone 14了,網路以驚人的速度推動著全球的創
Thumbnail
史賓格勒認為報紙與雜誌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媒介,在十九到二十世紀起到了控制群眾的作用,而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科技做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而被使用著。
Thumbnail
史賓格勒認為報紙與雜誌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媒介,在十九到二十世紀起到了控制群眾的作用,而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科技做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而被使用著。
Thumbnail
《必然》一書共分為十二個章節,每個章節裡分別介紹作者認為影響未來30年的12項科技趨勢。這本書在2016年出版。雖已經時隔六年,但還是有很多的科技趨勢與應用在臺灣還看不到的。書中針對12個作者認為必然會對未來科技造成影響的面向來介紹,閱讀時比起一些細項的重點,更重要的是理解這12個必然出現的趨勢。
Thumbnail
《必然》一書共分為十二個章節,每個章節裡分別介紹作者認為影響未來30年的12項科技趨勢。這本書在2016年出版。雖已經時隔六年,但還是有很多的科技趨勢與應用在臺灣還看不到的。書中針對12個作者認為必然會對未來科技造成影響的面向來介紹,閱讀時比起一些細項的重點,更重要的是理解這12個必然出現的趨勢。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資訊流(Information Stream)事實上並不是包曼提出的,而是科技文化領域的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他的一本探討科技未來走向的書《必然》(The Inevitable),當中提到未來的資訊必然以「流動」(floating)的方式呈現.......
Thumbnail
資訊流(Information Stream)事實上並不是包曼提出的,而是科技文化領域的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他的一本探討科技未來走向的書《必然》(The Inevitable),當中提到未來的資訊必然以「流動」(floating)的方式呈現.......
Thumbnail
KK用了一個無比堅定的肯定語氣,給我們指示了這個世界未來發展的方向。原書一共是12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動名詞,表達我們就身處在這個變化的過程裡,分別是:形成ing、認知ing、流動ing、屏讀ing、使用ing、共享ing、過濾ing、重新混合ing、互動ing、追蹤ing、提問ing、開始ing
Thumbnail
KK用了一個無比堅定的肯定語氣,給我們指示了這個世界未來發展的方向。原書一共是12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動名詞,表達我們就身處在這個變化的過程裡,分別是:形成ing、認知ing、流動ing、屏讀ing、使用ing、共享ing、過濾ing、重新混合ing、互動ing、追蹤ing、提問ing、開始ing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Thumbnail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Thumbnail
若在實體書店逛個幾圈,會發現以前專屬於「媒體類」的書籍早已不見。媒體在現今就如同空氣、陽光、水一般地普及,甚至到了無法分割的地步,但我們真的對「使用媒體」具有基本的危機意識嗎?還是我們就是一群被餵養的受眾? 大媒體世代來臨,瞭解媒體是未來無可避免的課題一文希望先透過一個較概略性的討論嘗試引起相關的意
Thumbnail
若在實體書店逛個幾圈,會發現以前專屬於「媒體類」的書籍早已不見。媒體在現今就如同空氣、陽光、水一般地普及,甚至到了無法分割的地步,但我們真的對「使用媒體」具有基本的危機意識嗎?還是我們就是一群被餵養的受眾? 大媒體世代來臨,瞭解媒體是未來無可避免的課題一文希望先透過一個較概略性的討論嘗試引起相關的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