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對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心知肚明

近來,有那麼多名人遭控訴性騷擾、性侵,為何有些能獲得一面倒的信任,而有些卻被提油救火,愈救還愈糟?

「心知肚明」是人人本有的內在感知力,超越「頭腦」;但是,真正的心知肚明需要「心歸於誠」。若不先求「誠」,對於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還是有人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話。

有人說「不管真相如何,都不該批評人」⋯⋯請聽好,「真相」很重要好不好!只要活著,就要提升自己去「瞭解」,要更全面地拼出完整的真相,而所批評的其實是涉案人的「作為」,要不然要怎麼「瞭解」?

說「未審先判也是一種社會集體暴力」、「又沒證據,怎麼可以亂指控、毀人名譽和家庭」⋯⋯這些人其實無法心知肚明了,是在用頭腦繼續為自己想維護的東西找藉口。我就問:「你有去瞭解被害人的陳述嗎?」去瞭解、去感受,相信你的內在也會慢慢有一種心知肚明的感覺,這是在培養自己內在的力量。

家中若有兩個小孩.都哭著來找你,互指對方不是,你如何反應?在過去,父母多比較情緒化,很可能就是先把兩個都揍一頓再說。然而,若家長自己夠穩定,有力量去引導孩子說出他的角度,再逐漸還原事實,這個過程便有助於全家人都開展出智慧。若對生活、工作上的問題都願意這樣去「瞭解」,甚而「處理」,那麼,你對社會上諸多怪事也是能漸有感悟,而常能心知肚明的。

社會上常見兩個相反的力量在拉扯;你以為的善卻是別人眼中的惡,有理雖說不清,但心知肚明仍是有的。「天氣赤炎炎,隨人顧性命」;過自己的日子已經夠忙了,對某些事雖心知肚明,但是又何奈?

#切勿不行動

最近的事件一再地證實:「不要小看一己的力量」。讀到「微風女神郭源元」的文章,感受到的除了真與善,她最後那一句「我不想大牙只有一個人」惹哭了不少人。這篇文目前已有33萬5千多「讚」,2萬6千則留言,2萬次分享。這個現象說明什麼?你每次按讚、留言或分享,都是在累積一點一滴的力量,而這力量足以推倒惡霸築起的城堡高牆。法律或許無法即時制裁惡人,但你我站在一起時,就可以!網路上所匯聚出來的民氣已足以讓 PLG 暫停執行長陳建州職務。所以,對所有你心知肚明的事件,請撥出一點時間,持續關注,至少按讚。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上演令人無奈的事,可千萬別覺得事不干己。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一切,都與我們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只要來到你我面前了,這些事、這些人、物都是來問你:「你要這樣嗎?」可千萬別默不做聲,然後以為自己不會受影響。不!一定要為你覺得對的事去按讚、發聲;因為能阻止一切惡人惡事的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或何方神聖,而是你,也是我。每一個讚,都有力量。

#別讓他自己一個人⋯⋯

「五億高中生墜樓命案」也是人人心知肚明的另一案,台中地檢署卻已「非他殺」偵查終結。高中生被以無名屍處置,一開始是葬儀社業者的心知肚明,才拜託高大成法醫等人陸續參與、分析還原比較可能的真相。死亡狀況太離奇,犯案手法略嫌粗糙;老的浴室跌倒,意外身亡,健保卡也不見了,小的在父親出殯當日被同性結婚的對象當作無名屍;因為他繼承的財產不是五億而已,是破百億!(註)

擁有此等身家,卻只因為「便宜」就全部委託給夏姓地政士,這雖也令人興嘆;然而,人心還是不願見到昭然若揭的沉冤繼續陷落。縱使查案碰到某個節點,會有查不下去的鐵板,很多事情也是這樣;走到某個程度,比較有心的人也能感知到不能繼續下去了,似乎再下去會變成「干涉他人因果」了。然而,在這普遍懶於書寫的年代,也的確有很多人拿出紙筆,花精神寫了信給高檢署、監察院、行政院、總統府陳情,人心一致希望國家有更高層的單位出面來替天行道。所以,法院結案後不見得沒轉機,只要你我持續關注按讚,對於這些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盡些微心力,不要讓惡勢力的藏鏡人逞兇,無法無天。

對於心知肚明的事,若一味要看到「證據」才行,就反而會抹煞「心的直覺」,或被「做出來的證據」騙走。社會大事、世界局勢這些新聞平常也要關注,但是自己要涉入多深?主動管理每日爆炸量多的資訊時,哪些有益可以深入?哪些無需停留,要儘快略過?若你願意「學習智慧」,你會感知到什麼偏善,哪些偏惡。關注一個案件的發展,撇掉情緒,發揮智性,從中用「心」去感受。遇到相反意見時,要去瞭解「他為什麼會這麼想」?他的道理是什麼?有時心知肚明,但是會被威脅恐嚇,也會被嚇得噤聲⋯⋯然而,「郭源元」站出來了⋯⋯別讓「新北市幼稚園餵藥案」也沉了⋯⋯

一個人是否有罪,也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有證據,未必有罪;沒證據,未必無罪。最終,我們都可以看得愈來愈清楚,那一波又一波的新聞背後是什麼勢力在操縱「放話」,要持續按讚支持自己「心知肚明」的事,更進一步也幫助別人更能「瞭解」,也用選票支持「透明」、幫助你更「瞭解」的力量,這樣社會才能全體提升。這就是務實地,從社會案件與追求真相的過程中「學習智慧」。

——————————————————————————

(註)Youtube【新聞挖挖哇】20230629

——————————————————————————

學習瞭解的力量,請閱讀

《智慧瑜伽——薄伽梵歌首二章的身心靈秘密》

購書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信慧的沙龍
6會員
62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江信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那種明亮是源自於內在一種很直接、很真實的滿足感 作息正常 身體的清潔 所謂「以客為尊」,如果把身體當作客人一般對待,那不該就是這樣做的嗎 覺察自己,先於覺天地萬物 深呼吸,就能排毒 促進消化 讓你有好氣色 排出情緒與思想的毒素 減壓與放鬆 奇蹟,就只是你願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勤勤懇懇去走出來的足跡。
Thumbnail
2025/04/08
那種明亮是源自於內在一種很直接、很真實的滿足感 作息正常 身體的清潔 所謂「以客為尊」,如果把身體當作客人一般對待,那不該就是這樣做的嗎 覺察自己,先於覺天地萬物 深呼吸,就能排毒 促進消化 讓你有好氣色 排出情緒與思想的毒素 減壓與放鬆 奇蹟,就只是你願意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勤勤懇懇去走出來的足跡。
Thumbnail
2025/03/25
會一直想,就是因為你把你的注意力與能量都放在大腦、頭部,尤其是眼睛。 可是,正常人都有的肚子、兩腳,其實都一直處在疏於照顧的狀態。 擁有肚子,卻不思照顧、不好好使用,當然會造成身心很大的失衡。 想要從根本處甩掉痛苦,那就要轉換平台 #不讓你的身心讓大腦壓制全場。多多去使用並照顧你的肚子和雙腳。
Thumbnail
2025/03/25
會一直想,就是因為你把你的注意力與能量都放在大腦、頭部,尤其是眼睛。 可是,正常人都有的肚子、兩腳,其實都一直處在疏於照顧的狀態。 擁有肚子,卻不思照顧、不好好使用,當然會造成身心很大的失衡。 想要從根本處甩掉痛苦,那就要轉換平台 #不讓你的身心讓大腦壓制全場。多多去使用並照顧你的肚子和雙腳。
Thumbnail
2025/03/11
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先把「不屬於你的」都放下。 其實,很多觀念是從小,來自家庭期待、社會眼光、老師同學、卓越人士⋯⋯慢慢累積下來的。有的觀念是你不設防時被植入的,有的是你真以為還不錯的。然而,這些觀念是在束縛你,讓你活得不好,或讓你太刻意要活成某種特定的樣子,以至於你失去了真心,也離
Thumbnail
2025/03/11
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先把「不屬於你的」都放下。 其實,很多觀念是從小,來自家庭期待、社會眼光、老師同學、卓越人士⋯⋯慢慢累積下來的。有的觀念是你不設防時被植入的,有的是你真以為還不錯的。然而,這些觀念是在束縛你,讓你活得不好,或讓你太刻意要活成某種特定的樣子,以至於你失去了真心,也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做過這件事,」我的記憶力說。 「我不可能做這件事」,我的驕傲說,而且不屈不撓。 最後,記憶力讓步了。」 ~《善惡的彼岸》,尼采
Thumbnail
「「我做過這件事,」我的記憶力說。 「我不可能做這件事」,我的驕傲說,而且不屈不撓。 最後,記憶力讓步了。」 ~《善惡的彼岸》,尼采
Thumbnail
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心知肚明 近來,有那麼多名人遭控訴性騷擾、性侵,為何有些能獲得一面倒的信任,而有些卻被提油救火,愈救還愈糟? 「心知肚明」是人人本有的內在感知力,超越「頭腦」;但是,真正的心知肚明需要「心歸於誠」。若不先求「誠」,對於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還是有人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話。
Thumbnail
你心知肚明的事,至少要按讚表態 #心知肚明 近來,有那麼多名人遭控訴性騷擾、性侵,為何有些能獲得一面倒的信任,而有些卻被提油救火,愈救還愈糟? 「心知肚明」是人人本有的內在感知力,超越「頭腦」;但是,真正的心知肚明需要「心歸於誠」。若不先求「誠」,對於你我皆心知肚明的事,還是有人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話。
Thumbnail
※人非聖賢,誰能無私? 我人本就不應當在旁伺機探求。若是窺探各種他人家裡陰私事,而散播給社會大眾知曉,使其人無容身之地,心地最為險毒。 天怒人怨,種下禍端非小,應當戒之,戒之! 現代人最喜歡看、聽、傳播所謂八卦新聞,殊不知這是極缺德之事,當時說的很高興,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口業惡報的嚴重性?
Thumbnail
※人非聖賢,誰能無私? 我人本就不應當在旁伺機探求。若是窺探各種他人家裡陰私事,而散播給社會大眾知曉,使其人無容身之地,心地最為險毒。 天怒人怨,種下禍端非小,應當戒之,戒之! 現代人最喜歡看、聽、傳播所謂八卦新聞,殊不知這是極缺德之事,當時說的很高興,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口業惡報的嚴重性?
Thumbnail
再也不能相信大人們了! 一場因霸凌引發的學生自殺疑雲,掀起學校、警方、媒體三方的激烈角力,他們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卻讓事態邁向崩壞… 夾縫中的孩子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再也不能相信大人們了! 一場因霸凌引發的學生自殺疑雲,掀起學校、警方、媒體三方的激烈角力,他們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孩子好,卻讓事態邁向崩壞… 夾縫中的孩子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我認為,接受各方面資訊,在斷定真假之前,該先思考價值——尤其是八卦類資訊。 這個習慣能夠使我們在後真相時代把注意力放對地方。
Thumbnail
我認為,接受各方面資訊,在斷定真假之前,該先思考價值——尤其是八卦類資訊。 這個習慣能夠使我們在後真相時代把注意力放對地方。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個月前捲入是非風波,前幾天終於釐清真相,還我清白。一開始,我對體制以及單位長官產生很多灰心及懷疑,站在教育立場制止學生的不當發言、給予正確的觀念,卻被大罵不適任,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事發之初,我就請示佛菩薩此事是否有因果干擾,但佛菩薩要我「冷處理」,並且靠自己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個月前捲入是非風波,前幾天終於釐清真相,還我清白。一開始,我對體制以及單位長官產生很多灰心及懷疑,站在教育立場制止學生的不當發言、給予正確的觀念,卻被大罵不適任,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事發之初,我就請示佛菩薩此事是否有因果干擾,但佛菩薩要我「冷處理」,並且靠自己
Thumbnail
■看到周圍有什麼不公不義的事情時,就會出聲批評、指正或責罰別人,甚至出手維護正義。
Thumbnail
■看到周圍有什麼不公不義的事情時,就會出聲批評、指正或責罰別人,甚至出手維護正義。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Thumbnail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