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走到驚蟄了,還潛伏在土丘裡賴床的小蟲終於都被春雷驚醒了。
看動物星球頻道那些被追殺的獵物,他們的眼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也都顯露他的極度懼怕!
所以,驚是很自然的情緒反應;然而,恐、懼,不見得是。
上述受驚的小蟲,他接下來會怎樣呢?
#三隻小蟲的故事
第一隻小蟲受驚後,一直抓著「受驚」的感覺不放。他不停訴說、強調、反芻「受驚」給他的各種感受和想法,結果,他的驚不斷擴大,變成大驚,變成各種變態如驚恐、恐慌、畏懼。
他一直想好可怕、好可怕喔,等一下會不會有更多雷聲跑出來嚇我啊?在土裡面聽到就這麼大聲了,那出去不就會直接被雷給打死?然後,他的一直怕會讓他腦補更多更多的怕。比如說,他最後竟想像著:這會不會嫉妒我的蟲設下的圈套,要給我來個聲東擊西?
第二隻小蟲被驚醒後,雖然有一點怕,但也有一點餓。本該出去覓食的,但他想:好麻煩喔,而且,外面很危險吶。其實我也不過只是一隻小小蟲子,每天又吃不了多少,只要我再減低欲望,不要肖想吃什麼美食大餐,那麼,不用出門應該也是可以活得好好的。那⋯⋯不如就繼續在這個安全的土丘裡面躲著就好。餓了就吃點土嘛,每天可以安全無虞地躺平滑手機,無價!
你若問他:不會恐懼嗎?
誰都嘛知道,怎麼不會?那個恐懼一直都有啊。而且,儘管他不想面對,一直假裝看不見,恐懼還是在滋長。因為他老是想像著:這個土丘果真萬無一失嗎?會不會雨季來了淹大水?會不會被人不小心踩扁?
更何況,他每天也和你我一樣,都會滑滑手機,博覽天下事。最近那麼多預言,都在揣測2025年那麼多關於未來的天災人禍,看愈多就愈害怕啊。 其實,沒有實在過生活、沒有目標的動物都很容易擔心受怕,而且會把寶貴的生命能量拿來嚇自己。
第三隻小蟲,他雖然有點怕,但實在是太餓啦,都多久沒吃東西了?那他還是壯起膽來從土裡鑽出來。沒想到一鑽出來,就咻地被一隻鳥嘴戳了一下!「哎呦喂呀」嚇得他又躲回去。太可怕了,太倒霉了,才一開工就出師不利。這是上天要給我什麼暗示嗎?
他想了一會。他覺得春雷是大自然的鬧鐘,是在提醒他該起身工作啦。
然而,動身之前,為了不被吃掉,他也得學會判斷是否真是春雷?可能是哪隻海鷗故意在土丘上踩踏,要嚇得我亂逃亂竄好進他的嘴?
只要清醒了,只要預先做好防護,那麼,為了生活,還是要去做事喔。
這樣想,他就不會花時間去恐懼,也不會浪費精神要「克服」恐懼了。
腳踏實地地去生活、去做事、去工作,你就自然而能地跨越了恐懼。
#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呢
先把「不屬於你的」都放下。
其實,很多觀念是從小,來自家庭期待、社會眼光、老師同學、卓越人士⋯⋯慢慢累積下來的。有的觀念是你不設防時被植入的,有的是你真以為還不錯的。然而,這些觀念是在束縛你,讓你活得不好,或讓你太刻意要活成某種特定的樣子,以至於你失去了真心,也離「真實的自己」愈來愈遠。
一個小嬰兒,他會坐、會爬、會站之後,他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然而,旁邊的大人會說不行!不可以!大人因為自己的經驗,他想要保護小孩不受傷、不走冤枉路,最後完全長成他要的模樣。但無意中,這是在把自己的恐懼與遲疑投射出來,甚至就直接灌注到小孩心中了。久了,小孩就遺忘了自己的本然面目,只能變成上一代複製的產物,卻無法因應新時代的衝擊。
以上或許有一點身不由己的悲哀,但人生其實也不會有白走的路。
你的過去可以不是一筆爛帳,也是可以成為你的資源,為你所用。
那麼,知曉你曾經有過的恐懼後,你就可以看見現在的自己是不是仍然有恐懼的慣性反應?
再次面對人生功課時,你會清楚:
從「恐懼」那一站上車的話,會遇見誰?會經歷的是怎樣的風景?而自己是不是仍然在重複同一路線?
那,你還想繼續這樣兜圈子嗎?
真的不想的話,那就⋯⋯
#不要讓「驚」變成「懼」
#受驚,就「移動」
#恐懼時,就不要上恐懼列車(註一)
有時候看別人說他的人有什麼天命,這時不免反思:那我的呢?
其實,所有高遠的理想都始於足下;你需要的答案就在你每一個當下的生活裡面。
你要在那裡面,給自己時間,等待心動時刻。
更實際地是過好生命的每一刻。
該怎麼吃,可以擁有健康的身心?
該怎麼安排一年之計,可以把握餘命,有效地去做該做的事、想做的事?
該做什麼事,也是有其基本原則的。
只要能清楚自己在目前人生中的相對位置(註二),
你該活出的樣子,就是你最自然而然的本來面目,
而且,你心中自會有理所當然、坦蕩的無懼。
(註一)《智慧瑜伽——薄伽梵歌首二章的身心靈秘密》江信慧著。商周出版,2023
第一章:獨裁者恐懼.菩薩雙贏。免於恐懼的智慧
(註二)同上
第四章:Dharma 善盡職責———奉獻
————————
嘉義梅山。太平雲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