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親子關係之間流動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夜,我正打算趕小Q去睡覺。

(當時妹妹早就睡得好沉好香了~)
Q說,明天不用上課,所以可以晚點睡。
於是,我請她自己做自己的事,等我做完所有家事才能陪她一起躺平。
匆忙洗完澡後,去拿烘好的衣服來收拾。
我一把將衣服倒出來在床上堆成一座小山,邊折衣服邊跟小Q聊天。

於是開啟了一段好暖心的母女悄悄話。

我:「妳知道嗎?因為妳陪在我身邊,我就覺得做這些家事都不辛苦了,反而很快樂!」
Q對我微微笑,直接跳到床上來,開始動手尋找洗好的一堆新襪子。
(呃⋯姐妹們吵著要我買可愛的長襪,結果我買成膝上襪⋯真是一齣鬧劇呢!)
Q:「媽咪,衣服給妳,所有襪子都給我,我跟妳一起收,妳比較不會那麼累。」
我:「真的嗎?謝謝妳!那妳會折嗎?」

我常說,高敏感的Q會觀察到生活的大小事,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她就默默的學會了一些技能。

只見Q靈巧的先配對好一雙又一雙的襪子,不費力地把襪子整齊疊好,並在床上排列好。

Q:「媽咪,妳真的太辛苦了,所以我要跟妳一起。有妳在我身邊,我也都覺得好快樂。就算遇到很難的事,妳也會陪著我,讓我好高興。我很喜歡幫妳做事情!」

我們有說有笑的收拾好所有衣服,此刻剛好把妹妹押睡了的爸爸風光出現。
爸爸:「妳們怎麼那麼開心~」
Q:「爸比,媽咪太辛苦了,我要陪她一起收衣服」

raw-image

家事,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我很慶幸小Q從頭到尾都不是說「幫我」,而是「陪我」或「跟我一起」

(可是她似乎很分明的指出,倒垃圾、洗廁所、打掃廚房這些就是爸爸的事😆)
她是一個心裡充滿著愛的孩子,好溫暖,溫暖到我覺得我上輩子一定拯救了地球所以才能當她的媽媽。
當然她也常常有讓我一秒爆氣的片刻,可是犯錯才是孩子們學習事情的方法。
我用愛陪她長大,她也能用愛回覆我。
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她認識世界的橋樑。

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從我們願意放手開始。

我們不需要成為多厲害的教養專家,只需要尊重孩子犯錯的權利,並向她們表達我們的心意。
我們給的愛,孩子們都能感受到;但我們給的怒,孩子們卻不一定明白為什麼。
溝通一直都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課題,對孩子也是,對家人也是,對朋友、同事更是。

很多時候,是孩子們教會我怎麼當個媽媽的。
她們讓我知道她們真正需要的協助是什麼,也讓我知道她們的極限在哪裡。
我不能用自己的期待去幫她們畫終點線,頂多只能當個陪跑者,同時維護賽道周邊的安全性。
想讓她成為怎樣的人,我必須先提供她如何的環境。

#童心燕語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我家的幽默教養力 #五歲 #兒童發展 #自理 #天使般的女孩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燕燕碎碎念 #Q姐日常
#和孩子們的對話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環境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
📌https://portaly.cc/DPhoebe
各大Podcast收聽平台搜尋《童心燕語》即可找到我的聲音喔
歡迎收聽與訂閱(每週一固定上架新集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燕燕醫師的沙龍
13會員
60內容數
愛笑愛聊天的燕燕醫師,在探索自己人生的路途上,花費了不少心血,卻也收穫良多。想用正向意念的方式感染每一個看到我的文字的你/妳,陪我一起走在自我覺察的路上吧!享受人生要為我們帶來學習的課題。體會、接納、並勇往直前。
燕燕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原來她可以這麼獨立。 原來她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原來,她早已經不是依偎在我懷裡的那個寶寶。 相處的每一天,都代表著她與我的距離又更遠了一點。 妳就放膽去飛吧! 不要焦慮、不要擔心。 受傷了也是一種學習,而爸爸媽媽永遠為妳張開療傷的羽翼。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6/28
我不知道明天看著她完成三項任務,我會有多少眼淚, 但是我真的謝謝她,完成了她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堅持」 放棄了鋼琴課,並沒有讓她養成輕言放棄的"習慣", 我之前所有的擔憂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2024/05/20
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一起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但下一秒就是天人永隔。 約定好要一起完成的夢想,如今只徒留獨角戲可以唱。 與其讓自己在後悔中度過餘生,何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努力記住當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知道小Q只是說給我聽的,想讓我開心。 姑且不論她的真心比例有多少,至少她的小腦袋兒有在思考。 至少她得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懲罰過程中,強迫自己懂得知足與感謝。 至少她得不斷思考自己擁有了哪些幸福與快樂, 透過「說出來」這種最直接的反饋,也許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我希望她能做到的moral lesson。
Thumbnail
我知道小Q只是說給我聽的,想讓我開心。 姑且不論她的真心比例有多少,至少她的小腦袋兒有在思考。 至少她得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懲罰過程中,強迫自己懂得知足與感謝。 至少她得不斷思考自己擁有了哪些幸福與快樂, 透過「說出來」這種最直接的反饋,也許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我希望她能做到的moral lesson。
Thumbnail
女兒👧:媽媽~~~妳生下我,是為了要我來幫忙妳的嗎❓ 被女兒問了這句,我愣了三秒,因為我想要回答的很好 我: 不是耶!我是因為很愛妳
Thumbnail
女兒👧:媽媽~~~妳生下我,是為了要我來幫忙妳的嗎❓ 被女兒問了這句,我愣了三秒,因為我想要回答的很好 我: 不是耶!我是因為很愛妳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成為多厲害的教養專家,只需要尊重孩子犯錯的權利,並向她們表達我們的心意。 我們給的愛,孩子們都能感受到; 但我們給的怒,孩子們卻不一定明白為什麼。 溝通一直都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課題,對孩子也是,對家人也是,對朋友、同事更是。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成為多厲害的教養專家,只需要尊重孩子犯錯的權利,並向她們表達我們的心意。 我們給的愛,孩子們都能感受到; 但我們給的怒,孩子們卻不一定明白為什麼。 溝通一直都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課題,對孩子也是,對家人也是,對朋友、同事更是。
Thumbnail
我不知道她可不可以遵守她的約定。 我也不知道還要提醒她幾次、經歷過幾次戰爭,她才能真正明白「尊重對方」的定義。 但我只能確定的是,我明白了我跟她之間,想法的落差,而這也是親子之間溝通的最大縫隙。 其實很多時候,我真的忘了她還只是個孩子。
Thumbnail
我不知道她可不可以遵守她的約定。 我也不知道還要提醒她幾次、經歷過幾次戰爭,她才能真正明白「尊重對方」的定義。 但我只能確定的是,我明白了我跟她之間,想法的落差,而這也是親子之間溝通的最大縫隙。 其實很多時候,我真的忘了她還只是個孩子。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媽咪要向孩子請假, 可以嗎 ? 當孩子把你的愛視為理所當然, 對你有不禮貌時, 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呢 ? 當孩子被伴侶責罵而情緒大哭時, 我們可以如何安撫與引導呢 ? 兩位媽咪的真實故事, 希望對你們家庭,也有不同的啟發
Thumbnail
在我家,一向很遵守著「約定」這個原則。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認真說出口了,一定要自我完成。 這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誠信。 不過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堅持,我們都可以很輕鬆地跟孩子們訂下各式各樣的約定,而她們也都能遵守並銘記。
Thumbnail
在我家,一向很遵守著「約定」這個原則。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認真說出口了,一定要自我完成。 這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誠信。 不過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堅持,我們都可以很輕鬆地跟孩子們訂下各式各樣的約定,而她們也都能遵守並銘記。
Thumbnail
我跟姊姊的溝通方式,不等於完全適合跟妹妹的溝通方式, 我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更不等於適合姊姊處理情緒的方式, 我能理解自己講出來的話,但我要一個未滿五歲的孩子“立刻”學會「尊重」,是不是也對她來說太沈重? 我在面對孩子的紛爭時,可能表達出我不會生氣的字句,但我是否把手插著腰然後沒有表情的看著她們呢?
Thumbnail
我跟姊姊的溝通方式,不等於完全適合跟妹妹的溝通方式, 我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更不等於適合姊姊處理情緒的方式, 我能理解自己講出來的話,但我要一個未滿五歲的孩子“立刻”學會「尊重」,是不是也對她來說太沈重? 我在面對孩子的紛爭時,可能表達出我不會生氣的字句,但我是否把手插著腰然後沒有表情的看著她們呢?
Thumbnail
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孩子的第一順位。 而孩子願意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前提
Thumbnail
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孩子的第一順位。 而孩子願意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前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