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意識的兩個維度:個性結構與存在維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意識的兩個維度:個性結構與存在維度

你的心理結構中有一部分,不論我們稱之為自我、個性或其他名稱,它受到一生學習和經歷的影響。這包括了好的和糟糕的事情、勝利和悲劇等等。這部分具有自己的意見、觀點和判斷。我們僅僅是意識到在心理中存在著這樣的一部分,而這部分經常尋求、追求和渴望,有時甚至表現出某種絕望感。如果它具有洞察力,它想要抓住某些東西。或者,我們只是承認這是你的心理結構,你的心理狀態。

raw-image

一旦你注意到個性結構,你便不再被束縛其中,你只是觀照它,因為在那一刻你能意識到至少兩個非常基本的事情正在發生。首先是個性結構,這可能包括整個心智框架,它目前正在進行什麼活動,無論是思考、回憶或其他可能的感官印象等等。另一方面,你也僅僅是對這些活動進行簡單的觀察,成為它們的證人,察覺它們的存在。這並非特殊的證人或意識,而是一種普通的意識,就是此刻當前存在的意識。

所以,這沒什麼特別的,它不是一種我們可以進入的意識狀態,我們可以進入不同的意識狀態,意識的不同狀態總是在發生,就像心靈表面的波浪一樣,但在所有這些之中,有一種非常臨在、已經存在的意識或覺知,就像我常說的,意識或覺知不需要你試圖理解它,我認為人們常常嘗試做的事情之一是他們認為他們需要理解它或定義它,就像是什麼,這是他們的心智試圖理解並抓住它。我們不需要這樣做。

raw-image

在這裡,我們的目標只是短暫地認識到更基本的存在維度,我們可以稱之為存在維度,它代表更基本的存在狀態。這個存在維度中沒有任何常見中的「你」,它沒有名字,你會注意到你的覺知並不受過去所限制。雖然過去的記憶可能會在覺知中浮現,但它們並不一直存在,你也不總是在思考過去,甚至實際上並不經常這樣做。因此,在這方面,我們的覺知本身並不受過去或未來,或是我們通常用來界定自我的方式所限制。幾乎可以說,我們認為我們是誰,實際上只是在覺知和意識中出現的各種印象。


Adyashanti 教導理念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5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第1爻人的主題,即受教育、調查、發現事物,以便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所有第1爻人「個性」都是不安全的。所有第1爻人「個性」都會有自卑感。所有的第1爻人。而在「非我」的領域裡,所有的第1爻人都患有自卑情結。
Thumbnail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第1爻人的主題,即受教育、調查、發現事物,以便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所有第1爻人「個性」都是不安全的。所有第1爻人「個性」都會有自卑感。所有的第1爻人。而在「非我」的領域裡,所有的第1爻人都患有自卑情結。
Thumbnail
我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求學時、在成長的歷程,被否定和挫折,都不代表我們沒有天分。 我也意識到,有些事情就是只有你才可以做得那麼好,沒有人可以取代你,而我們唯有意識到這點,才會對自己的優勢有現實感,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你一樣。
Thumbnail
我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求學時、在成長的歷程,被否定和挫折,都不代表我們沒有天分。 我也意識到,有些事情就是只有你才可以做得那麼好,沒有人可以取代你,而我們唯有意識到這點,才會對自己的優勢有現實感,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你一樣。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以個人為本體,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延伸到與其他人的互動,沒有好壞對錯,只有更有效地說明及正確的理解,進而達到個體的順利發揮。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以個人為本體,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延伸到與其他人的互動,沒有好壞對錯,只有更有效地說明及正確的理解,進而達到個體的順利發揮。
Thumbnail
《Psychologische Typen》 Carl Gustav Jung 1921      Jung先把意識心理和潛意識心理區別開來。意識心理分為內傾和外傾,之所以存在內傾和外傾兩種類型,是因為世界存在兩種現實:其一是外在現實,即外在客觀世界;其一是內在現實,即自身,人的內在精神模式。Ju
Thumbnail
《Psychologische Typen》 Carl Gustav Jung 1921      Jung先把意識心理和潛意識心理區別開來。意識心理分為內傾和外傾,之所以存在內傾和外傾兩種類型,是因為世界存在兩種現實:其一是外在現實,即外在客觀世界;其一是內在現實,即自身,人的內在精神模式。Ju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