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榨汁」哲學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日前的「金魚榨汁」事件,莫名地被某些媒體說成是哲學課,有必要解釋一番。

簡而言之,某位成大外文系的教授,在台大的高中生人文與社會科學營隊中,假裝把金魚放進果汁機,並徵求同學上來按啟動鍵。

雖然最後什麼事都沒發生,但這教授做出真要攪碎金魚的樣子,許多同學信以為真,出現噁心與不適反應,甚至跑出教室。

這應該是某種權威服從實驗,雖然涉及人性善惡的哲學議題,但基本屬於社會心理學研究。它的原先目的,是測試人們在權威的要求下,有多大程度會做出自己平常根本不會去想的事,以及各種後續的行為反應。

或者更直白地說,一個看似良善的人,有沒有可能因權威的簡單命令或要求,就理所當然地持續為惡。

比較有名的版本,是電擊實驗:參加者被要求,只要對方答題錯誤,就用按鈕對他施以電擊,並持續多次。對方會因電擊逐漸加強,而顯露出越來越痛苦的樣子,甚至會尖叫或捶打牆壁。

一旦參加者開始猶豫,官方就會給出四次指示:

1.請繼續。

2.這個實驗需要你繼續進行,請繼續。

3.你繼續進行是必要的。

4.你沒有選擇,你必須繼續。

如果參加者在四次要求後都執意停止電擊,實驗才會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電擊實驗一開始,就有解釋納粹大屠殺的意圖在其中:為什麼這麼多人,會理所當然地把上百萬猶太人送進毒氣室,而我們又有沒有可能預防?

以此為基礎,後來又有了史丹佛監獄實驗,打算更深入地探討,人們在面對權威時的種種心理反應。或者是說,一般人在明知上級做出錯誤決定時,有多大勇氣去質疑甚至反抗,以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簡而言之,實驗人員找來24名高教育程度的參加者,隨機選出一半當獄卒,一半當囚犯。並屢屢暗示:獄卒的任務就是鎮壓囚犯,而囚犯就是會被不當對待。

很快地,獄卒和囚犯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兩組人,虐待與暴力行徑不斷發生,直到有位學者質疑倫理問題,實驗才在第六天終止。

(後來有人質疑實驗造假或無效,譬如有獄卒跑出來說,我當初只是想把戲演逼真點。爭論至今不休。)

實驗結果與後續解讀,成了《路西法效應》一書的核心內容,主要是談權威命令與集體服從的種種手法,以及在這些手法之下,人們究竟有多大能力抵抗惡行,又該如何盡力預防。

它的應用範圍其實很廣,諸如飛機失事、醫療疏失甚至邪教傳播等,許多案例事後看來,都可以發現某些人早覺有異,但這一察覺卻無法形成有效暫停鍵,致使類似狀況一再發生,最終釀成巨大惡果。

而這常常是因為,人們怯於質疑權威,或說質疑權威的代價太高。尤其在權威不喜歡解決潛在問題,而喜歡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時。

回頭一看,「金魚榨汁」可說是上述實驗的翻版,有其研究價值。但這類實驗一直難以避免學術倫理爭議,何況該教授看似未評估學生心理、未有充分告知,也未有意外應對措施。

至於它為何被說成「哲學課」,我猜是跟台大哲學系承辦本次營隊,以及形式類似於思想實驗(譬如電車難題)所致。

說老實話,我不太肯定這位成大外文系教授,是用什麼角度在理解權威服從實驗。或許他強調的,比較像是有沒有人會挺身保護金魚之類的,以及旁觀者有何心態。

如果是用此案例,來討論人性善惡的議題,會比較有哲學意味,譬如:如果看到出乎意料的惡行,人們也可以很快就適應,這是否代表善行只是後天教育與社會建構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大家比較關心的是,「金魚榨汁」該不該在課堂上實作,尤其是對未成年人。

事件描述的原始連結:https://www.dcard.tw/f/mood/p/24355924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Thumbnail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Thumbnail
權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或特質嗎? 有一項監獄實驗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權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或特質嗎? 有一項監獄實驗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事情~~
Thumbnail
日前的「金魚榨汁」事件,莫名地被某些媒體說成是哲學課,有必要解釋一番。
Thumbnail
日前的「金魚榨汁」事件,莫名地被某些媒體說成是哲學課,有必要解釋一番。
Thumbnail
希特勒、法西斯都己是過去式, 那你覺得獨裁式政權會再現於這世上嗎? 某天看到一部題材特別的電影,故事緣起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老師陰錯陽差的幫學生上了「極權政治」課程,學生認為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老師看著學生不屑的眼神,為了說服這些自大傲慢的學生,於是規劃了一場大膽的教學
Thumbnail
希特勒、法西斯都己是過去式, 那你覺得獨裁式政權會再現於這世上嗎? 某天看到一部題材特別的電影,故事緣起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老師陰錯陽差的幫學生上了「極權政治」課程,學生認為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老師看著學生不屑的眼神,為了說服這些自大傲慢的學生,於是規劃了一場大膽的教學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Thumbnail
《人慈》 帶給我對於人性以及先前學到心理學著名實驗的全新觀點,面對危險或是犯罪行為,便會思考真的人性本善嗎。然而這本書依然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而且會做出友善的行為,只是受到其他刺激或是外界因素而變得不人慈。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