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故事的人 及 保存故事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認為這兩種人都有很值得憧憬的地方

首先是寫故事的人,他們身體力行以行動創造出想呈現給外界的模樣,可能是放蕩不羈,可能是不被知曉,又或者是受人愛戴,非常具有傳奇的色彩;

而紀錄故事的人通用畫、用字、用影像來與其他人描述曾經發生過的事,形象可能默默無名也或許被人歌頌成英雄崇拜 

也有兩者兼備的人,自食其力將影響力擴大,總但我對寫故事的人更為憧憬一些

因為寫故事的人有創造力,可以創造美好,當然也可能創造不好的東西,但誰在乎呢?

特特立獨行,遺世獨立,紀錄的人機儘管說吧 寫者不表態其實有時候是抗議反正自己懂得,只需要告訴想告訴的人我 就是這樣,

瀟灑 瀟的天地無聲,灑的觀者只能崇拜


avatar-img
3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當然有書寫劇本的權力。 人類是動物的身體、鬼神的心。就算會死,那鬼神的心也要求我們留下些什麼。我們要別人記得我們。渴求意義的人,可以在這些故事裡面找出所謂的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跟自己說:「我熱愛生命給我的一切。我願意停止當創傷的受害者,我重新賦予我自己權力。」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當我們談論「寫作」與「紀錄」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用途。這種區別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理解的,但一旦掌握了這兩者的差異,便能更高效地進行知識管理與分享。 ▋寫作與紀錄的界限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寫作和紀錄。然而,回顧這些所謂的「寫作」,我發現它們大多是一些難以重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當然有書寫劇本的權力。 人類是動物的身體、鬼神的心。就算會死,那鬼神的心也要求我們留下些什麼。我們要別人記得我們。渴求意義的人,可以在這些故事裡面找出所謂的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跟自己說:「我熱愛生命給我的一切。我願意停止當創傷的受害者,我重新賦予我自己權力。」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當我們談論「寫作」與「紀錄」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用途。這種區別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理解的,但一旦掌握了這兩者的差異,便能更高效地進行知識管理與分享。 ▋寫作與紀錄的界限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寫作和紀錄。然而,回顧這些所謂的「寫作」,我發現它們大多是一些難以重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還記得自己為什麼要寫作? 還記得第一部小說完稿,是不是淘空你的身心靈? 現在的你,執筆時依然會為筆下人物、即將降臨的劇情高潮怦然心動嗎? 其實作家和尋常人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質。 你一定聽過只要大綱出來,他就能日行四千到六千字,一路奔向完稿的神人。 也有聽過隨心所欲,簡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些可能還在進行式,有些則已經走過,對當事人來說,鐫刻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獨特的經驗,所以想要找人訴說。而寫作,尤其是小說則是很好的方式。寫下來,面對它,然後丟掉它。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