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紀錄的區別:從公開到私人的探索】── 1. 寫作與紀錄的界限 2. 紀錄的價值 3. 寫作的動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談論「寫作」與「紀錄」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兩種不同的心態和用途。這種區別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理解的,但一旦掌握了這兩者的差異,便能更高效地進行知識管理與分享。


▋寫作與紀錄的界限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寫作和紀錄。然而,回顧這些所謂的「寫作」,我發現它們大多是一些難以重複使用的筆記。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寫作和紀錄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異。


寫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公開的行為。當我們寫作時,我們是在與一個具體的讀者群體進行交流。我們希望這些文字能被閱讀、理解,甚至是引發共鳴。因此,寫作需要考慮語氣、結構和內容的啟發性。例如,當我在Facebook、Threads或Vocus上發表文章時,我會以對話的語氣來進行寫作,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另一方面,紀錄則是一種私人的行為。紀錄的目的是為了自身或特定小群體的參考和使用。這種筆記更多地是為了捕捉瞬間的靈感、總結工作的進展或是記錄研究的成果。在這種情況下,語氣可以更加隨意,重點是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例如,我會在Obsidian中進行紀錄,這些筆記僅供我自己、研究合作者或是學生們閱讀。


▋紀錄的價值


紀錄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和私密性。這些筆記可能包含了工作的進度、研究的數據、靈感的火花,甚至是未來計劃的草圖。紀錄讓我們可以隨時回顧和檢查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流程,並且在需要時進行調整和優化。


隨著紀錄量的增多,我發現它們成為了我日常工作的寶貴資源。每天在Obsidian上寫下超過5000字的紀錄,已經成為我工作流程的一部分。這些紀錄不僅幫助我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也讓我能夠在需要時迅速找到過去的思路和資料。


▋寫作的動力


寫作的動力來自於與讀者的互動和分享的喜悅。當我在寫作時,我會想像自己在與讀者進行一場對話。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啟發他們,引發他們的思考,甚至是改變他們的觀點。這種公開的分享讓我感到充實和滿足。


總結來說,寫作與紀錄的區別在於它們的用途和受眾。寫作是為了公開分享,紀錄則是為了私人使用。理解這一點,我們才能更高效地進行知識管理,並從中獲得最大的價值。通過不斷鍛鍊寫作與紀錄的技術,我們能夠建立起更高效的工作流,從而在知識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366會員
1.1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獲得書籍的成本其實很低,獲得各種資訊的成本在現代其實都不高, 但真正的成本,是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你因為讀書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而本山裕輔的這個公式很有意思, 當你還沒什麼價值,你花在讀書的機會成本其實就很低, 因為其實你也沒有更有生產力的選項可以做。
“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這句話節錄自吳伯凡老師的講透道德經50講課程的第二講。吳伯凡老師的課,是我在得到上非常喜歡的課程。每次聽吳老師的課,都有種拓展了認知維度的感覺。 ▋認識格局 在大學一年級時,我有幸在台大數學系學習大一微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2024年7月21日,早上跟朱騏聊到許多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引發了我們對小偷的深入思考,在此記錄一下。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 我想這句話你一定耳熟能詳,說明了創作或多或少都是在講就偷東西的藝術。 與朱騏的討論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怪盜創作者」還是蠻不錯,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獲得書籍的成本其實很低,獲得各種資訊的成本在現代其實都不高, 但真正的成本,是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你因為讀書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而本山裕輔的這個公式很有意思, 當你還沒什麼價值,你花在讀書的機會成本其實就很低, 因為其實你也沒有更有生產力的選項可以做。
“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這句話節錄自吳伯凡老師的講透道德經50講課程的第二講。吳伯凡老師的課,是我在得到上非常喜歡的課程。每次聽吳老師的課,都有種拓展了認知維度的感覺。 ▋認識格局 在大學一年級時,我有幸在台大數學系學習大一微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2024年7月21日,早上跟朱騏聊到許多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引發了我們對小偷的深入思考,在此記錄一下。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 我想這句話你一定耳熟能詳,說明了創作或多或少都是在講就偷東西的藝術。 與朱騏的討論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怪盜創作者」還是蠻不錯,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我一直有書寫的習慣 雖不至於每天都有寫 但只要想到什麼就會寫下來 也許是生活中的想法感觸 也許是記錄一些金句 書寫生活似乎就是我的日常 當新手媽媽的第一年 又開始了持續每週寫一次媽咪日記 直到如今開始在部落格寫作 現在想起來 似乎有跡可尋 原來 寫作可以幫助我紀錄生活、沉澱
Thumbnail
讓人頭昏,但還是得努力跟進的"數位浪潮"! 方格子在10月陸續推出"Vocus2.0沙龍"、及"數位商品"的一連串舉措,幾讓人應接不暇。一開始我也一一接招了。商品本身還ok,但後來,...真的要填數位商品申請時,卻還是卡關了。卡在哪裡呢?卡關的主因、及給格友們的提醒,和年底前將推出收費方案及禮包!
Thumbnail
寫作如何能讓人帶來雙份的體驗快感?在練習正念的同時,記下來,不但能延長體感,還能在事後重新回想、體驗。吃一口生魚片、寫下一段話,事後再回想這口滋味,就等於吃了兩片生魚片了,啦啦啦!這真是太划算了!
Thumbnail
一、穿破去年的卡文迷障 去(2022)年3月第一次開始寫部落格,寫文之路走得有些嗑嗑絆絆。有意外嚴重腦震盪+後來的低潮、有寫作定位的迷茫,一直在嘗試、校正找尋明明想寫的題目很多(多到甚至讓人困擾),實際落筆卻困阻重重的根由。 到寫年底回顧時,意外找到了卡文的根本緣由一:輸出目標設得太高了,尤其是在明
Thumbnail
公開Dcard後台,分析讀者習慣、文章內容、平台生態。去宣傳方格子有用嗎?有沒有機會把讀者帶去個人網站呢?如何成為官方認證的創作者?
Thumbnail
市面上介紹"如何高效學習"的各種書籍很多,眾多的"學習方法"會否讓你感到有些不知從何著手呢?這篇是我針對"如何高效學習"的專題研讀,透過學習、實踐各種高效學習方法的完整自學歷程紀錄與分享。
又到了一年的尾聲「歲末年終」剩不到半個月今年就過去了,在方格子寫文已大幅減少,因為把重心放在馬鈴薯平台,也許這樣也不算要反省,畢竟對一個專職寫作者而言,只能找見得到錢的地方發展,但必須說的是我不是過於現實的人,我依然有我的熱情。 預告新年的計畫,重心依然放在馬鈴薯,方格子這裡就是響起時血衣血,不響
中心思想: 1.拖太久了,這個月必需開張! 2.以培養產出習慣為目的、逐漸熟悉網誌介面使用,文章先求有再求好,精煉的文章七成滿意便可以上傳了,要求完美是不現實的(想強求也強求不得),但可以在上傳後再進行潤飾、增補,漸趨完善。 3月進度回顧: Wk1:不管了,就上傳吧!-第一篇文章上傳...沒人看。
過去雖然一直非常熱愛閱讀,但我自己的學習都是非常無結構、無方法、無效能的。如今自己孩子上了小學, 為了孩子不再走錯誤的學習道路、被要求痛苦的硬背讀死書,也為了我自己能平反,我決心重新把 『如何有效學習』這檔事給弄清楚!
Thumbnail
寫作跟設計都屬於創作性質 兩者似乎有共通點,卻又有些微不同 身為同時踏路設計與寫作的一名大學生 今天,來跟你分享我內心找到的一點心得ㄡ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我一直有書寫的習慣 雖不至於每天都有寫 但只要想到什麼就會寫下來 也許是生活中的想法感觸 也許是記錄一些金句 書寫生活似乎就是我的日常 當新手媽媽的第一年 又開始了持續每週寫一次媽咪日記 直到如今開始在部落格寫作 現在想起來 似乎有跡可尋 原來 寫作可以幫助我紀錄生活、沉澱
Thumbnail
讓人頭昏,但還是得努力跟進的"數位浪潮"! 方格子在10月陸續推出"Vocus2.0沙龍"、及"數位商品"的一連串舉措,幾讓人應接不暇。一開始我也一一接招了。商品本身還ok,但後來,...真的要填數位商品申請時,卻還是卡關了。卡在哪裡呢?卡關的主因、及給格友們的提醒,和年底前將推出收費方案及禮包!
Thumbnail
寫作如何能讓人帶來雙份的體驗快感?在練習正念的同時,記下來,不但能延長體感,還能在事後重新回想、體驗。吃一口生魚片、寫下一段話,事後再回想這口滋味,就等於吃了兩片生魚片了,啦啦啦!這真是太划算了!
Thumbnail
一、穿破去年的卡文迷障 去(2022)年3月第一次開始寫部落格,寫文之路走得有些嗑嗑絆絆。有意外嚴重腦震盪+後來的低潮、有寫作定位的迷茫,一直在嘗試、校正找尋明明想寫的題目很多(多到甚至讓人困擾),實際落筆卻困阻重重的根由。 到寫年底回顧時,意外找到了卡文的根本緣由一:輸出目標設得太高了,尤其是在明
Thumbnail
公開Dcard後台,分析讀者習慣、文章內容、平台生態。去宣傳方格子有用嗎?有沒有機會把讀者帶去個人網站呢?如何成為官方認證的創作者?
Thumbnail
市面上介紹"如何高效學習"的各種書籍很多,眾多的"學習方法"會否讓你感到有些不知從何著手呢?這篇是我針對"如何高效學習"的專題研讀,透過學習、實踐各種高效學習方法的完整自學歷程紀錄與分享。
又到了一年的尾聲「歲末年終」剩不到半個月今年就過去了,在方格子寫文已大幅減少,因為把重心放在馬鈴薯平台,也許這樣也不算要反省,畢竟對一個專職寫作者而言,只能找見得到錢的地方發展,但必須說的是我不是過於現實的人,我依然有我的熱情。 預告新年的計畫,重心依然放在馬鈴薯,方格子這裡就是響起時血衣血,不響
中心思想: 1.拖太久了,這個月必需開張! 2.以培養產出習慣為目的、逐漸熟悉網誌介面使用,文章先求有再求好,精煉的文章七成滿意便可以上傳了,要求完美是不現實的(想強求也強求不得),但可以在上傳後再進行潤飾、增補,漸趨完善。 3月進度回顧: Wk1:不管了,就上傳吧!-第一篇文章上傳...沒人看。
過去雖然一直非常熱愛閱讀,但我自己的學習都是非常無結構、無方法、無效能的。如今自己孩子上了小學, 為了孩子不再走錯誤的學習道路、被要求痛苦的硬背讀死書,也為了我自己能平反,我決心重新把 『如何有效學習』這檔事給弄清楚!
Thumbnail
寫作跟設計都屬於創作性質 兩者似乎有共通點,卻又有些微不同 身為同時踏路設計與寫作的一名大學生 今天,來跟你分享我內心找到的一點心得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