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說故事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很久很久以前的舊電影,叫Big fish 大智若魚,由知名導演提姆波頓拍的。

裡面主要描述一對父子,父親是個說故事高手,整部電影都隨著父親的描述看到那光輝燦爛的世界,年輕時充滿著想像與傳奇的冒險。

兒子小時候非常入迷聽爸爸說的每個故事。但隨著漸漸長大,他開始懷疑父親的故事誇大不實。因為故事總是如此奇幻誇張,那些離奇的冒險、女巫、連體女人,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他越聽故事覺得離真相越遠,越不能瞭解父親。為何父親不能放棄故事的來跟他溝通?故事是說給孩子聽的,等孩子長大還說故事,就變成謊言了。他渴望從父親口中聽到「真相」。父親的回覆則是:「大部分男人都是直接陳述事件經過,不複雜,但也不會有意思。」

兩人因此大吵一架,有三年兒子不願意跟父親講話,隨著劇中的一些父親故事裡出現的角色,如家庭醫生、父親的紅粉知己,來告訴兒子所謂的「真相」。兒子才發現,也許當年父親說的那些故事都是為了圓滿一些遺憾。「說故事」對父親的意義何在,故事能讓父親圓滿生命中的平凡與遺憾,父親也透過故事詮釋生命,故事是父親心靈的呈現,是父親對生命的寓言。


最後父親臨終之際,兒子跟父親說了一個故事,那是他幻想的、送給父親的故事。這個臨終故事,彙整了父親對他這一生所描述的所有的故事、故事中所有的人物,他把父親故事中從生到老的一切內容融會進去後,再賦予病與死充滿積極樂觀盼望的神話似的詮釋。兒子最終幫自己的老爸說了一個精彩絕倫完美的結局,而老爸心滿意足的安詳去世。

raw-image


我小時候非常喜愛這部電影,當時沒有那麼理解這部片。純粹只是喜歡它的魔幻視覺風格,還有電影裡精采冒險與真愛的追尋。沒有想到到了這個年紀,我還能從別的角度更深層地體會品味這部電影。為什麼重新述說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這麼重要。


故事重新賦予了事件意義


蔡康永的書中「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中說:「在乎意義,就得寫自己的故事。人都喜歡聽故事,故事就是動物跟人在生活追求上最大的不同,因為故事給了我們意義。

人類是動物的身體、鬼神的心。就算會死,那鬼神的心也要求我們留下些什麼。我們要別人記得我們。我們這些渴求意義的人,可以在這些故事裡面,找出所謂的意義。 這就是我們需要故事的原因,因為我們不想莫名其妙、不知所謂的飄蕩在宇宙中,我們需要意義,而故事提供了我們編造意義的材料。」


對我而言,寫作是我的說故事方式。它是一種救贖與媒介,把宇宙傳給我的訊息,抓取、記錄下來 ,也使我可以客觀地審視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造成的內心變化與反思。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在迂迴的整理自己、整理人生,那一切的難以啟口的、需要整理的、尚未瞭解的自己,都可以在故事脈絡中慢慢浮現。也能透過故事,呈現了我們的心靈,期待聽故事的人之間可以理解,心靈相遇。


改變你的認知,意義即選擇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我們當然有書寫劇本的權力。這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逃避。反而真正是主動積極的做法。主張這個說法的,是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他是一位在二戰時期曾經被關入集中營的心理醫生。他在集中營時期,承受了難以想像的巨大的苦痛。但是他活下來了而且出了一本書「活出意義來」。

 書中的核心衷旨容我簡化為一句話:即便一切痛苦都是無法改變的、一切悲傷都是註定的、一切反抗都是徒勞的,人類仍然有一個自由──「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的自由,而這就是人類的終極自由。


我們選擇主動積極地讓生命中的事件,在你重新描述下變成什麼風格、帶有什麼濾鏡,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選擇了。不能改變已發生的客觀事實,但我們完全可以決定自己要賦予它什麼意義,進而改變認知。藉由我們的後設認知(事後抽離自己從客觀角度再度審視此事件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只要你對事件的認知改變的話,對你造成的影響也將由你決定。

許多例子都已一再證明我們所信即所得:社會實驗隨機找了一些小學生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天才學生,長大後就真的成為了成績資優學生;醫生給病人安慰劑卻成功治好病,因為病人相信那個藥可以治好他們的病…等。


創傷事件的重新改寫,自癒自己


在這些事件中,我想特別談到生命中的創傷事件。

有許多事情,或許過去的我們無力保護自己,總之當時的事件深深傷害了我們,成為了所謂的創傷事件。

對於這既成的傷害,我們可以先擁抱自己、同理自己。當時的我們已經盡力了,不要苛責,記得給自己更多愛和包容。也不要害怕流淚或感到脆弱。

而透過重新觀察與述說,我們現在有力量了,能做的,是選擇不要讓這個創傷繼續傷害自己。

我們有辦法重新觀察此事件,找出它的積極意義。這也是斯多格哲學的一個概念:Amor Fati 這是拉丁文,意思是對命運的愛。一個人對自己的命運是全然地接受與熱愛,使得他根本沒時間自怨自艾,抱怨倒霉事情的發生,因為他知道這些經歷都造就了現在的他,並專注把所有精力拿來實現自己的願景。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跟自己說:「我熱愛生命給我的一切。我願意停止當創傷的受害者,我重新賦予我自己權力。」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願意相信「創傷」的存在,可能是為了開拓我們的人生,這份相信就具有打開我們生命極限的重要意義。

當我們重新書寫訴說我們生命中的事件,把這些遭遇、認知甚至創傷,改寫成一個個有意義的故事,我們就能夠重新定義自己感受,不管是停止經歷相同的創傷、或是從過去事件中找出積極意義,都能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鼓起勇氣,沒有包袱,不被過去所累,輕裝上陣。

raw-image


 

 

avatar-img
4會員
20內容數
生活的一些體悟與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he space for fish 的其他內容
持續行動,才能創造意義。並且提升認知與改變。 不管選擇怎樣的行動,比起空想都是好的。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5/5原子習慣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持續行動,才能創造意義。並且提升認知與改變。 不管選擇怎樣的行動,比起空想都是好的。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5/5原子習慣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部電影帶有生活故事,教導人們人生的道理,讓我們感同身受,活出更精彩的自己,描述的是家庭親情、面對挫折、找到希望的故事。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影。你眼前的景象,無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困難的挑戰,都是你思想與邏輯的表達。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自己心靈的鏡像。 你的一生,就像一部獨特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劇情、導演、演員,其實都是你自己。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每一段經歷,都是你的學習和成長的素材。你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介紹迷你影集「馴鹿寶貝」,並分享心得和反思,呼籲家人的包容與接納,展現了人生的成長和深刻的自我反思。男主角親身經歷寫劇本,實踐了使你痛苦者使你偉大的真理。
Thumbnail
「我想當導演」似乎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當中,重複說過最多次的句子。但有時我也會想,可能只是因為遺憾與後悔,才會讓這個夢想顯得更為深刻而爾。 打小就喜歡看紀實類的影像,冠上「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也永遠最吸引我的注意。我無法理解小說的世界,但也深知小說是另一處建構出的真實。 今天一個人吃著路邊的炒飯滿
Thumbnail
Aribnb創辦人曾說過「讓100 個人徹底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 10000 個人喜歡你。」 相信好故事,是相信那些能夠改變現狀的故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影,而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需要好故事,能觸動心靈、引起共鳴、激發思考、帶來改變。而你如何說出自己的好故事,帶給世界更多的快樂。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
Thumbnail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部電影帶有生活故事,教導人們人生的道理,讓我們感同身受,活出更精彩的自己,描述的是家庭親情、面對挫折、找到希望的故事。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影。你眼前的景象,無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困難的挑戰,都是你思想與邏輯的表達。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自己心靈的鏡像。 你的一生,就像一部獨特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劇情、導演、演員,其實都是你自己。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每一段經歷,都是你的學習和成長的素材。你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介紹迷你影集「馴鹿寶貝」,並分享心得和反思,呼籲家人的包容與接納,展現了人生的成長和深刻的自我反思。男主角親身經歷寫劇本,實踐了使你痛苦者使你偉大的真理。
Thumbnail
「我想當導演」似乎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當中,重複說過最多次的句子。但有時我也會想,可能只是因為遺憾與後悔,才會讓這個夢想顯得更為深刻而爾。 打小就喜歡看紀實類的影像,冠上「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也永遠最吸引我的注意。我無法理解小說的世界,但也深知小說是另一處建構出的真實。 今天一個人吃著路邊的炒飯滿
Thumbnail
Aribnb創辦人曾說過「讓100 個人徹底死心塌地瘋狂愛上你,而不是 10000 個人喜歡你。」 相信好故事,是相信那些能夠改變現狀的故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影,而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需要好故事,能觸動心靈、引起共鳴、激發思考、帶來改變。而你如何說出自己的好故事,帶給世界更多的快樂。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
Thumbnail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