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成為建築師是許多建築人想達成的目標之一,建築師高考每年於 8月初報名、11月底考試、隔年的 2月中左右放榜,每年6%的錄取率讓許多建築人耗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準備,每個人想考取執照的理由都不同,可能是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一個證明,又或者是希望未來能夠自己接案創業,也可能僅是對自己人生的交代,不管目標為何,考試的過程確實辛苦,訂立好計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方法,接著就開始努力的往自己的目標邁進吧!
過去有幸在第一次考試時通過五科,在第二年把最後一科建築設計完成取得建築師執照,當年在準備建築師考試時大量搜尋相關考試資料,但發現網路上資訊有些不足且資訊老舊,對於較喜歡自行做準備的人不太友善,近期開始有時間能夠製作一些內容分享,希望對正在準備 & 正要開始準備考試的你有些幫助。 【需不需要報名補習班?】
我想多數人決定要準備考試時,可能會猶豫需不需要報名補習班? 要補全科嗎? 還是挑較弱的單科補? 畢竟報名補習班也是一筆花費,確實讓一些考生開始思考有沒有機會自行準備。當初我的想法是希望能夠降低自己蒐集資料的時間,能夠花更多力氣在準備考試,所以沒有想太多直接去報了全科班,就當作花一筆費用買補習班整理好的筆記,補習班畢竟經營多年,重點整理非常有系統,也有非常多延伸閱讀,但相對的資料就會比較雜一些,還是需要自己篩選一下重點內容。
現今補習班選擇多,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推薦大家去報名補習班,我認為還是依個人狀況再做決定:
- 若是平常有較多時間可以準備 (ex: 學生、專職考生...等), 不一定需要報名補習班,現今各式各樣網路資源及教學課程越來越多,準備起來相對也會容易許多,也能夠以補單科的方式加強自己較弱的科目。
- 若是可運用時間較有限的人 (ex: 上班族、有家庭、自行創業者...等),還是建議省去自行蒐集資料的時間,報名補習班,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整理重點上,補習班的上課時間雖然都按課表進行,但也可以配合自己的時間彈性安排看錄影帶,且可以用兩倍速看,大大省去現場上課時間,自己比較熟悉的部分也可以快速聽過。
不過必須提到的是,報名補習班只是多了一個工具能夠幫助自己在準備上更容易的方法,還是需要自律、養成習慣、持續累積知識,才能夠更接近自己的目標。
【建築師考試共分為哪幾科? 現今及格制度?】
建築師考試的科目共分為以下六科,通常又可分為學科和術科:
- 學科:建築環境控制、建築結構、建築構造與施工、營建法規與實務
- 術科:建築計畫與設計(大設計)、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小設計)
【學科說明】
關於學科部分,先來談談環境控制及建築結構,這兩科目因有申論題,且占比40%,需同時具備廣度及深度,並有邏輯的回答問題,當然就會需要讀的更為透徹:
- 建築環境控制:包含物理環境 (常聽到的光音熱氣水都需了解) 及 設備(以空調系統及給排水系統為大宗),不過若相關工作經驗達一定年數,能夠透過申請部分科目免試來將本科抵掉,申請資格和辦法詳閱考選部官網較為準確。
- 建築結構:此科目除了須熟悉結構系統(如構架系統、高層建築結構、特殊結構...等),還須將結構計算的眾多公式記在腦海中,是其中一個常見會卡住的科目,但對於過去就讀高職為土建群背景的考生在準備上可能會相對容易。
而關於構造及法規,這兩科因現行考試制度皆為選擇題,準備起來相對容易很多,基本上即是背多分,大部分的人只要肯花時間專心準備,大多都能順利通過:
- 建築構造與施工:聽說構造曾經是非常困難的科目之一,因考試範圍包山包海,能夠考的內容太多,包含材料特性、工法、各式構造、營建管理及規範...等,用想的就覺得非常困難,不過因現行考試制度已改為全選擇題,只需將重要的部份讀一讀且題目做的夠多,應不會遇到太多問題。
- 營建法規與實務:法規也是準備起來相對容易的科目,將相關營建法規全部看過一次並同時製做屬於自己的筆記,了解各法規間的架構關係,通過機率應蠻高的,之後也會陸續分享準備技巧文章。
【術科說明】
關於術科部分,我想大小設計應該是大部分人的夢魘,除了長時間考試及準備的疲勞外,還有等待結果的焦慮感,也算是建築師考試中,最需要意志力的科目,第一年考試時,原本認為僅須全力準備敷地計畫就能夠將建築設計完成,所以僅練習了幾張大設計,甚至歷屆考題也沒有畫幾張,考完後才發現我錯了,兩者間確實存在一些差異,後續也會做一些文章分享準備術科考試的技巧、邏輯及我的慣用工具,以下先做一些基本介紹:
- 建築計畫與設計 (大設計):考試時間8小時,包含建築計畫及建築設計,本科較敷地更為深入的討論建築及開放空間規畫,須畫出建築平面並因應題目說明重要空間規畫,在一張半開的試紙上以圖文方式回應題目,時間算是充足,但並不是畫的越多越好,而是須精確簡潔的回應題目需求與環境。
- 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 (小設計):考試時間4小時,包含申論題及設計題,敷地計畫即是建築量體及開放空間之間的關係梳理,因不像大設計需交代許多細節,僅需將量體及開放空間進行有邏輯的規畫,並將都市設計申論題書寫於試紙上,雖也是在一張半開試紙上回應題目,但考試時間較短,因時間的限制,考試當下真的會蠻緊張的,考試的答題時間規畫又顯得更為重要。
【及格制度說明】
關於現今及各制度,各科別皆為滿分100分,60分即為及格,並以科別獨立及格滾動制度,也就是各科別自及格那年後,都能夠分別保留三年;過去的模式是當有一科及格後開始起算三年,三年內須把所有科目考過,若第四年還有科目沒過,所有科目在次年都需要重考,也就是重新開始,現在的模式確實友善許多,也舒緩了許多考生的壓力。
過去若已有考過試,報名建築師考試時不用特別去幫已通過科目申請免試,考試報名後就會顯示已通過科目及今年需應試的科目囉
【該從哪科開始準備? 可以同時準備所有科目嗎?】
對於該一次該準備幾科,個人覺得還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背景及能夠運用的時間不同,只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方法,達成目標的機率一定能夠大大提升,建議排出自己能夠分配的時間狀況,可以有計畫性的分成幾年考,也可以很有效率的一次準備全部科目,都沒有對錯。
而我強烈建議可以先從術科開始準備,主要是因下列幾個原因:
- 術科沒有標準答案,並不是練習的多就一定能夠通過,只能增加通過的機率
- 個人覺得術科是所有科目中相對較困難的科目,將術科考過後,學科在準備也會相對輕鬆
- 術科不像學科能夠對答案,等待結果的過程實在煎熬,若能夠先將術科考過,身心壓力會小非常多
至於是否能夠同時準備所有科目,其實我認為是有機會的,且可能是有幫助的,不過確實需要消耗非常多心力及時間,更須做好完整的備考安排。
在我考試的第一年,敷地問答考了都更及危老的差異說明,構造考了非常多無障礙法規,若當時我沒有同時準備其他科目,確實寫起來會比較吃力一些,建築各個科目間的關聯性還是蠻大的。
【總結】
不過必須說的是,現今建築師非常多,考到牌照以後只是有了基本的簽證資格,其實並不會改變什麼,建築知識累積是持續的,還是須不斷精進自身能力,以下總結幾點建議:
1. 熟悉考試內容:
- 建築師高考包含建築設計、結構、環控...等多個科目。理解各科目的考試內容,包括知識範圍和考試形式,是成功備戰的第一步。
- 考試畢竟是考試,並不是希望能提出一個最完美的設計,不要過於糾結,重要的是清楚的回答題目要求
- 因各科60分就能夠及格,在準備上其實只要能剛好通過即可,把重點部分徹底摸熟,細節部分則盡量吸收
2. 建立良好的學習計劃:
-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時間,確保每一科目都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考慮到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
3. 注重實際應用:
- 建築師的工作是實際的空間設計和建造,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讀起來也會更有邏輯更好理解。透過實際案例分析、實作項目等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寫申論題時也能夠加廣加深。
- 刷歷屆考題和模擬考試:
- 10年內歷屆考題一定要做,做完後一定要花時間檢討,也可以找其他考生一同討論,個人是將自97年開始的歷屆考題都做了一遍,有助於熟悉考試範圍和提高應試能力。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學習策略。
- 追蹤建築界最新動態:
- 建築領域的知識和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及時關注建築行業的最新動態,了解最新的建築理論和技術,有助於應對考試中的新題型。
6. 尋找優秀教材和資源,並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 選擇多元的教材和資源,例如相關的教科書、專業網站、建築雜誌等,可以更全面地學習建築相關知識,最終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筆記(只寫自己易忘及重要內容,不須全部抄寫)。
7.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 不要忽視休息的重要性。合理的休息時間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
建築師高考備戰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這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是通向成為優秀建築師的關鍵一步。透過充實的知識、實踐的經驗,相信每一位備戰的建築師都能在這場考試中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
我是深呼吸,若還喜歡以上內容,可以再持續關注我,接下來也會逐步分享自身經驗、各科準備技巧及歷屆考題解析,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