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都市計畫」的司法審查界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都市計畫」的定性

都市計畫決定是以達成未來目標為目的,為帶有預測性、創造性之規劃行為,與傳統行政機關面對已發生或是目前待解決之個案,依據法令從事,而立即呈現成果之行政行為有別。立法者多以訂定目標性、指示性之框架規範,至於計畫目標之設定,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或應如何具體化履行該任務,則交由行政機關以自我負責方式規劃。基此特性,行政機關對於達成目標之規劃,自具手段綜合性及可選擇性,而對計畫內容享有一定範圍之形成自由,無形成自由之規劃即無計畫可言。


二、對於「都市計畫」的司法審查

惟該計畫性行政行為之公權力行使,並非因此不受節制,仍應受到立法者事先設定之指示及事後之司法審查,加以控管,以保護人民權益。在計畫決定自由與相對之下會壓縮該形成自由之控管界限,由立法者界定。

司法則在計畫決定所追求之目標是否合法、合理必要,及實現目標的手段上有無逾越立法者設定之界限,牴觸法律設定之指導原則,或違反其上位計畫,並應符合一般得為法源之行政法一般原則,及其程序上有無踐行法律規定之正當程序,確保公眾及其他機關意見之實質參與而得展現不同立場或利益等進行全面合法性審查。

復因都市計畫之規劃者在進行規劃及計畫決定時,必須綜合考量前述各項需求及政策、財政等各種複雜因素,權衡受到計畫決定影響且相互牽動之各方公私利益,評估各種可行性,而為適切之比較衡量。故行政機關享有之計畫形成自由,必須建立在計畫內容形成過程中對於可能受計畫決定影響之利益及對達成計畫目標手段必要性進行比較衡量,使各方公私利益於計畫內容處於衡平狀態,從而形成計畫決定,而為計畫形成自由之合法界限。


三、行政機關的計畫形成自由應符合利益衡量原則

由於計畫行為之特性,立法者對於行政機關如何實現計畫目標,及應如何具體化及實現該目標所涉及各方立場與不同利益間應如何調和、權衡,採取開放態度,將此具有高度政策、行政與專業之評估與判斷,授權行政機關有形成計畫內容決定之規劃高權,故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計畫形成自由應遵守之利益衡量原則,僅能有限度的審查利益衡量過程及利益衡量結果有無瑕疵,包括未為衡量、衡量不足、衡量評價錯誤及衡量不合比例原則等違反利益衡量原則情事。 知識是除該決定有前述違法情事及利益衡量瑕疵情形外,應予尊重。

出處:最高行政法院 109 年度上字第 684 號 判決


《延伸閱讀》

avatar-img
409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有新聞報導一位女性租客被房東要求給付修繕鐵門生鏽的費用,租客認為鐵門生鏽並非其所造成而產生糾紛。以下我們就來大略地聊聊租屋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吧!
上一話,我們介紹了「自訴」的基礎知識,也就是從「自訴的提起」開始到「自訴的審判」,在這一話中接續介紹「自訴的裁判」、「自訴人在訴訟程序進行中喪失行為能力或死亡時,承受訴訟及擔當訴訟」、「自訴提起後,其效力與撤回」及「對於自訴人,被告提起反訴」等內容,往下滑進入本話的內容吧! 伍、對於自訴之裁判
民法物權編中,在介紹完範圍最大的「所有權」及針對物的使用收益的「用益物權」後,接下來就是介紹針對因利用物的交換價值所生的「擔保物權」。由於用益物權以及擔保物權都是從範圍最大的所有權切分出來,所以若在某物的一定範圍上設定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所有權即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又合稱「定
何謂「營業秘密」?營業秘密法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保障營業秘密,以維護產業倫理與競爭秩序,並調和社會公共利益。營業秘密法所稱營業秘密,係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而符合下列要件者:一、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二、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
由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上,對於犯罪追訴是採「起訴二元主義」,也就是在起訴犯罪上可分為由檢察官所提起的「公訴」以及被害人所自己提起的「自訴」,而有些民眾常將「自訴」與「告訴」混淆,誤以為自訴是要向檢察官所提起,其實是告訴才是,自訴是向法院提起。而特別的是,自訴是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自訴人必須委
在以前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結構較常使用典權制度。而當今的工商業社會,典權制度的使用非常稀少,一方面在有融通資金的需求下,可以以抵押權制度予以解決。而在使用、收益的部分,則若欲使用收益他人土地,則可以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來達成。故在實務上的重要性大為降低,但由於目前仍為民法物權編中所規定的物權之一,仍
日前有新聞報導一位女性租客被房東要求給付修繕鐵門生鏽的費用,租客認為鐵門生鏽並非其所造成而產生糾紛。以下我們就來大略地聊聊租屋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吧!
上一話,我們介紹了「自訴」的基礎知識,也就是從「自訴的提起」開始到「自訴的審判」,在這一話中接續介紹「自訴的裁判」、「自訴人在訴訟程序進行中喪失行為能力或死亡時,承受訴訟及擔當訴訟」、「自訴提起後,其效力與撤回」及「對於自訴人,被告提起反訴」等內容,往下滑進入本話的內容吧! 伍、對於自訴之裁判
民法物權編中,在介紹完範圍最大的「所有權」及針對物的使用收益的「用益物權」後,接下來就是介紹針對因利用物的交換價值所生的「擔保物權」。由於用益物權以及擔保物權都是從範圍最大的所有權切分出來,所以若在某物的一定範圍上設定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所有權即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又合稱「定
何謂「營業秘密」?營業秘密法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保障營業秘密,以維護產業倫理與競爭秩序,並調和社會公共利益。營業秘密法所稱營業秘密,係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而符合下列要件者:一、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二、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
由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上,對於犯罪追訴是採「起訴二元主義」,也就是在起訴犯罪上可分為由檢察官所提起的「公訴」以及被害人所自己提起的「自訴」,而有些民眾常將「自訴」與「告訴」混淆,誤以為自訴是要向檢察官所提起,其實是告訴才是,自訴是向法院提起。而特別的是,自訴是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自訴人必須委
在以前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結構較常使用典權制度。而當今的工商業社會,典權制度的使用非常稀少,一方面在有融通資金的需求下,可以以抵押權制度予以解決。而在使用、收益的部分,則若欲使用收益他人土地,則可以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來達成。故在實務上的重要性大為降低,但由於目前仍為民法物權編中所規定的物權之一,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都市更新地主須負擔的都更費用,是由建商先行墊付,再用完工後的房屋抵充墊付費用,但房屋的價值如何認定涉及地主及建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值得大家深思。
Thumbnail
壹、運營管理 1.        政策面向 城市商業的運營管理是與許多政策面向有關的。政策方向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實施和政策評估。政策方向有助於確定城市商業的目標和特徵,促進多方面合作,最終實現城市商業的全面發展。   首先,政策制定是城市商業運營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政策制定包括商業發展戰
Thumbnail
1. 法的位階:憲法>法律(民法、政府採購法)>法規命令(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行政規則(契約範本)。 2. 契約是否可不依物價指數變動情形調整工程款?依據民法第227-2條規定之情勢變更,需「強制」物調,不管契約是否勾選。 3. 契約是否一定要以書面為之?口頭承諾亦為一種有效之
Thumbnail
地主在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中,因為建商變更建築師而打算提起行政訴訟,引發爭議。文章解釋了變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時是否需要經過主管機關審議、甚至地主同意等問題,並就建商自行更換建築師的爭議提供瞭解析。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Thumbnail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的裁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但實際執行上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法院裁定的影響及主流見解。
都市更新程序繁雜,涉及法律、估價、營建等程序,相信並利用政府建構的審議制度及權利變換方式,是進行都更最好的實施方式,避免以合建方式導致地主彼此間或對建商的不信任。先出具同意書,讓都更程序開始進行,在發現公開展覽的事業計畫中,低於同意書所記載的分配比率,地主可在期滿前撤回同意,保障自身權益。  
Thumbnail
都市更新地主須負擔的都更費用,是由建商先行墊付,再用完工後的房屋抵充墊付費用,但房屋的價值如何認定涉及地主及建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值得大家深思。
Thumbnail
壹、運營管理 1.        政策面向 城市商業的運營管理是與許多政策面向有關的。政策方向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實施和政策評估。政策方向有助於確定城市商業的目標和特徵,促進多方面合作,最終實現城市商業的全面發展。   首先,政策制定是城市商業運營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政策制定包括商業發展戰
Thumbnail
1. 法的位階:憲法>法律(民法、政府採購法)>法規命令(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行政規則(契約範本)。 2. 契約是否可不依物價指數變動情形調整工程款?依據民法第227-2條規定之情勢變更,需「強制」物調,不管契約是否勾選。 3. 契約是否一定要以書面為之?口頭承諾亦為一種有效之
Thumbnail
地主在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中,因為建商變更建築師而打算提起行政訴訟,引發爭議。文章解釋了變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時是否需要經過主管機關審議、甚至地主同意等問題,並就建商自行更換建築師的爭議提供瞭解析。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Thumbnail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的裁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但實際執行上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法院裁定的影響及主流見解。
都市更新程序繁雜,涉及法律、估價、營建等程序,相信並利用政府建構的審議制度及權利變換方式,是進行都更最好的實施方式,避免以合建方式導致地主彼此間或對建商的不信任。先出具同意書,讓都更程序開始進行,在發現公開展覽的事業計畫中,低於同意書所記載的分配比率,地主可在期滿前撤回同意,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