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誰才是真正的怪物?(影評/有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一、主角真的是怪物嗎?

 

怪物?

怪物。

 

看完電影的第一個想法,我希望能具體的說,如同片名,我無比希望電影主角確實是個怪物,這樣看完電影的我,便會有無比輕鬆的感覺。

可惜不能。

 

與其說是怪物,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角,不如說是天使一般的存在吧。

 

看完電影後的我,看到電影海報上,身體沾滿泥巴的他們,明白了什麼,看到那純潔的臉龐被塵世的汙泥給沾染,想到他們說,他們的腦袋該是豬腦,他們該是「怪物」。

 

心裡的感受很複雜,最多的感受,是心疼,還有感嘆。

而如同電影裡提到的:「你們沒有錯。」、「只能讓部分人幸福的,不能稱之為幸福吧。」很想好好的,再跟他們說類似的話。

 

二、這部電影,有沒有真正的「怪物」?

 


1.星川的父親

整部電影看起來,對我而言,最具體的一個「怪物」,該是主角之一星川的父親,把兩個主角形容成豬腦的他,暴力的行為、不堪的言語,在那兩個天真的孩子面前,在身為旁觀者的觀眾面前,張牙舞爪、惡言相向的他,該才是「怪物」一般的存在吧。

在整部電影裡,他顯得暴力沒有溫情,敘事上對他也沒有太多的說明,我想這是很好的安排,因為觀眾不需要太過理解他,不需要為他的行為多做解釋。

 

這個社會上存在著純粹的惡意。

無論是人,或者是整個社會氛圍所形成的枷鎖,那樣的東西是具體存在的,讓人無奈,卻也必須承認它的存在,我想星川的父親扮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而他也是兩個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



 

2.校長

擁有著慈愛和善面容的校長,卻像是個失了靈魂的存在,她身處在最能掌控局勢的位置,可她並沒有扮演那樣的角色,相反的,她扮演著如同通道一般的角色,她按照社會要求辦事,她會處理事情,但並不用心,她會道歉,但不帶誠意,她看似盡了她應盡的職責,但她其實只是在確保學校機制能繼續運轉而已,這樣的她,讓本來認真的老師成了旁人眼裡的暴力教師,可她並不以此為杵。

 

校長這角色的存在是讓我很感興趣的,比起星川父親所代表的純粹惡意,校長跟她手下的教職員,或許更代表社會的大部分人,那些放任事情往最壞方向發展的旁觀者。

 

他們清楚知道社會氛圍,有些他們能夠接受,有些不能,但只要不關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他們會放任一切發生,站在他們的位置上,靜靜的看著,相對而言,若是會影響到他們的,便選擇排除影響,比如一起陷害一個無辜的教師,以確保整個學校能夠繼續運轉。

 

但說這些人是怪物嗎?他們又不全然如此,他們會在某些地方透露出他們的溫情,比如校長在被關的丈夫面前提到孫女、比如教湊吹法國號的時候……他們猶如行屍走肉,與惡為伍,但他們在某些地方,又還一息尚存,彷彿仍然為人。

 

電影敘事裡選擇對校長做適度的交代,許多內容都是點到為止,其餘留白,很喜歡這樣的設計,這樣的人,她常見於我們的日常,我們的生命經驗可以填補對於她有關的想像,不做太多的鋪陳,這樣她便可能是你我認識過的任何人。

 

3.湊的母親

湊的母親大概是這部電影除了兩個主角外,另一個讓我難過的角色。

 

只是關心著、愛著主角的她,該是從沒有想過,她傳統而直觀的愛,帶給湊無形之中多麼大的壓力。

 

湊的母親的存在,這個觀點的形成,我認為也是很棒的選擇,如同整部電影,兩個男孩子無意中害到了無辜的老師一樣,怪物的存在,他的本身未必是邪惡的,而是他的「存在」這件事情,可能無形之中,成了影響旁人人生的「怪物」。

 

換個說法,怪物可以是客觀上的,也可以是主觀上的。

 

在旁人的眼裡,星川動不動就拳腳相向的父親,是不需要多做說明,便可清晰辨識的怪物。

而湊的母親呢?溫柔而關心孩子的她,卻是在湊的世界裡,面對她的期許、面對害怕讓她傷心的壓力,讓她也成了另一種「怪物」。

 

看到這裡,想到前陣子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主角說過類似的話:「被愛很好嗎?如果被愛代表我要承受這麼多的良心譴責,我可不可以選擇不要被愛?」

 

對湊而言,母親的愛,讓他面對的壓力,那該是另一種,無聲的、甚至無法抵抗的「怪物」。

 

 

三、除了怪物,這部電影還存在著什麼?

 

我想是善意。

 

整部電影裡存在著的低氣壓,因為在逐漸揭露兩人班導的真面目後而得到一絲溫暖,整部電影裡,一度被形容成暴力教師的保利老師,無疑是最無辜的存在。而他不管經歷過什麼,甚至一度被這社會的惡意逼到想要輕生,他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在知道真相後,不責怪兩個孩子,不去思考兩個孩子對他帶來的傷害,反而選擇陪湊的母親去尋找湊等等,對我來說,那像是告訴世人這個世界還是存在著希望。

 

無論經歷過什麼,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會有人對你伸出手,會有機會看見光,即使都沒有,如果這份希望存在在你的心中,若有光還能亮起你心中世界的一隅,就不要放棄活下去。

 

不要放棄希望。

電影保利老師的視角,他跟湊的母親去尋找湊的那一幕,那一度亮起又暗下的車窗,給了我這樣的感受。

 

 

四、還有呢?其他值得一提的?

 

1.觀點的切換:

整部電影由一場看似日常的大樓火災展開,在確認這個時間點後,巧妙的切換不同視角,說出不同人眼裡在那場大火後發生的事,很巧妙的敘事方式,不會讓觀眾混淆,又可以把每個人的視角交代得很清楚。

 

而另一方面,在畫面的選擇上,那在漆黑夜裡沖天的火舌,讓整部電影一入眼便印象深刻,更呼應片名。

灼燒的張狂的它,看起來多像個怪物啊。

而它到底會燒多久?會燒成什麼樣子?帶來多少影響,猶如怪物走到你面前,走進你的世界一樣,在一切沒有塵埃落定以前,身處在其中的我們,是不會知道的。

 

2.結局?

看完之後,有稍微跟朋友討論過結局,但後來想想,覺得結局是什麼並不重要,電影的留白讓不同的想法都有可能成立,觀眾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那一個。

 

曾經跟某個編劇老師討論過李安的電影,老師那時說到,李安的電影裡有一件很棒的事,就是他可能存在一個明確的「交代」,但在細節中又放了一些其他的可能性,讓如果再細看同一部電影的話,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而每一個結論都可能成立。

 

在這部電影裡,我想我看到了類似的表現手法,讓我相信除了最清楚的那個答案之外,還有其他答案存在的可能性,而比起答案只有一個,對我來說,那會是更好的解答。

 

 

五、碎語

寫完這些,想到的是電影演完時散場的靜默。

電影給的衝擊很大,結局收在一個讓人思考最深的位置上,而在那個當下,一度還在衝擊中沒有離開的觀眾們,陪伴著他們的是坂本龍一老師的配樂。

這部電影的配樂是坂本老師的遺作,觀眾們能在位置上好好把配樂聽完,在那片靜默中,彷彿跟他告別一般,我想是另一個沒有想到的動人時刻。

 

還有聽說二刷的話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寫一寫更有二刷的衝動了(笑)。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記錄電影跟戲劇的各種觀察,可能什麼都會寫,但寫得最多的應該是影評或劇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本文將針對誰是怪物?如何殺死怪物?如何避免成為怪物?等本片重要命題進行分析。
Thumbnail
關於野鹿的兩個隱喻,父親遭遇到的是前者──他才是那隻孤獨的困獸,被外鄉之人以善意逼迫讓渡一切的平衡。邪惡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都被文化框架的善壓迫著,當有人用充滿敵意的自戀侵擾自身的平衡,為了保住安身立命之所,人不得不做出選擇。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這是關於看完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後,海賊王喬巴有所體悟的故事。 著重於差異對待所產生的排擠與暴力行為,以及狀態不同的「怪物」之間態度與內心反思的比較。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本文將針對誰是怪物?如何殺死怪物?如何避免成為怪物?等本片重要命題進行分析。
Thumbnail
關於野鹿的兩個隱喻,父親遭遇到的是前者──他才是那隻孤獨的困獸,被外鄉之人以善意逼迫讓渡一切的平衡。邪惡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都被文化框架的善壓迫著,當有人用充滿敵意的自戀侵擾自身的平衡,為了保住安身立命之所,人不得不做出選擇。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這是關於看完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後,海賊王喬巴有所體悟的故事。 著重於差異對待所產生的排擠與暴力行為,以及狀態不同的「怪物」之間態度與內心反思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