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灣區矽谷 AI 高科技公司的江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 AI 大混戰,先有 OpenAI 異軍突起,然後谷歌、Meta 也緊隨其後,連 Amazon 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了自己的 Code 助手(比較低調),微軟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個產品線都進行 AI 化操作(蘋果也在默默組建自己的團隊;前段時間有一波招聘潮),而特斯拉對外喊 OpenAI 無恥下流,和微軟蛇鼠一窩,說 AI 危機,自己內部卻加緊 AI 投入,不少動作。

創投圈的動作也非常多,個資本基金經理人四處奔波尋找合適的項目,民間也有不少借用 AI 之名賣課引流的,騷動不斷。

預計明年,個大機構可能基本就位,能拿到錢的應該都差不多都種子了(我看動態,幾個 OpenAI 的員工倒是都在各個領域拿到了一筆資金⋯ 我是不太敢隨便亂來,之前有 1-2 次的前車之鑑,種子輪的風險其實非常高,可能第二年,第三年就斷糧了⋯)

總的來說目前 AI 圈的格調大概是:

1. OpenAI/微軟 組,贏在起跑線上;不過因為 OpenAI 內部人才損失嚴重,OpenAI / 微軟也有一些競爭關係,這個小組未開發展如何,還不好說。

2. Meta/微軟 組,微軟除了投資 OpenAI 外,其實微軟 Bill Gate 還是 Mark 的導師,包括初期的投資等;雖然收購沒有成功,不過 微軟/Meta 依然保持不錯的關係。

3. 谷歌,谷歌很早就涉獵 AI 領域,打響 AI 第一槍的其實是谷歌 Brain(也就是 Andrew Ng 參與的項目),之後就是 Machine Learning 的寒武紀大爆發,各種模型、算法井噴出現,如果 2010 年的時候是 AI 的算法時代,那麼 2023 之後就是 AI 的模型時代,預計 2030 才可能真正出現一個強大的 AI 應用,目前只是各大機構的搶人/發展期而已。(Web 1.0 是連結,Web 2.0 是搜尋/社交,都離不開廣告,我個人覺得 AI 應用肯定也離不開廣告,目前竟然以付費方式出現?不過瀏覽器、地圖當年也是要付費的,其實只是階段性的現象而已。

4. 特斯拉/新創,特斯拉的關係比較複雜,明面上只有伊隆馬斯克,實際上還包括 PayPal、Square、YC、甲骨文這些關係(當然 YC 背後的客戶不僅僅只是馬斯克,也包括微軟,以及其他的投資機構),很多初創公司可能都無法擺脫馬斯克的圈子;只有看不上的,沒有不投/不收購的... 類似 Meta 微軟聯盟,其實馬斯克和甲骨文的埃里森的關係也不一般,也同樣有一些共同愛好...

5. 蘋果,蘋果近幾年一直都在吃喬布斯的紅利,庫克在供應鏈的強勢操作下,確實也讓蘋果得到了較好的續命,雖然鮮有創新,但是還是把技術推向了新的高峰,比如 M 芯片、iWatch... 當然也有一些失敗的項目,比如蘋果汽車... 蘋果擁有 Siri 加持,已經完善的用戶基礎和體系... 其實也只是缺一個更好的模型/應用而已...

6. 亞馬遜/奈飛,亞馬遜作為基礎平臺肯定都看到了,只是沒有太多消費市場的一些投入而已... 其實亞馬遜的電商推薦,早就用上了 AI 了,類似的還有奈飛。

7. Uber/Lyft/Doordash 共享經濟體,和亞馬遜類似,共享經濟公司們也都有自己的 AI 應用,甚至激進的自動駕駛項目,不過由於業務上的抵觸/衝突,最終還是撤銷了這塊的研發投入,但是不等於說他們沒有在輔助駕駛和任務分配上進修一些 AI 計算上的嘗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京·傑·林的沙龍
10會員
36內容數
沒有常春藤資質平庸的我已经完成了千万美元的營業額的挑戰,这是一个关于我挑战一個億目標的专栏。
2024/09/15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移民? 移民幾乎不可能完全不花錢,畢竟簽證申請費還是得付吧?就算徒步跨越邊界去越南,您也得備點盤纏。現在經由走線去美國的人越來越多,費用也隨之上漲。光是路費和中介費,付給蛇頭的錢就得人民幣七到八萬左右,而且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近年來,通過走線出事的案例屢見不鮮,不論是去美國、澳洲
Thumbnail
2024/09/15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移民? 移民幾乎不可能完全不花錢,畢竟簽證申請費還是得付吧?就算徒步跨越邊界去越南,您也得備點盤纏。現在經由走線去美國的人越來越多,費用也隨之上漲。光是路費和中介費,付給蛇頭的錢就得人民幣七到八萬左右,而且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近年來,通過走線出事的案例屢見不鮮,不論是去美國、澳洲
Thumbnail
2024/03/25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但同時也帶來了資訊過載和分散注意力的挑戰。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有效利用在線資源,實現個人成長和知識積累。
Thumbnail
2024/03/25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但同時也帶來了資訊過載和分散注意力的挑戰。本文將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有效利用在線資源,實現個人成長和知識積累。
Thumbnail
2024/03/20
理由很簡單,就算 AI 和人一樣強大,比如貢獻值是 1,只需要一般人往上面加個 0.1,那麼你的成品就超過了 AI 的作品了⋯ 不懂 AI 的人會過時嗎,會被淘汰嗎? 可以說是又可以說不是⋯ 不懂 AI 的人的薪酬肯定被降低了,不過不等於會消失⋯ 就像很多人也不懂電腦的專業知識,比如連簡單的計
Thumbnail
2024/03/20
理由很簡單,就算 AI 和人一樣強大,比如貢獻值是 1,只需要一般人往上面加個 0.1,那麼你的成品就超過了 AI 的作品了⋯ 不懂 AI 的人會過時嗎,會被淘汰嗎? 可以說是又可以說不是⋯ 不懂 AI 的人的薪酬肯定被降低了,不過不等於會消失⋯ 就像很多人也不懂電腦的專業知識,比如連簡單的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ChatGPT 的美國公司 OpenAI 董事會開除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和董事長兼總裁的布羅克曼,導致大批員工揚言辭職。並且知情人士今天向路透社表示,部分投資人正在研究對董事會採取法律行動。 一家公司內部有權力鬥爭,並不令人驚訝。但這件事情發生在 ChatGPT 的公司 OpenA
Thumbnail
ChatGPT 的美國公司 OpenAI 董事會開除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和董事長兼總裁的布羅克曼,導致大批員工揚言辭職。並且知情人士今天向路透社表示,部分投資人正在研究對董事會採取法律行動。 一家公司內部有權力鬥爭,並不令人驚訝。但這件事情發生在 ChatGPT 的公司 OpenA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OpenAI 正在與投資者洽談股份出售事宜,該交易將使其估值達 800 億至 900 億美元,大約是今年初的三倍。微軟擁有 49% Open AI的股權,微軟表示,Open AI年收入預計將達到 10 億美元,在 2024 年,將到數10億美元。
Thumbnail
OpenAI 正在與投資者洽談股份出售事宜,該交易將使其估值達 800 億至 900 億美元,大約是今年初的三倍。微軟擁有 49% Open AI的股權,微軟表示,Open AI年收入預計將達到 10 億美元,在 2024 年,將到數10億美元。
Thumbnail
最近 AI 大混戰,先有 OpenAI 異軍突起,然後谷歌、Meta 也緊隨其後,連 Amazon 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了自己的 Code 助手(比較低調),微軟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個產品線都進行 AI 化操作(蘋果也在默默組建自己的團隊;前段時間有一波招聘潮),而特斯拉對外喊 OpenAI 無恥下流,
Thumbnail
最近 AI 大混戰,先有 OpenAI 異軍突起,然後谷歌、Meta 也緊隨其後,連 Amazon 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了自己的 Code 助手(比較低調),微軟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個產品線都進行 AI 化操作(蘋果也在默默組建自己的團隊;前段時間有一波招聘潮),而特斯拉對外喊 OpenAI 無恥下流,
Thumbnail
第二次科技革命:ChatGPT崛起 在2023上半年一定要討論到目前最火熱的 ChatGPT,2022年底 OpenAI發布 ChatGPT,才上線短短5天就累積了100萬用戶,截至今年1月,活躍用戶已經攀升至1億以上,締造了史上用戶發展最快速的新紀錄。
Thumbnail
第二次科技革命:ChatGPT崛起 在2023上半年一定要討論到目前最火熱的 ChatGPT,2022年底 OpenAI發布 ChatGPT,才上線短短5天就累積了100萬用戶,截至今年1月,活躍用戶已經攀升至1億以上,締造了史上用戶發展最快速的新紀錄。
Thumbnail
你聽過90後的厭世代嗎,不過00後的年輕人可能更慘,是直接消失了。 筆者從最近遇到的幾件事、微軟跟Google的財報、台灣幾十年缺乏創新的產業結構、未來的國際趨勢背景,交叉敘述出台灣獨有的大背景,以及筆者對於年輕人的未來,悲觀和樂觀兼有的論述。
Thumbnail
你聽過90後的厭世代嗎,不過00後的年輕人可能更慘,是直接消失了。 筆者從最近遇到的幾件事、微軟跟Google的財報、台灣幾十年缺乏創新的產業結構、未來的國際趨勢背景,交叉敘述出台灣獨有的大背景,以及筆者對於年輕人的未來,悲觀和樂觀兼有的論述。
Thumbnail
Amazon,微軟和Google都發布了Q1的財報結果,兩大AI的領頭羊巨頭公司給出了怎樣的願景
Thumbnail
Amazon,微軟和Google都發布了Q1的財報結果,兩大AI的領頭羊巨頭公司給出了怎樣的願景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慧去年年底有了重大突破後 將會對人的工作內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五大智庫之一的布魯金斯研究所先請到了 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的教授作了大略的介紹與評估後 請來史丹佛的Susan Athey和MIT的David Autor兩位經濟學家 還有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專研軟體工程師的專家來進行對話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慧去年年底有了重大突破後 將會對人的工作內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五大智庫之一的布魯金斯研究所先請到了 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的教授作了大略的介紹與評估後 請來史丹佛的Susan Athey和MIT的David Autor兩位經濟學家 還有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專研軟體工程師的專家來進行對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