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大作戰中再生能源佔比如何繼續成長?

減碳大作戰中再生能源佔比如何繼續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太陽能和風能可能在2026年佔美國發電量的25%

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 (FERC) 最新“Energy Infrastructure Update”報告稱,風能目前佔總裝機發電量的11.63%,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則佔另外 6.86%。在未來三年內,FERC 預計太陽能發電量極有可能再大幅增加並提供 80,087 MW,而風電則預計將增加 19,816 MW。基於上述預估,風能占比將提升至12.43%,公用事業太陽能將提升至12.41%,上述還不包括小型分佈式太陽能(例如屋頂太陽能)提供的發電量。

Energy Infrastructure Update 2023

Energy Infrastructure Update 2023

總之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正面樂觀的訊息,不過有一些比較悲觀的意見表示,目前的現象可能導致美國當局在不徹底評估對電網可靠性的潛在影響的情況下退役大量既有可調度資源(包含核能、天然氣、燃煤)。在此情境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種新的資源組合是否能夠在極端情況下有效地服務於美國市場,例如2022年看到的巨大冬季風暴「艾略特」(Elliot)襲擊美國,導致46人死亡、最高同時有超過170萬戶家庭停電時,節節高升的再生能源佔比該如何調整因應,以利於維持輸配電網的可靠性呢?

美國於2022年12月遭遇Elliot冬季風暴來襲,造成嚴重的極端氣候及能源危機。

美國於2022年12月遭遇Elliot冬季風暴來襲,造成嚴重的極端氣候及能源危機。

許多專家紛紛認為在儲能系統足以協助以80%容量儲存再生能源時,才比較有機會在兼顧輸配電網可靠性的情況下開始退役大量既有可調度資源(包含核能、天然氣、燃煤)。

從美國回頭看臺灣的能源發展狀況

參考經濟部統計處的調查,2023年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臺灣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再提升至9.2%,從數據來看主要來自於是太陽光電(45%)與離岸風電(135%)快速成長,基本上在發電佔比及發展趨勢來看是接近美國的。

但如果綜合檢視用電需求量的話,會發現自2021年用電需求高峰後開始呈現持續下滑趨勢(2022年減1.3%;2023年年減2.9%),也反映全球經濟狀況及工廠持續調整庫存&降低開工率,工廠用電降低7.2%,住家用電因企業陸續結束居家辦公而降低12.9%,最有趣的是運輸產業用電年增率來到6.3%,可以顯示臺灣近一年來在運具電動化的快速成長及發展長期趨勢。

讀者整理;經濟部統計處(我國電腦通訊及視聽電子產品業電力消費占比逐年提升_2023/07)

讀者整理;經濟部統計處(我國電腦通訊及視聽電子產品業電力消費占比逐年提升_2023/07)

"再生能源"+"儲能"應用於住宅或運輸是未來

從供需面現況來看,臺灣用電趨近供需平衡,但從用電資料來看是現在式,整體用電環境還是需要考量未來五~十年的需求,另外考量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趨勢及其有時間限制的特性,再生能源搭配儲能的需求應該還會持續下去。
TESLA Powerwall 已經是歐美許多家庭的備援電力機制

TESLA Powerwall 已經是歐美許多家庭的備援電力機制

太陽能+家用型儲能整合應用於住宅內,已經逐步在推展中,也有好些廠商找到類似的商務模式開始推展,例如 TESLA Powerwall、XXX等等。另外如果能夠把運具電氣化&再生能源&儲能需求整合在一起,則有機會往V2G(Vehicle-to-grid)發展,這個會是最具有未來及前瞻性的發展規劃,也同步走在2050淨零-改變運輸方式,降低運輸需求,運具電氣化的路徑上。

台泥儲能陸續建置整合儲能系統之電動充電服務

台泥儲能陸續建置整合儲能系統之電動充電服務

NISSAN LEAF支援V2G搭配支援V2G功能的充電樁將可實現電動車作為緊急配用電源的特殊使用情境

NISSAN LEAF支援V2G搭配支援V2G功能的充電樁將可實現電動車作為緊急配用電源的特殊使用情境

avatar-img
【電趨未來】電動車 | 智慧移動 | 能源 | 企業管理
17會員
24內容數
由智慧移動產業專家匯聚智慧移動 | 電動車 | 智慧能源產業的動態及觀點,沒有生硬的專業用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你一看就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近一年來陸續看到充電營運商開始規劃導入類似隨插即充的服務,大致可以把執行的方案分為以下兩種:AutoCharge、Plug&Charge,例如EVgo於北美導入Autocharge服務、EVOASIS(以EVCC ID綁定)、icharging(以車牌辨識綁定),到底該如何分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電動車充電營運商於2022年市場上主流仍為200KW機種;2023年陸續以350KW設備為主力配置,追求功率提升就是真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Taycan 於150KW及350KW站點充電至80%所需要的時間可能只相差3~4分鐘,電動車主需要更瞭解車的充電特性,才能為出行規劃最短等待時間的充電計劃
特和通用汽車都宣布計劃未來在北美市場的新型電動車款配置北美充電標準NACS ,在過去兩週內,EVSE(充電硬件製造商)和CPO(充電網絡營運商)在不同程度上擁抱了NACS,例CPT、EVgo、ABB、Tritium等,顯示或許北美電動車市場的充電規格已經確定會定於一尊。
自從電動車先導運行補助計畫後,政府就把政策推展目標移轉到電動二輪及電動巴士的相關項目上,也造就了GOGORO的快速發展,電動四輪車的相關補助計畫遲遲沒有看到一個比較完整的想法或概念,終於在2023/05/11 由公路總局發布了"公共充電樁設置及區域充電需求評估計畫"來分享一下個人看法及觀點
近期隨著臺灣電動車數量的快速成長,少數的車主曾經經歷過電動車充電槍無法從車端拔除的狀況,不過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您的電動車充電槍卡住,您都會想知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以及何時發生該怎麼做。我想分享幾個可以執行的方案,提供各位車主再不幸碰到相關狀況時進行應對。
近一年來陸續看到充電營運商開始規劃導入類似隨插即充的服務,大致可以把執行的方案分為以下兩種:AutoCharge、Plug&Charge,例如EVgo於北美導入Autocharge服務、EVOASIS(以EVCC ID綁定)、icharging(以車牌辨識綁定),到底該如何分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電動車充電營運商於2022年市場上主流仍為200KW機種;2023年陸續以350KW設備為主力配置,追求功率提升就是真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Taycan 於150KW及350KW站點充電至80%所需要的時間可能只相差3~4分鐘,電動車主需要更瞭解車的充電特性,才能為出行規劃最短等待時間的充電計劃
特和通用汽車都宣布計劃未來在北美市場的新型電動車款配置北美充電標準NACS ,在過去兩週內,EVSE(充電硬件製造商)和CPO(充電網絡營運商)在不同程度上擁抱了NACS,例CPT、EVgo、ABB、Tritium等,顯示或許北美電動車市場的充電規格已經確定會定於一尊。
自從電動車先導運行補助計畫後,政府就把政策推展目標移轉到電動二輪及電動巴士的相關項目上,也造就了GOGORO的快速發展,電動四輪車的相關補助計畫遲遲沒有看到一個比較完整的想法或概念,終於在2023/05/11 由公路總局發布了"公共充電樁設置及區域充電需求評估計畫"來分享一下個人看法及觀點
近期隨著臺灣電動車數量的快速成長,少數的車主曾經經歷過電動車充電槍無法從車端拔除的狀況,不過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您的電動車充電槍卡住,您都會想知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以及何時發生該怎麼做。我想分享幾個可以執行的方案,提供各位車主再不幸碰到相關狀況時進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