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的多面向:主管也是受害者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近來,關於職場霸凌的話題頻繁登上社會熱議榜單。霸凌一詞通常讓人聯想到學校中的強弱對抗,然而,隨著人們逐漸重視職場心理健康,霸凌在工作環境中的形式也被更多地揭露和檢討。一般而言,職場霸凌往往被視為權力不對等下的一種壓迫,比如主管對下屬進行不當指使或公開羞辱。然而,霸凌的本質是否僅僅是「上對下」?如果一名主管遭遇下屬集體抵制、不合作,甚至以冷暴力方式孤立,他們的處境又該如何定義?

同時,職場人際關係中的壓力也往往加劇這種現象。正如大陸電視劇《流金歲月》中李一梵所說:「人情最累,因為算不清楚。」在管理過程中,主管與下屬間的期望與義務,因為雙方的權力關係與人情糾葛,往往變得模糊且難以量化,這進一步複雜化了職場互動。

raw-image


職場霸凌的多重形式

職場霸凌可以被視為心理學中的「社會權力動態」的一種表現。法國心理學家莫里斯·埃利亞斯(Maurice Elias)指出,任何形式的霸凌都離不開權力的不平衡,無論是傳統的上對下,還是反向的下對上,權力和人際關係的博弈都是關鍵因素。

上對下的權力壓迫

傳統職場霸凌多以上級對下屬的不當壓迫為主,表現形式包括:

  • 控制權力的行為:如過度監視、剝奪自主權。
  • 貶低人格:例如在公開場合羞辱,利用負面反饋讓員工喪失自尊。
  • 孤立與剝奪:排除升遷機會或將員工隔離在團隊之外。

案例:某公司中,一位新進員工因工作表現未達標,被主管在全體會議中公開批評「缺乏能力」。根據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這種公開羞辱不僅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創傷,還會讓旁觀者模仿這種負面的溝通方式,形成職場的惡性循環。

下對上的反向霸凌

隨著新世代對權威的挑戰意識增加,下屬採用不合作行為對抗主管的現象正在增加。具體表現為:

  • 集體對抗:下屬組成「小團體」孤立主管,對其指令以拖延、不配合等方式對抗。
  • 攻擊性行為:包括散播負面流言、公開挑戰權威等。

這種反向霸凌的背後,正是職場中「人情算不清楚」的核心困境。主管往往在嘗試與下屬建立親近關係時,遇到模糊的界限:是過度干涉還是表現關心?是過於嚴格還是期望合理?這些無法量化的人情壓力,讓主管處於難以調和的境地。

平行之間的橫向霸凌

同事之間的霸凌通常表現為競爭壓力引發的不當行為,如冷暴力、排擠等。心理學家塔克曼(Bruce Tuckman)的團隊發展階段理論強調,當團隊處於「風暴期」(Storming Stage)時,內部衝突若未被妥善管理,容易演變為霸凌行為。

案例:某名員工因績效優異而引發同事嫉妒,被排除在團隊活動之外,並成為流言的中心,最終因心理壓力過大而離職。



新世代挑戰與主管的困境

Z世代的工作態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新世代員工更傾向於自我關注和價值實現。他們的職場態度有幾個顯著特點:

  • 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拒絕過度加班或犧牲個人生活的要求。
  • 對權威的質疑:傾向於挑戰傳統的權力結構,要求更加民主和透明的管理方式。
  • 重視個人價值:希望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而非僅僅成為團隊中的「螺絲釘」。
Photo/流金歲月官方微博

Photo/流金歲月官方微博

陸劇《流金歲月》「沒有要求的員工我是不會要的,你整天無欲無求的,我拿什麼激勵你?」–楊珂

這正是許多主管面對新世代員工時的困惑:當員工對權威的要求日益減少,傳統以責任感和升遷機會為基礎的管理方式漸漸失效。

主管的「夾心層」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主管承擔著上下雙重壓力:

  • 高層壓力:績效目標是硬指標,對於管理過程中的困難,企業往往不願給予充分理解,並認為這就是主管存在的價值。
  • 下層壓力:員工的態度變化讓主管傳統的激勵手段失效,甚至在與下屬的互動中引發矛盾,而主管手上有沒有足以化解矛盾的工具或者權力。

案例:某科技公司的部門主管李先生表示,當他要求團隊加班以趕專案進度時,部分員工直接拒絕,並指出「加班不在勞動合同範圍內」。這讓李先生進退兩難——不加班,專案將被延誤;強制加班,則可能面臨員工投訴。這種模糊的人情壓力,讓他感慨:「人情最累,因為算不清楚。

如何在新世代中重新構建職場平衡

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 激勵型領導: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的積極情緒拓展理論指出,正向情緒能增強員工的創造力和合作意願。主管應從權威式管理轉向以激勵為核心的領導方式。
  • 個性化目標設定:根據員工的需求與個性,制定不同的目標和激勵機制,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

注重溝通與人情界限

  • 雙向反饋機制:設立坦誠對話的場域,讓主管與下屬都能清楚表達需求,減少人情糾葛的模糊空間。
  • 管理透明化:在傳遞任務或設定目標時,明確說明目標背後的原因,降低員工對權威的不滿情緒。

公司層面的支持措施

  • 心理健康資源:針對主管和員工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緩解職場中的情緒壓力。
  • 管理者的技能培訓:幫助主管學習適應新世代的管理方式,如情感智商的運用、激勵與溝通技巧等。

結論

職場霸凌的本質,不僅僅是權力的不當施壓,而是一種多方向、多層次的權力與心理博弈。在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轉變下,傳統的管理方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主管則因「夾心層」角色承受了更多壓力。

正如《流金歲月》中台詞揭示的那樣,「人情最累,因為算不清楚」,人際關係中的糾葛讓職場管理變得更加複雜;而「沒有要求的員工」更是對主管的一種激勵挑戰。唯有在職場文化中尋求共識與平衡,通過多元化的管理策略與有效的支持系統,才能讓每位職場人員都能感受到尊重,打造出和諧高效的工作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電趨未來】電動車 | 智慧移動 | 能源 | 企業
20會員
27內容數
M-Torque|Leveraging the Future 在這個電動化、智慧移動與綠色能源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個正確的支點,能改變一切。 以理工思維為槓桿,以商業邏輯為力量,沒有生硬的專業用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你一看就懂。
2025/03/22
「最強大的團隊是最薄弱的系統服務養出來的」這句話,道出逆境能鍛鍊團隊的強大韌性與應變能力,但並不鼓勵企業刻意維持系統薄弱。文章探討如何在團隊與系統建設間取得平衡,提出補齊系統短板、團隊參與系統建設、優化人機配合等最佳實踐,目標是打造強大系統支持強悍團隊,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Thumbnail
2025/03/22
「最強大的團隊是最薄弱的系統服務養出來的」這句話,道出逆境能鍛鍊團隊的強大韌性與應變能力,但並不鼓勵企業刻意維持系統薄弱。文章探討如何在團隊與系統建設間取得平衡,提出補齊系統短板、團隊參與系統建設、優化人機配合等最佳實踐,目標是打造強大系統支持強悍團隊,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Thumbnail
2024/09/26
隨著電動車在全球的普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本文探討了電動車的兩種主要充電計費方式:時間計費與度數計費,分析其優缺點。時間計費簡單易懂,但對不同充電效率的車型不夠公平;而度數計費則提供更高的公平性與透明度,但在推廣上面臨挑戰。最後,提出多元計費模式的必要性,以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
Thumbnail
2024/09/26
隨著電動車在全球的普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本文探討了電動車的兩種主要充電計費方式:時間計費與度數計費,分析其優缺點。時間計費簡單易懂,但對不同充電效率的車型不夠公平;而度數計費則提供更高的公平性與透明度,但在推廣上面臨挑戰。最後,提出多元計費模式的必要性,以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
Thumbnail
2024/09/08
電動車充電轉接頭雖然能解決充電接口不兼容的問題,提升充電便利性,但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選購時,務必選擇具備安全認證的產品,並在使用過程中遵循正確操作步驟,確保充電過程的安全與高效。本文將介紹轉接頭選購與使用重點,轉接頭並非萬靈丹,安全充電才是王道!
Thumbnail
2024/09/08
電動車充電轉接頭雖然能解決充電接口不兼容的問題,提升充電便利性,但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選購時,務必選擇具備安全認證的產品,並在使用過程中遵循正確操作步驟,確保充電過程的安全與高效。本文將介紹轉接頭選購與使用重點,轉接頭並非萬靈丹,安全充電才是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前言 王先生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資深員工,平日做事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完成工作,卻因老實性格成為主管欺負的對象。主管不斷加重他的工作量,讓他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不合理負擔。面對壓力,王同事選擇隱忍,但這種行為已構成職場霸凌,不僅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也破壞了職場公平。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並說明勞
Thumbnail
一、前言 王先生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資深員工,平日做事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完成工作,卻因老實性格成為主管欺負的對象。主管不斷加重他的工作量,讓他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不合理負擔。面對壓力,王同事選擇隱忍,但這種行為已構成職場霸凌,不僅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也破壞了職場公平。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並說明勞
Thumbnail
‘’職場霸凌"如何認定?如果施行者與被受者處在一個競爭平行關係、上下隸屬的關係,可能認定就不同。 筆者的分享是在組織上屬於平行競爭關係的二個部門主管的案例。
Thumbnail
‘’職場霸凌"如何認定?如果施行者與被受者處在一個競爭平行關係、上下隸屬的關係,可能認定就不同。 筆者的分享是在組織上屬於平行競爭關係的二個部門主管的案例。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受害者常常面對冷漠、持續貶低及權力濫用等行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響。本篇文章探討了霸凌者的心理背景,以及受害者的常見掙扎,並提出了幾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自我保護和尋求支持、芳療靜心。透過理解職場霸凌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能更好地找出解決方法,重建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受害者常常面對冷漠、持續貶低及權力濫用等行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響。本篇文章探討了霸凌者的心理背景,以及受害者的常見掙扎,並提出了幾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自我保護和尋求支持、芳療靜心。透過理解職場霸凌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能更好地找出解決方法,重建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的勞動部職場霸凌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卻因缺乏明確的法規定義而使問題更加複雜。文章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影響以及員工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求助醫療資源、離開惡劣環境及蒐證等。此外,深入分析施暴者的心態與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呼籲社會重視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Thumbnail
近期的勞動部職場霸凌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卻因缺乏明確的法規定義而使問題更加複雜。文章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影響以及員工可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求助醫療資源、離開惡劣環境及蒐證等。此外,深入分析施暴者的心態與背後的心理機制,並呼籲社會重視職場心理健康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