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該追尋靈感,你需要的是規律;
你應該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那些閒言閒語。
規律來自每天都做一點,不是大起大落,守護你的文字,就像他守護著你的想法
這周終於入手許多創作人推薦陳雪老師的新書《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
每一個篇章都讓人翻了又翻,思考又咀嚼。陳雪老師在文字上已經有30年的創作經驗,雖然老師以長篇小說為主要創作,但這本書老師就像一個引路人,帶著創作者用最踏實、最溫柔的內容,告訴你在創作之路上沒有捷徑,唯一的技巧就是「一步一腳印」。
這本書透過陳雪老師自身剖析寫作之路上的徬徨與掙扎,分享眾文字工作者需要的知道的事:包含自由與自律、時間切割、接案談判、靈感取材、現實與理想權衡等等,不管是文學創作、商業接案還是自由工作、創業規劃等等,都有一套落地、不譁眾取寵的心法分享,對於寫作新手或老手,都值得細細品嚐。
對我來說,我喜歡創作帶來的驚喜感,也喜歡文字無中生有的夢幻場景,更喜歡文字從零到有給人無限想像的未知與探索。
我追尋著文字的魔法,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和文字怎麼配搭。過去的我仰賴靈感,彷彿靈感一來,就能洋洋灑灑創造出無限廣大的世界,但沒有靈感時,就算獲得再多外界的刺激,也無從發揮起自己的想像,更別說那些想要創造自己宇宙觀這類狂妄的話了。
我明白自己是一位創作新手,還在寫作的領域裡摸索,如果真要打造自己的文字世界,我勢必得做些什麼。
因此今年我給自己的操練,就是透過創作,觀察生活週遭或是身邊的事、觀賞影集或是閱讀書籍作為自己的靈感來源,再透過規律的方式產出。
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否有用,但許多的創作者前輩這樣建議:嘗試日更,再透過量變帶來質變的效果,幫自己在創作的路上推一把。
於是,帶著一股傻勁,我走到了這裡。此時再看見陳雪老師的這本《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不只像是打了強心針,更給我三個當頭棒喝的提醒: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能為自己做些什麼。如果現在還不清楚,那就常常傾聽自己,必要的時候,相信自己內在的聲音。
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同,成功也不一樣,唯有活出自己,成為自己,走出自己的路,那才是我們的心之所向。
而相信是需要時間與學習的,一旦學會相信自己,就擁有守護自己最強的力量。
人太容易被外界的聲音影響,然而這些事捕風捉影,對我們來說真的都重要嗎?
理性的問問自己,會發現那些批評到頭來,不過是隻字片語而已,過了,就沒了。
書中陳雪老師提到一個維持紀律的好方法,就是「當我們親自嘗試之後,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好的,可以形成一種回饋,腦子裡就會建立照這這樣做,可以免除焦慮的信心,如此一再重複,逐漸會轉變意識,讓它變成生活的一種方式。」
以我自己來說,關於我的日更計畫,是想看看持續產出文字的自己,在2023年的年底會有什麼改變,思維上能有什麼樣的調整,心態上、想法上會有什麼不同。
持續到現在,我也累積了兩百多篇的文章,甚至有種被日更文章建立的制約感:「沒有創作就覺得怪怪的,一到六日反而會多了不安感」,這表示日更的tempo需要被中斷無法連貫,到了星期一又要重新開始累積手感。
每天的書寫,為自己建立了一套輸出的儀式感,在文字上多了更全面的掌握與信心,該如何輸入讓自己在寫作上能更有方向,寫作逐漸變成我生活中一項重要的習慣,它讓我敏銳力提高、讓我安心,更因為需要輸出的目標,讓我在捕捉靈感的範疇持續擴大。
許多人可能都認為「文字工」不是勞力活,因此熬夜找靈感,或是動不動就挑燈夜戰,這些對於創作者個體應該無傷大雅。
然而有經歷過絞盡腦汁階段的人,應該都知道「創作」是一個勞心又勞力的過程,你必須去體驗、去感受、去付出、甚至將自己掏空之後,才能得到一個「基本盤」,再透過後續的修改讓作品完整。
於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文字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會朝著寫得更久、更遠出發,你需要吃得更健康、活得更健康,讓身體得以在這場創作的馬拉松持續燃燒,而非追求快速抵達終點的目標。
除了體力之外,心理層面的建立更加重要,創作者最容易遇見努力很久卻沒有收穫的困境,難免抱怨埋怨,往外看卻忽略自己當初創作的本質。
這裡的心法,陳雪老師告訴大家「不要跟別人比較,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境遇,你只能活出自己的一生」。
文字創作者而就是透過一個字一個字傳達想說的話與力量,像農夫或職人一樣,在專業裡磨練與努力,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形成一條獨一無二的路徑。
這條道路每一步走的扎實與真切,為自己人生各個階段留下不同的註解,更因為創作的實踐,留下得以細細品嚐的篇章,就像你最親密的朋友一樣,陪伴你在每一個理解與不被理解的瞬間。
#2023日更計畫 #創作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