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手探向天與地

2023/08/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

《廿字真經》源於宗主渡陰的天命,確有渡陰之用,無足為奇。但如果從而推斷此經必然鬼氣森森,乃至在家誦念會迎來大批鬼眾,鬧得闔家雞犬不寧,那不只是貶低了《廿字真經》,甚至可以直斥為無知的偏見。

《廿字真經》不只渡陰,更兼渡人。涵靜老人以天人教主身分在1943年8月為本經寫下的〈序文〉就明白宣告:

凡我同道。自當朝夕虔誦。藉為修心養性之助。以體吾  師大悲大願之慈旨云爾。

透過早晚持誦,一來可以體會宗主的大悲大願,與天親和,提升奮鬥能量;再者,以經教為圭臬,足以修心養性,成就更高的品格。

渡人的意義顯然大過渡鬼

再看原經題:天德教主「普濟渡人」廿字真經。「普濟」的對象,不應宥限於「幽冥」,更確切的指涉,當指「幽明」,亦即涵括陰陽兩界。不僅經題緊接其後的「渡人」二字已直接指向一般大眾,經文更明白指出:「法雨普陰陽」,亦即陽薦為主,陰超為輔。

換成更為通俗的說法,《廿字真經》的主業是渡人,渡鬼只是副業。

再者,天德教主與一炁宗主雖屬同一靈系,經題所冠,是位列第五十四代道統的「天德教主」,而非主掌地曹的「一炁宗主」。設若真為後者,與幽冥鬼界的聯想恐怕會更加強烈。

除此之外,我們不妨委請上帝本尊現身說法。

《廿字真經》在一般誦念的經文之前,附有上帝的一段詔序:

設教杏壇。說法靈山。佈忠恕之道。演慈悲之論。悟人生之究竟。深識意趣。覺大乘之途徑。遍廣長舌。法天地之德。行天地之道。知天地之化育。……自朕天帝立教。衍逮五十四嗣。咸以化覺為本。普渡為旨。治人道而返天道。……茲爾廿字真經。傳梓塵寰。宣宏聖道。為眾生說法。庶澄宇宙。德宇輝煌。天地清寧。

上帝序文的用字極其古雅,但內涵不難理解。大意不外自有人類以來,始終有上帝派遣的使者在人間傳佈教化。廣為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典範,其中犖犖大者,是佛陀在靈鷲山演繹慈悲之論;孔子設教杏壇,闡演忠恕之道;以及老子闡述天地真道與天地大德。中華文化向來以儒、道、釋三家為主幹,在上帝的詔序中依然有相同的體現。各大教主弘化的形式儘管略有小異,前提在因應時空差異,善巧隨順眾生;但實質的核心大義,都在面向芸芸大眾,使其徹悟人生究竟,認清生命意義所在。

說到底,上帝認定教化的要旨始終在「化覺為本,普渡為旨,治人道而返天道。」接引眾生進入道門之後,教化眾生,先修人道,後修天道,自渡渡人,在人間建立大同世界才是終極目的。《廿字真經》的傳世,依然擔荷著同樣的使命。

至於傳示本經的宗主本尊,在〈告誡文〉裡也有類同上帝的宣告:

修身節慾。得壽長生。毀滅斯性。萬劫沈淪。於戲。惟是箴規。兼善內外。自善善人。自度度他。

宗主期勉弟子能夠正心修身,節制慾念,己立立人,自覺覺他。天德教主在敬獻本經的〈獻言〉中,有義涵一致,但相對淺白的版本:

期勉世人力行廿字,履踐廿字大道,迎向光明,開創前程。特加闡廿字心法,於口誦心惟之際體悟廿字奧義,身體力行。

傳示經典的本尊說得明白不過,《廿字真經》的內涵在闡述廿字,期使弟子在「口誦心惟」之際,得以「體悟」廿字的真義,從而「身體力行」,在行住坐臥的日常如實踐履。

敢問這些表述可有半點鬼氣?或專說渡鬼之事?

答案清楚不過,沒有!

一部《廿字真經》,本是人生守則二十個字的闡發,套用宗主在〈序文〉裡的說法:

咨茲廿字。為濟末期。若慈航之發渡。猶櫓猶鉞。濟危礙之阻棘。為開天人之先鋒。以期奮進大同。

看似平易的二十個字,若能躬身力行,必如登上慈航,可以勇渡洶湧的人生大河;又似鋒利有力的斧鉞在手,足以斬除修持路上的荊棘。如果能夠持續精進不斷,必能化開天人畛域,建立人間淨土。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 #天帝教 #黃敏警 #黃靖雅老師 #心靈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 #經典 #廿字真言 #濟世渡人

田心耘
田心耘
北京大學儒家思想哲學博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