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長夏初秋,宜養脾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脾主升清〞、〝脾喜燥惡濕〞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的水飲上泛現象。這些體質,與食補建議分別是:

  • 氣虛體質容易疲倦、少氣懶言,易出汗,口淡,不喜喝水,舌邊有齒痕。
    食補建議米飯、胡蘿蔔、香菇、地瓜、馬鈴薯、雞肉、雞蛋、元氣茶。
  • 陽虛體質易怕冷、手腳冰涼,喜熱飲、熱食,飲食寒涼容易腹瀉,排便常不成形,小便較清長、或夜尿,舌淡胖、易有齒痕、舌苔濕潤。
    食補建議栗子、核桃、芡實、雞肉、蝦、咖哩、辛香料、豆類。
  • 痰濕體質易疲倦、身體有困重感,臉部易黃黯、油脂分泌多,出汗黏膩,口中有甜味,腰腿部有沈重感,易胸悶,易咳痰,尿液混濁。
    食補建議薏仁、紅豆、冬瓜、茯苓、山藥、辛香料,忌油膩、甜食。


〝脾主運化〞

”脾運化水榖、水濕”
       中醫談脾的主要功能,還有〝主運化〞。中醫以〝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飲食後,透由消化作用,產生〝水榖精微物質〞(營養),由〝脾主升清〞的作用,將營養物質〝運化〞、〝輸布〞,所以脾是後天〝氣血生化之源〞脾虛,人體就容易呈現氣虛、陽虛的現象,甚至血虛(生血不足)、氣陷(嚴重氣虛)。所以,中醫注重〝脾胃〞功能,是後天之本。

        除了〝運化水榖〞、〝生化氣血〞,脾的虛症也容易導致〝運化水濕〞功能不足,產生一般大眾常說的〝濕氣重〞的現象,所以,調養脾胃,相當注重「袪濕健脾」這一部分,最常見的日常生活食補,就是大街小巷都可見的:『四神湯』了。

長夏初秋,宜養脾土

長夏初秋,宜養脾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tree的沙龍
28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Botr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7
      因為求學與旅居時,很喜愛逛有機超市、農夫市集,採購些蔬果、堅果穀物,所以,對於杏、桃、李的不同樣貌,有些概念。今天來說說,大家常混淆的「杏仁」 —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堅果杏仁,跟中藥行裡面賣的杏仁不一樣。但是,其實這個觀念依然只對了一半,因為,市面上大眾平常當作零食的堅果 alm
Thumbnail
2023/11/07
      因為求學與旅居時,很喜愛逛有機超市、農夫市集,採購些蔬果、堅果穀物,所以,對於杏、桃、李的不同樣貌,有些概念。今天來說說,大家常混淆的「杏仁」 —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堅果杏仁,跟中藥行裡面賣的杏仁不一樣。但是,其實這個觀念依然只對了一半,因為,市面上大眾平常當作零食的堅果 alm
Thumbnail
2023/11/06
      常見的食用堅果,除了以補腎、強腰腿,預防健忘、咳喘的「胡桃」之外。另外一個香氣明顯、廣受歡迎的就是「松子」了。 ➤ 認識「松子仁」         「松子」,是紅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仁,中醫本草一般記載為「海松子」。西方人也食用「松子」,但是品種不太相同,例如:喜愛義大利麵者,大多知道
Thumbnail
2023/11/06
      常見的食用堅果,除了以補腎、強腰腿,預防健忘、咳喘的「胡桃」之外。另外一個香氣明顯、廣受歡迎的就是「松子」了。 ➤ 認識「松子仁」         「松子」,是紅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仁,中醫本草一般記載為「海松子」。西方人也食用「松子」,但是品種不太相同,例如:喜愛義大利麵者,大多知道
Thumbnail
2023/11/05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在日常飲食中補充些堅果類的營養攝取,到底堅果們對人體有什麼幫助呢?中醫學又是如何看待? —  首先,我們來聊聊被稱為「萬歲果」、「益智果」的核桃。 ➤ 冬日與中老年的食補 ---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Thumbnail
2023/11/05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在日常飲食中補充些堅果類的營養攝取,到底堅果們對人體有什麼幫助呢?中醫學又是如何看待? —  首先,我們來聊聊被稱為「萬歲果」、「益智果」的核桃。 ➤ 冬日與中老年的食補 ---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