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餐桌上的節氣與中醫:秋

95公開內容

■出發:在生活中,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點滴認識與實踐中醫,是一系列「生活中醫」筆落的初衷。 ■關於:筆者,曾任職加州中醫診所。 為美國執照中醫師(CALE), 並通過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等美國國家考試(NCCA)。 並且涉略瑜伽、芳香療法、阿育吠陀 ...... 等自然療法領域。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Botree
      因為求學與旅居時,很喜愛逛有機超市、農夫市集,採購些蔬果、堅果穀物,所以,對於杏、桃、李的不同樣貌,有些概念。今天來說說,大家常混淆的「杏仁」 —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堅果杏仁,跟中藥行裡面賣的杏仁不一樣。但是,其實這個觀念依然只對了一半,因為,市面上大眾平常當作零食的堅果 alm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常見的食用堅果,除了以補腎、強腰腿,預防健忘、咳喘的「胡桃」之外。另外一個香氣明顯、廣受歡迎的就是「松子」了。 ➤ 認識「松子仁」         「松子」,是紅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仁,中醫本草一般記載為「海松子」。西方人也食用「松子」,但是品種不太相同,例如:喜愛義大利麵者,大多知道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在日常飲食中補充些堅果類的營養攝取,到底堅果們對人體有什麼幫助呢?中醫學又是如何看待? —  首先,我們來聊聊被稱為「萬歲果」、「益智果」的核桃。 ➤ 冬日與中老年的食補 --- 核桃         《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台灣盛產米糧,飽滿剔透的米粒,煮成香噴噴白米飯, 是這塊土地上生長者的共同生活記憶。 這道過去在餐廳裡才吃得到的佳餚鍋耙料理,上課時倍受歡迎。 家中開伙常有變換菜色、均衡營養的困擾, 將毛豆、玉米、胡蘿蔔、或彩椒…等彩蔬, 以糖、醋、番茄醬、洋蔥、鳳梨丁……等, 熱炒鍋調味,再淋於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台灣本土生產的大蘑菇,將蒂頭拔開, 放入一些起司條, 再灑上一點彩色胡椒粒, 放入烤箱, 便成為許多孩子喜愛的點心~ 均衡營養,再加上水煮花椰菜(灑上薄鹽), 全家一起享用。 十字花科花椰菜,解毒護肝、活血, 對於老弱婦孺與脾胃虛弱者,佐以乳酪類,保護胃壁。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防秋涼、潤秋燥         先前,介紹了中醫秋日“明目、疏肝” 的知名養生飲品「杞菊飲」。加了另外一寶的變化方,也很適宜在秋日飲用:「桑菊茶」、「椹杞飲」。         運用“補益肝腎”的「桑椹」、“疏風清肝”的「桑葉」,來與枸杞、菊花交替搭配,平常居家、辦公都很適宜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容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酸味入肝助消化         洛神花茶,也是市集很常見的飲品,除了生津開胃止渴,大眾對於它降血壓、抗氧化的功效也都很熟悉。         洛神花,味甘酸、性涼,歸肝經。有清肝、活血的功效,所以可幫助: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改善便秘、解痙攣、開胃助消化、清熱、利尿、預防血管疾病、消脂、養顏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防秋涼、潤秋燥         先前,介紹了中醫秋日“明目、疏肝” 的知名養生飲品「杞菊飲」。加了另外一寶的變化方,也很適宜在秋日飲用:「桑菊茶」、「椹杞飲」。         運用“補益肝腎”的「桑椹」、“疏風清肝”的「桑葉」,來與枸杞、菊花交替搭配,平常居家、辦公都很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元氣茶」,是台灣民眾很喜愛自行採購材料,日常烹煮保健飲用的一帖流傳中藥方,在許多商家、賣場也都可以買到已經製作成沖泡方便的茶包包裝。         近日,巧遇一位偶爾常碰到的不太熟悉的友人,閒聊之餘,茹素的她,提到平日每天都會沖泡些「元氣茶」飲用,不過,已經退休好幾年、又長期服用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先前,我們聊東方本草學裡,葉子、葉梗的不同特性妙用,舉了「藿香」、「紫蘇」為例。今天,再來看看大眾不太注意的「皮」這一部位~ ➤ 東方本草學 --- 皮       談到東方本草學看植物的皮,以中藥方劑為比喻,不得不談最具代表性的「五皮飲」了。顧名思義,「五皮飲」是五種植物的皮組成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的確近日連南台灣都可以感受到一些涼意了。 深秋,無疑也是一年當中,最適宜粥品的季節,雖然,現代人很在意GI升糖指數問題,但是,搭配各種食材、雜糧等(綜合升糖指數下降),並且以現代鍋具(減少熬煮時間)煮出來的粥品,無疑是潤燥、滋養身體的好食物。控制好食量、規律的飲食習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芋頭   --《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七卷》         講到芋頭,大家首先聯想到台中大甲芋頭,但是居住在南台灣的人,可能想到的反而是高雄甲仙芋頭、高樹芋頭了。         由於高雄的緯度較低,因此產季也與中部不太相同。台灣在地美食中,芋頭香氣獨特,不可替代性相對也高,無論是作為火鍋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益肝腎,疏風熱、明目         自古,就有賞秋菊、品茗的節氣雅事。台灣的杭菊花田,大約要到十一月才是花期,屆時不妨前往遊覽花海。「杭菊飲」則是中醫 “明目、疏肝” 的家常養生飲品,很適宜在秋日飲用,也對現代人忙碌、壓力大而頭暈目眩、偏頭痛,或用眼過度,睡眠不足、壓力情緒累積等造成的眼睛乾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南瓜    --《本草綱目‧榖部第二十八卷》 〝補脾胃,止咳,除蟲〞        南瓜,是許多素食者喜愛、與常攝取的食材,中醫認為益氣補肺,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譽為「補血之妙品」;西醫營養學也發現可以幫助預防貧血(含人體造血必須的微量元素鈷、鋅等)。 南瓜,也是常見的糖尿病食療食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深秋平補 ,滋陰潤燥、養血氣、避寒涼        很快地,已經到了深秋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10/24),台灣因為位於熱帶、副熱帶,氣候變化寒涼地較晚,但是暑氣則是全消了。因此,除了〝滋陰、補血氣〞,以安養臟腑;並且應避免寒涼的飲食。善用少許辛香料調味,是深秋潤燥以外需注意的,秋日潤燥養生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秋日,五行相應肺金,肺金克肝木, 所以,在味道的選擇方面, 入肝的酸味,便成了秋日怡人的風味。 酸菜白肉鍋,是深秋好味, 近幾年來流行的益生菌酸白菜(白菜發酵而來), 鍋料中加入木耳、金針菇......等清血與整腸的食材, 消化道也開心了起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唇形科的「廣藿香」,是南方相當著名普及的中藥材。可是大家知道,其實中醫在用藥時,分為「藿香」與「藿梗」嗎? ➤ 東方本草學 --- 葉 & 梗       「藿香」,是知名的專治暑濕的藥材,可以芳香化濕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許多因為濕熱而導致有腹痛嘔吐、胸悶、濕困倦怠、腹脹滿、
Thumbnail
avatar-avatar
Botree
跟花東自然農法小農買過一些乾燥的紫蘇葉, 搭配微量元素豐富、風味層次多的天然海鹽、湖鹽、或岩鹽, 親製紫蘇鹽,作為日常調味料運用~ 紫蘇,中醫食療常運用在魚類、海產方面, 有去味、解毒功效, 搭配梅子還可以幫助消化, 受風寒時,可以熬粥後加入調味。 這些,在日本飲食料理中,運用很多。 紫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