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跳窗之後,墜地之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蘇聯作曲家蕭斯塔科維奇訪問美國的前一年,遭到第二度整肅,新上任的文化部長日丹諾夫,用「圖什古巴卡」形容他的音樂。「圖什古巴卡」是一種卡車的名字,把人裝進密閉車廂內,用排出來的廢氣殺死裏頭的人,是二戰時期納粹用來屠殺猶太人的方式之一。日丹諾夫點名以蕭斯塔科維奇為首的幾位音樂家,抨擊他們形式主義的作品是鑽路機和毒氣室製造出來的噪音。命運的曲線再度往下墜:撤職、禁演、不准發表…,以及可能的終端:古拉格勞改營。

密布的烏雲突然開了一指縫隙,1949年,冷戰剛剛開啟,蕭斯塔科維奇接到史達林的電話,派他到美國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冷戰期間,如芭蕾舞者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藉由國外公演機會逃離蘇聯,投奔自由的故事時有所聞。蕭斯塔科維奇是利用這次出訪機會戴罪立功,像個魁儡似地覆誦黨要他說的話;還是能把握千載難逢的奔向自由的機會?

英國小說家朱利安‧巴恩斯在《時間的噪音》描繪了這個場景:

前一年,一個在蘇聯領事館工作的年輕女子,從一扇窗戶跳了出去,要求政治庇護。因此,在大會期間,有個人每天在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酒店外面走來走去,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蕭斯塔科維奇!從窗戶跳出去!」。有人提議,在蘇聯代表團居住的大樓支起一張網,這樣,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跳出來,投奔自由。大會結束時,他知道了那份誘惑─但只要他跳出來,他敢肯定,不會有任何網接住他。

在驟然跳窗與重重墜地之間,對於流亡者而言,其實有一個漫長的下墜過程,彷彿原本幾秒鐘的重力加速度時間,可以一再切割成無數個細小的微分單位,持續接近「不會有任何網接住他」的終點。這正是民主與專制、出走與留下之間的大塊游移不定的灰色地帶,也是哈金在新作《放歌》中所描寫的「起於流亡」,但尚未「終於移民」的中間狀態,在起點與終點之間,是擁抱自由所給出的代價:一種永遠走在平衡木上的不穩定感。

對描寫一個流亡者而言,《放歌》不具有一個戲劇性的開頭,沒有在極權國家受迫害的藝術家,逃離鐵幕,來到西方世界投奔自由的故事。也沒有一個決定性的歷史事件,如哈金前作《自由生活》中的留學生,因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震撼,決定放棄回國,原地流亡。《放歌》倒下的第一張骨牌只是臨時起意,中國歌唱家姚天在紐約表演結束後,巧遇老友,經由牽線,脫隊去賺點外快,受當地華人邀請在慶祝台灣國慶的晚會上獻唱,酬勞四千美元是姚天在中國四分之一的年薪。姚天不是沒有顧慮,但想及女兒讀國際高中的昂貴費用,衡量之下,他決定冒一點風險。只是「一點」風險嗎?也許讀者會問,哈金所寫是否符合現實中的兩岸對立情況?書中所設定的時間在十年前的2010年,台灣總統是準備和中國簽定服貿協議的馬英九(因此引發2014年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中國那方是相較於習近平,較為溫和的胡錦濤、溫家寶體制,胡溫執政時期,在中國境內如新公民運動、烏坎事件等維權抗爭不斷,這是後來的習近平所無法容許的。此時也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像姚天夫婦這樣的中產階級,在國家體制的庇蔭下,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也想要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姚天的第一次「犯禁」,可說是被動地迎向時代的新潮流:掙更多錢,過好日子,沒有凜然大義,更多的是偷偷越界的僥倖心態。


相對於《自由生活》的武男自主性地選擇「自由」,《放歌》的姚天更像是被第一張骨牌倒下後的連鎖反應推著走,是自由的命運選擇了姚天,「在自由與安穩兩者中,大多數中國人會選擇後者。如果他還在國內,他的選擇可能也跟別人一樣。但自由最終還是落到了他頭上,不管他有沒有準備好,他已經擁有了它。」

「自由」始終是哈金作品中最重要的母題,哈金把這個在口號裡已漸漸窄化的詞語重新豐富立體起來,透過「反高潮」的方式。《放歌》書中雖然出現了「台獨」、「民進黨」、「法輪功」、「活摘器官」等十足辛辣,值得拿來大書特書的敏感議題,但小說的行進並沒有盡往高潮處去,反倒是擦邊球似地輕輕掠過。對於修練法輪功妹妹的死,在海外的姚天也僅是「聽說」北京有個重要人物急需腎臟,妹妹被下了藥,作了摘除手術,之後就被監獄立即處理。手足之死姚天當然悲憤,然而在哈金堅實的寫實主義風格下,用來鋪展人物內心情感的抒情段落相對節制,少數幾段的情景交融,都給了他的歌唱時刻,給了他的藝術。不是站在萬人矚目的高台上,而是失去體制豢養的異鄉人,在空無一人的曠地、沙洲、河流旁獨自吟唱,這個時刻,紙頁裡彷彿傳來歌聲。

姚天可以為了4000美金冒險賺一下外快,卻對中國當局要收買他的400萬美金毫不動心,因為那要斷他藝術的命根。在被收回護照之前,他搶先出國,羈留不歸,並沒打算就此不回去,起於流亡,尚未移民。其後姚天兩次的主動「犯禁」,讓他斷了後路,加入法輪功旗下的神韻巡演,是哀悼妹妹的一種方式,當然,賺錢在異鄉自立也是目的之一,因醜聞失去這筆主要收入後,他「淪落」到賭場唱歌。在天安門大屠殺20周年紀念會上唱歌,是對18歲聽聞被鎮壓學生遭遇淚流滿面的青春的回應,越過紅線肯定會上黑名單,姚天並非沒有政治敏感度,「可他在社會公正和個人自由上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反高潮之二,《放歌》裡的臉譜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在英雄與懦夫兩種樣板人物之間,更多的是被生活徹底磨損、掏空的人。《放歌》沒有冷戰時代下勒卡雷小說的諜影重重,「色誘」姚天的年輕女性是中國當局派來想用性醜聞讓他一敗塗地的嗎?好像也未必,作者沒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是在文學裡給予人性更寬廣的空間。姚天到紐約的中國領事館換發護照,找了朋友作陪,怕一走進去就出不來了,讓人不禁想到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批評沙國的記者哈紹吉,也是去換發護照,在土耳其的沙烏地阿拉伯領事館慘遭虐殺。姚天終究是平安無事地走出來了,走到深淵之上,臨淵而立。哈金藉姚天之口說:「我知道自由是一種痛苦,可是跟暴政所帶來的痛苦相比,我寧可受自由的苦。」自由之苦是跳窗之後,「不會有任何網接住他。」是每一項吃穿用度、每一頓飯、每一份帳單,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掙,「這種自由,本質上是一種所有一切都必須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意願。」

自由是對自己負責,哈金筆下的「自由之苦」,對來自資本主義叢林法則世界的人們,覺得這樣的苦稀鬆平常,因為「我們」不來自共產主義那方,不曉得「對自己負責」竟是自由的定義。在藝術家身上,理應有更高的標準,自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除了衣食飽暖,更重要的是獨立精神,自由世界裡資本誘惑對創造力的腐蝕,不亞於天鵝絨監獄裡對藝術的鉗制。

邱永漢是一個很好用來說明的例子,在他1955年獲得直木賞的中篇小說〈香港〉,描寫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時空,不滿國民政府統治的異議份子在島內不斷逃亡,最後逃到香港,投奔一個據說已經鹹魚翻身、發達致富的前輩。前輩住在「鑽石山」,當「我」終於抵達,英語叫Diamond Hill的這個安身落腳處,居然是一大片連自來水都沒有的破爛木屋違建區。逃亡出來的人,從一個具有崇高理念的革命份子,變成貪婪算計的猥瑣小人,帶著「我」偷拐搶騙,前輩給他當頭棒喝的一段話:

我們是愛自由而拋離故鄉的。我們是追求自由而來了這裡的。然而,我們得到的自由是滅亡的自由、餓死的自由、自殺的自由,都是屬於沒有資格作為人類的自由。
我們沒有故鄉,也沒有道德。在這樣的社會,這些東西連狗都不吃。只有錢,錢才是唯一可靠的東西。

讓理念產生質變的就是篇名「香港」,以及其所代表的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運轉方式。〈香港〉是帶著自傳色彩的小說,邱永漢在二二八事件後,參與海外的台灣解放組織,寫信向聯合國提出訴願「決定台灣未來地位時,應訴諸公民投票。」1948年邱永漢逃亡到香港,1954年轉赴日本,在香港六年的時間並不算長,資本的噬人環境卻足以讓邱永漢刻骨銘心,移居日本一年後,邱永漢就寫出〈香港〉,破天荒以外國人身分拿下重要的直木獎。然而在異鄉,文學不足以營生,邱永漢雖然得了大獎,所寫的台灣題材日本人並不感興趣,戰後百廢待舉,正待復甦的日本也是拚經濟優先。邱永漢改頭換面、搖身一變,革命者、小說家這兩個過去的身分,很快地就不敵「理財之神」、「經營之神」這樣響亮的頭銜。打開博客來網路書店搜尋邱永漢,都是類似這樣的書名:「如何成為有錢人」、「撿起一塊錢的致富哲學」。獲得直木賞的《香港》絕版多年,在台灣沒有多少讀者聽過,這就是「自由」的代價嗎?


《沒有用的人》是2024年秋天開始的寫作計畫:班雅明、卡夫卡、石川啄木、維根斯坦、林芙美子、張岱、陶淵明、宋徽宗、佐野洋子、羅伯特‧瓦爾澤......這個看似毫無規律可循的流星群,是大至戰爭亂世,或者小至個人衰世最微小邊緣的抵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想去追那個袋子,就小跑了幾步,鼻腔裡都是蔬菜魚肉的味道,過午了,生鮮變成腥腐,刺激著我的味覺,感覺那逐漸變質的氣味寫盡了生命的艱難與人世的蒼涼。」─《少女的祈禱》
無時間之境,無意義之餘生,仍有回憶,仍有夢境,誘惑著你去撈捕,「即使你是最黑暗的深海,最後一隻螢光烏賊」。
「拉開無窮屏風,把自己繡進去,不是金鷓鴣,而是加了框的曠野裡,一支招搖不能過界的蘆葦。」─《以脆弱冶金》
「眼前的景色都是歷史。一波一波工業、畜牧業、林業的經濟作物引進,然後被遺棄之後,各自在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沒口之河》
政治犯坐牢的經驗本應刻骨銘心,但並非如此,人在面臨極端處境時,生物的自保本能,讓記憶不再以線性邏輯的方式前進,而是篩落、截斷、解離、明暗藏閃。
「我想去追那個袋子,就小跑了幾步,鼻腔裡都是蔬菜魚肉的味道,過午了,生鮮變成腥腐,刺激著我的味覺,感覺那逐漸變質的氣味寫盡了生命的艱難與人世的蒼涼。」─《少女的祈禱》
無時間之境,無意義之餘生,仍有回憶,仍有夢境,誘惑著你去撈捕,「即使你是最黑暗的深海,最後一隻螢光烏賊」。
「拉開無窮屏風,把自己繡進去,不是金鷓鴣,而是加了框的曠野裡,一支招搖不能過界的蘆葦。」─《以脆弱冶金》
「眼前的景色都是歷史。一波一波工業、畜牧業、林業的經濟作物引進,然後被遺棄之後,各自在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沒口之河》
政治犯坐牢的經驗本應刻骨銘心,但並非如此,人在面臨極端處境時,生物的自保本能,讓記憶不再以線性邏輯的方式前進,而是篩落、截斷、解離、明暗藏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次音樂饗宴要跟大家分享蕭亞軒的放愛情一個假。
Thumbnail
「你們好不容易靠著我才重獲自由逃出來,居然要把寶貴的逃命時間浪費在這種事上面?」阿速卡不可置信地說:「你們這麼想被抓回去當奴隸,又一次失去自由嗎?」 「如果有了自由,卻不能想唱就唱,那還是自由嗎?」阿蓮娜輕聲反駁,認真看著阿速卡。
Thumbnail
根據💙青鳥行動|泰戈爾|台灣精神 • 自由 做了兩首歌。 分享了兩個版本,我自己比較喜歡「合唱交響詩」的版本,聽起來有點像詠嘆調,較有氣勢。另外一個比較偏向現代流行的抒情女高音,比較容易上口,也頗有特色,尤其有穿插廣東化發音,連結到香港的反送終,會很有感觸。 https://www.you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好久好久以前唱過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 朋友說我沒工作時可以去唱歌維生😂 不是我歌聲如天籟美聲 而是盲人歌手蕭煌奇的創作 每首都是人生情感 深入觀察體會精華 人的心都有脆弱的不同樣貌 需要的金句撫慰不一定相同 唯有這句〔沒事的〕 簡單如一個溫暖擁抱的強大力量 讓需要安慰的人瞬間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逃,這個逃除了不是逃避,更是因為環境無法讓我們順利做自己,所以要逃到得以讓我們生存舒服的地方,大聲爭取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詩篇:〈凱德格蘭的入口〉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吸血鬼的情調》
蕭景和迷你專輯的籌備逐漸完善,除了《牽著我的手》、《只是想和你道歉》、《活力朝陽》、《他的嘴唇》之外,蕭景和受到席珊珊的邀請,決定出席彩虹驕傲大遊行,又為此編了一首《無懼》。 這是一首以鼓和貝斯為主,帶點重金屬曲風的曲子,歌詞敘述著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擊敗那些挫折,活出自己人生,最後就會在頂端發光
抵達美國後,蕭景和帶著杜平安去拜訪朋友,杜平安的英文沒有像蕭景和那麼流利,但還是從對話中聽出那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問蕭景和他有沒有把那首歌演唱出來? 「什麼歌?可以收錄到專輯裡面啊!」他什麼時候又寫了歌?蕭景和寫歌的速度簡直快得令人不可置信,蕭景和卻迴避杜平安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我們找個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引用「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名言 "Life is a tragedy for the poor." 說對於音樂圈的人,台海戰爭將是悲劇。
Thumbnail
歡迎回到午夜飛行。你是否曾對世界感到失望?無止盡的烽火,一幢幢倒塌的房舍和碎裂的夢,每天都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無聲的心碎。烏俄戰爭敲響粉碎人們和平幻夢的第一記警鐘,接著加薩走廊戰火又起,加上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賽組織,世界好像一團亂,失去了秩序。辛波絲卡的一首詩,替你分享這份失望,化為希望的火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次音樂饗宴要跟大家分享蕭亞軒的放愛情一個假。
Thumbnail
「你們好不容易靠著我才重獲自由逃出來,居然要把寶貴的逃命時間浪費在這種事上面?」阿速卡不可置信地說:「你們這麼想被抓回去當奴隸,又一次失去自由嗎?」 「如果有了自由,卻不能想唱就唱,那還是自由嗎?」阿蓮娜輕聲反駁,認真看著阿速卡。
Thumbnail
根據💙青鳥行動|泰戈爾|台灣精神 • 自由 做了兩首歌。 分享了兩個版本,我自己比較喜歡「合唱交響詩」的版本,聽起來有點像詠嘆調,較有氣勢。另外一個比較偏向現代流行的抒情女高音,比較容易上口,也頗有特色,尤其有穿插廣東化發音,連結到香港的反送終,會很有感觸。 https://www.you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好久好久以前唱過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 朋友說我沒工作時可以去唱歌維生😂 不是我歌聲如天籟美聲 而是盲人歌手蕭煌奇的創作 每首都是人生情感 深入觀察體會精華 人的心都有脆弱的不同樣貌 需要的金句撫慰不一定相同 唯有這句〔沒事的〕 簡單如一個溫暖擁抱的強大力量 讓需要安慰的人瞬間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逃,這個逃除了不是逃避,更是因為環境無法讓我們順利做自己,所以要逃到得以讓我們生存舒服的地方,大聲爭取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詩篇:〈凱德格蘭的入口〉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吸血鬼的情調》
蕭景和迷你專輯的籌備逐漸完善,除了《牽著我的手》、《只是想和你道歉》、《活力朝陽》、《他的嘴唇》之外,蕭景和受到席珊珊的邀請,決定出席彩虹驕傲大遊行,又為此編了一首《無懼》。 這是一首以鼓和貝斯為主,帶點重金屬曲風的曲子,歌詞敘述著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擊敗那些挫折,活出自己人生,最後就會在頂端發光
抵達美國後,蕭景和帶著杜平安去拜訪朋友,杜平安的英文沒有像蕭景和那麼流利,但還是從對話中聽出那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問蕭景和他有沒有把那首歌演唱出來? 「什麼歌?可以收錄到專輯裡面啊!」他什麼時候又寫了歌?蕭景和寫歌的速度簡直快得令人不可置信,蕭景和卻迴避杜平安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我們找個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引用「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名言 "Life is a tragedy for the poor." 說對於音樂圈的人,台海戰爭將是悲劇。
Thumbnail
歡迎回到午夜飛行。你是否曾對世界感到失望?無止盡的烽火,一幢幢倒塌的房舍和碎裂的夢,每天都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無聲的心碎。烏俄戰爭敲響粉碎人們和平幻夢的第一記警鐘,接著加薩走廊戰火又起,加上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賽組織,世界好像一團亂,失去了秩序。辛波絲卡的一首詩,替你分享這份失望,化為希望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