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與王國》是卡繆1957年發表的作品集,這一年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年份,之後過了三年,他便發生了車禍意外過世了,使得這部作品成了他生前最後出版的著作。不像他最著名的《異鄉人》或是《鼠疫》,《放逐與王國》不是單篇的長篇小說,而是六篇不同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但就像卡繆的其他作品一樣,《放逐與王國》的每篇小說,文筆都相當精練,書中的文詞雖然簡單,卻有剔透的美感和清晰的身影,彷彿凝視著令人意猶未盡的攝影,閱讀起來相當動人。
〈不貞的女人〉是《放逐》中的第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對光影和聲音有非常細膩生動的描繪。除了畫面感極強,人物的內在情感亦刻畫地很有張力,使用的是很淺白的語詞,爆發力卻十足強大。
放逐,在這部作品裡,像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從主角賈琳娜的心裡噴湧而出,周圍圍繞著迷樣的光影和聲音,向讀者直接襲來。
〈不貞的女人〉描述主角賈琳娜和她的男友馬歇爾因為某些緣故來到一處蠻荒之地發生的故事。這兒到處都是荒蕪的沙漠,充滿對他們而言陌生的阿拉伯人。
一望無盡的沙漠和陌生,讓她的伴侶對這而感到厭煩,只想趕快過夜離開此地。但賈琳娜和他不同,在這廣袤、無法看見地平線盡頭的地方,她感受到一股自己以前沒有感受過的力量,在自己心中忽然燃燒起來。尤其當她從要塞的平台上看著棲息在要塞外面,住在帳篷裡,生活在荒蕪沙漠的遊牧民族時。
在這樣一個瞬間裡,透過這片廣袤的景致以及對遊牧民族生活的注目,賈琳娜感受到自己似乎擺脫了某個一直糾纏她的事物,而我們後來將會知道,原來她想擺脫的,其實就是她和馬歇爾之間的愛。
在各種掙扎之下,她最後在這個夜晚裡,鼓起勇氣暫時離開馬歇爾,在漆黑的夜晚裡奔跑,想要再次來到白天的要塞上,睜眼注視著白天她未能好好凝視的天空與夜晚。
《放逐與王國》每篇作品中的主角,都在試著擺脫什麼。他們之中,有的就像賈琳娜一樣,在這種擺脫中找到新的自我,新的自由,理解到,生活不一定真的要依靠什麼才能活下去,因為無論如何,自己都是自由的。但在《放逐與王國》中,也有一些其他也在試著擺脫的角色,後來失敗了,他們沒能尋找到新的事物,而是陷入更巨大的孤寂和無助之中。
第二篇的〈叛教者或精神錯亂的人〉和第三篇〈沈默的人們〉的結尾,給人的感覺都是蒼涼、絕望的。裡面的主角:傳道者和酒桶廠工人,分別想要擺脫自己依賴的信仰和自己賴以生存卻遭受資本經濟嚴酷剝削的底層工作。但最後,他們一個成了精神錯亂的奴隸,一個則是罷工失敗,繼續著困苦的生活,對未來感到徬徨。某個程度上,這兩個擺脫、放逐失敗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某些不義的事仍在世上不停發生,人們難以從中逃脫。
如果說在〈不貞的女人〉裡,賈琳娜透過情感的放逐,找到的王國是新的自我,在第四篇〈訪客〉已和第六篇〈生長中的石頭〉,主角們尋找到的新王國,則是和原本陌生的他人、族群產生的新聯繫、新關係。這兩篇作品,分別描寫一個來到偏鄉地區教書的法國教師和一名阿拉伯罪犯發生的故事,一個則是描寫來到巴西負責建設工程的工程師,如何和當地人民解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嫌隙,最後得到接納的過程。
第五篇〈喬納斯或工作中的藝術家〉描述的放逐和孤寂,則又和前述不大一樣,他描寫的是關於創作的孤寂,或許也可以說是創作中的虛無。這篇作品中的主角喬納斯,從年輕時便喜愛畫畫,後來順利成為一個頗有名望的畫家,事業飛黃騰達外,他也組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同時更有數不清的子弟向他求教。
雖然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畫廊生意很好,有大量求教或是讚美他的畫作的信件每天寄至他的住址,甚至有不少機構、政黨想找他合作。他卻慢慢感覺到,自己正被這些事物淹沒,雖然看似獲得很多事物,但其實也失去很多。尤其是他很家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同時,也不得不捲入文藝界私底下的明爭暗鬥,意識到名聲、藝術的榮譽有多麽虛假。很多弟子向他的「求教」其實也不過是想要聽到他的鼓勵,希望找到某個人來代表自己心中的權威,彌補心裡的空洞。一當無法彌補,自然也就開始嘲諷,甚至發出暗箭了。最後,他甚至絕望地發現,就連自己和繪畫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疏離,失去了創作的方向,不再有新的靈感,只能墨守成規。
在諸種打擊之下,他最後選擇將自己關入黑暗的閣樓,不和家人互動,也不理會拜訪的客人。很少吃飯,只是對著空白的畫布陷入日夜的沈思。
在黑暗中,這個畫家後來的確重新認出了自己心中的星星,但在認出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畫,只在空白的畫布上寫下一個字:solitaire(孤寂)或是solidaire(團結)。由於單詞中間的t或是d看不清楚,這幅畫的意思可能是孤寂也可能是團結。但透過模糊的筆觸,這幅畫真正要畫的卻是兩者難分的狀態。很多時候即便處在一個團體,甚至就是在自己的家中,卻感覺自己和周遭的人斷了聯繫,看似在一起實則卻像是被團體放逐,陷入無法表達的孤單中,一種人在人群中的孤寂。反過來說,放逐,看似是離開人群,是切斷聯繫,卻可能是在破除原本和周遭斷了關係的重新尋求。
solitaire(孤寂)和solidaire(團結)無法分清的狀態,也正像是人本身無法看清的含混內在。似乎,為了尋求自己,人每個時刻,都在面對生活與關係的虛無,尋求自我的放逐以及他人的聯繫,且只有在不停的放逐中,才能不停地找回自己,並且在這之中發現自己忘記的自由。
我們到頭來將會明白,放逐,其實就是讓自己練習擺脫,學習去暫時或永久離開一個我們習慣居住的王國、習慣依賴的他人和自我,甚至是像喬納斯一樣,進入徹底的孤寂之中,在這種放逐中,尋找到可能是和他人的,也可能是和自己的新的關係,因此抵達一個新的世界,重新打造一個新的自我與他人的王國。
(本文同步發佈於Medium部落格:文學實驗室)
FB粉專:https://pse.is/TCB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