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應用程式效能監控(APM)的演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redit: dynatrace

Credit: dynatrace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APM)的歷史

Gen1-APM隨著JAVA興起日漸重要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市場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1990s末期,當時Wily Technology(後來被CA收購)和Precise Software處於領先地位。

第一代的應用程式效能管理(APM)解決方案因應Java的快速興起及對效能管理的需求而應運而生。

但當時的基礎架構在很大程度上是靜態的,而當時使用Java建構的應用程式也相較簡單。

Gen2-基於SOA架構APM再次進化

2000 初期,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 (SOA)架構的興起,帶來了提高靈活性和敏捷性的需求。然而,伴隨這些改革而來的是應用程序複雜性的增加,而產生了需要新一代監控的需求。

這個新一代產品由最初的“dynaTrace ”( AppMon)以及 CA Wily 的幾個分支(即 AppDynamics 和 New Relic)處於領先地位。

dynaTrace引入了 PurePath(dynamic tracing of a single transaction) 的概念來應對SOA架構伴隨而來的複雜性。

Gen3-數位轉型下的全新工具

現今,雲是新的企業計算資源平台,帶來超大規模應用程式的構建方式-微服務,也帶來了如multi-cloud, serverless computing,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DevOps, IoT and edge computing,等一套全新的技術和概念。

透過將整體應用程式分解為小的、經常變化的組件-容器,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應用程序的複雜性。

舊的監控方法在這些雲原生環境中已不再適用

重要的是,底層基礎設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靜態變為高度動態

Gen3監控工具有哪一些特點

自動化

基於高度動態的基礎設施和極其複雜的應用程序,Gen3的監控方法必須從部署agent、問題識別、根本原因查找、觸發修復皆達到完全的自動化。

以AI為核心

人工智能必須成為Gen3監控的核心。透過從agent收集的各種大量數據(log, metrics, metadata, trace, context, timeseries data...),訓練出告警的模型,透過模型減少管理者對潛在大量告警的工作量。

多合一

傳統監控工具的各自為政(不同技術-不同agent)是一個過去的大問題,組織內擁有多個孤立的監控工具無助於複雜的動態環境內解決問題。Gen3監控提供多種技術合一的監控agent,並達到簡單建置、全棧(full-stack)、一體化的解決方法。

總結

下篇可能著重比較一下Gen2 vs Gen3,祝大家閱讀愉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cos的方格子
19會員
44內容數
歡迎來到「Marcos的方格子」!目前在「Marcos談科技」撰寫在職涯上學習到的知識,在「Marcos談書」分享我在日常的閱讀和心得,歡迎您的到來!!
Marcos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4/12/21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是現代架構中的核心能力,透過指標、日誌和分散式追蹤三大支柱,幫助開發者深入理解系統狀態並快速定位問題根源。本篇文章回顧 DevOps Taiwan Meetup 的精彩內容,解析可觀測性與監控的差異、建置流程的四大階段,以及實務應用中的工具選擇與導入時機!
Thumbnail
2024/12/21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是現代架構中的核心能力,透過指標、日誌和分散式追蹤三大支柱,幫助開發者深入理解系統狀態並快速定位問題根源。本篇文章回顧 DevOps Taiwan Meetup 的精彩內容,解析可觀測性與監控的差異、建置流程的四大階段,以及實務應用中的工具選擇與導入時機!
Thumbnail
2024/12/14
本篇文章針對 CKA 認證考試中常見的實作題目,提供詳細解題流程與指令範例。內容基於 examtopic 題目解析,幫助考生掌握實作技能與應試技巧,快速提升 Kubernetes 操作能力,為通過 CKA 考試做好萬全準備!
Thumbnail
2024/12/14
本篇文章針對 CKA 認證考試中常見的實作題目,提供詳細解題流程與指令範例。內容基於 examtopic 題目解析,幫助考生掌握實作技能與應試技巧,快速提升 Kubernetes 操作能力,為通過 CKA 考試做好萬全準備!
Thumbnail
2024/09/17
如何一年內考取 Google Cloud 所有雲端證照
Thumbnail
2024/09/17
如何一年內考取 Google Cloud 所有雲端證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AWS CEO Adam Selipsky 在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中,重點圍繞重構 (refactoring) 雲端基礎架構、Compute、Storage、重構企業級 Generative AI 等主題,宣布了多項新服務,幫助客戶快速實現數位轉型,提高創新速度。 從客戶需求出發,引領雲端運算創新
Thumbnail
AWS CEO Adam Selipsky 在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中,重點圍繞重構 (refactoring) 雲端基礎架構、Compute、Storage、重構企業級 Generative AI 等主題,宣布了多項新服務,幫助客戶快速實現數位轉型,提高創新速度。 從客戶需求出發,引領雲端運算創新
Thumbnail
延續上篇〈人工智慧主導設計的崛起〉(The Emergence of Dominant Design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論述,埃爾南德斯(Ferràs-Hernández, Xavier)副教授等人全面回顧了產業組織、技術管理、網路經濟學、營運管理和策略管理等
Thumbnail
延續上篇〈人工智慧主導設計的崛起〉(The Emergence of Dominant Design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論述,埃爾南德斯(Ferràs-Hernández, Xavier)副教授等人全面回顧了產業組織、技術管理、網路經濟學、營運管理和策略管理等
Thumbnail
隨著應用程式底層架構的演變,監控工具也在不斷發展。第二代監控工具(Gen 2)逐漸顯露出其限制和不足,而第三代監控工具(Gen 3)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Thumbnail
隨著應用程式底層架構的演變,監控工具也在不斷發展。第二代監控工具(Gen 2)逐漸顯露出其限制和不足,而第三代監控工具(Gen 3)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Thumbnail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APM)的演變 Gen1-APM隨著JAVA興起日漸重要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市場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1990s末期,當時Wily Technology(後來被CA收購)和Precise Software處於領先地位。 第一代的應用程式效能管理(APM)解決方案因應Java的快速興
Thumbnail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APM)的演變 Gen1-APM隨著JAVA興起日漸重要 應用程式效能監控市場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1990s末期,當時Wily Technology(後來被CA收購)和Precise Software處於領先地位。 第一代的應用程式效能管理(APM)解決方案因應Java的快速興
Thumbnail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Thumbnail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Thumbnail
2023年來看處理器的發展,x86_64系統結構與ARM64系統結構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處理器系統結構,ARM是一個整合作業系統、組合語言、C語言、電子電路技術的宏大領域。熟悉ARM架構一定是硬體工程師想要進軍CPU領域的唯一目標(當然還有一個是RISC-V)。
Thumbnail
2023年來看處理器的發展,x86_64系統結構與ARM64系統結構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處理器系統結構,ARM是一個整合作業系統、組合語言、C語言、電子電路技術的宏大領域。熟悉ARM架構一定是硬體工程師想要進軍CPU領域的唯一目標(當然還有一個是RISC-V)。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