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ckd成因與預防方法:掌握關鍵知識,了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及防範策略"|預防腎衰竭與腎移植|洗腎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會負擔,最終也因人口老化,使得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因素增加而增加罹患人數,因此,對公共衛生具有重大影響。

全球健康議題

根據統計,全球約有7到10億人,相當於全球人口的9.1%到13.4%患有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全球許多國家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每8位成年人就有1位面臨腎病變的風險,20歲以上成年人群中,超過12%的人有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功能持續逐漸退化的疾病。在早期,這種疾病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很可能會漏掉治療的黃金時間。根據衛福部110年的統計數據,「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是十大死因中的第十位。健保署的數據也顯示,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高達11.9%,但只有3.5%的人知道他們有這種病。故增加對慢性腎臟病的暸解將有助於預防與緩解。

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臟因受損而無法正常過濾血液的疾病。患者血液中多餘的液體和廢物均會留在體內,進而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如心臟病和中風。此外,慢性腎臟病亦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貧血或紅血球數量減少、感染率增加、血液中鈣含量變低、鉀、磷含量變高和食慾不振,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症等疾病發生。

引發症狀和副作用

慢性腎臟病對腎臟損害通常是永久性的。其引發的症狀需要進行治療以降低併發症的風險與減緩病情的進展。

高血壓

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的原因之一,也是其症狀之一。當腎臟功能下降時,腎臟可能無法有效地排出體內多餘液體,導致體內液體累積,使得血液體積增加進而造成血壓升高。此外,慢性腎臟病會干擾腎臟調節血壓的功能,如干擾幫助調節血壓的荷爾蒙,使其無法執行降低血壓的功能。

貧血

貧血是指體內紅血球數量減少或血紅蛋白減少,使身體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產生疲勞、虛弱、呼吸困難等症狀。

腎臟會製造促紅血球生成素以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然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臟的功能降低,使得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減少,進而導致紅血球數量下降,形成貧血。

此外,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可能出現吸收和利用鐵的問題,因為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必需元素。定期透析的腎臟病患者也會因喪失部分血液,從而增加貧血的風險。

磷酸鹽平衡

腎臟可以有效地將多餘的磷酸鹽從體內排出,以維持磷酸鹽的平衡。然而,慢性腎臟病患者無法有效地排除過多的磷酸鹽,導致血液中磷酸鹽含量過高,產生高磷血症。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引發骨質疏鬆和骨痛,甚至導致痙攣和肌肉無力。

皮膚瘙癢

對於處於慢性腎臟病晚期或腎衰竭並接受透析的患者來說,瘙癢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瘙癢是由於腎臟無法正常過濾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在透析期間使用的藥物也可能會導致瘙癢的產生。

維生素D缺乏

慢性腎臟病患者缺乏維生素D的風險很高。因腎臟可將維他命D轉換為活化型態,以調節體內鈣和磷的平衡。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功能減退,導致活性維他命D的減少,進而使得鈣和磷的平衡調節出現問題,這將引發骨質疏鬆症或磷的堆積,甚至可能會導致血管硬化。

水腫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注意液體及鹽分的攝入量。攝取過多鹽份會導致身體水腫, 鹽分中所含的鈉所引起的水腫會導致高血壓,從而加重腎臟疾病並引起嚴重的心臟問題。

病因與風險因素

慢性腎臟病的大多數病因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壓引起的。

高血壓

持續的高血壓會對腎臟血管造成損害,進而影響腎臟的過濾功能,導致體內廢物和液體累積,進而使血壓升高,產生惡性循環。

糖尿病

若糖尿病患者無法控制血糖,長期血糖偏高將對腎臟結構和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特別是對腎臟中微小的過濾結構(稱為腎小球)產生持續性的損傷。隨著時間推移,將使腎功能下降並導致慢性腎臟病。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而且是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會出現腳踝和眼睛的腫脹、高血壓,以及更多的蛋白質出現在尿液中。

其他病因與風險因素

若自身有腎臟疾病、重金屬中毒和某些藥物的過度使用(如非類固醇抗炎藥)者,也會損壞腎臟,導致腎衰竭。此外,有心臟病、慢性腎臟病家族史或肥胖症者,也需要經常進行腎功能檢查。

治療

慢性腎臟病若得到適當的治療均可延緩其進展。但若不予以治療,則可能進一步惡化為腎衰竭,甚至需要進行透析或腎臟移植。儘管這是一種可防治的疾病,但關鍵在於要能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期能有更好的病情預後。以下是主要治療方法:

藥物與生活方式改變

  • 減少攝取鈉的量,例如減少鹽的攝取量。
  • 避免飲食高蛋白質的食物。
  • 控制體重 。
  • 停止吸菸。
  • 避免過度飲酒。
  • 減少含磷的食物的攝取量。
  • 遵循醫生的建議,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
  • 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

慢性腎臟病末期治療

終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因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才能生存。 但大多數醫生會試圖儘可能長時間地推遲透析或腎移植的需求,因為它們可能會導致潛在的嚴重併發症。

預防和管理

預防和管理慢性腎臟病的關鍵是控制病因與風險因素,並且盡可能減緩腎臟功能的衰退。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控制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防止慢性腎臟病惡化的重要方式。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並遵守飲食和藥物治療計劃。
  2. 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病程。因此,應定期測量血壓,並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藥物。
  3.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吸煙,以及限制酒精攝取,都是預防和管理慢性腎臟病的重要部分。
  4. 限制非處方止痛藥的使用: 一些非處方止痛藥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如果需要長期使用這些藥物,請先諮詢醫生。
  5. 定期健康檢查: 若為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早期發現腎病進行治療。
  6. 遵守藥物治療計劃: 慢性腎臟病患者則應遵守藥物治療計劃。

結論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全球面臨的健康挑戰,其盛行率正在逐年攀升。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治療措施,慢性腎臟病可能進展至腎衰竭。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多樣,包括高血壓、貧血、磷酸鹽失衡、皮膚痕癢、維他命D缺乏和水腫等。風險因素則主要包含高血壓和糖尿病。為了有效管理慢性腎臟病,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的調整兩者同等重要。預防和治療慢性腎臟病需要重視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時控制風險因素,從而維護健康的生活品質。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因此,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有腎病家族史、服用腎毒性藥物的人群,需要進行定期的腎功能檢查,以盡早發現並處理慢性腎臟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識禪修天的沙龍
8會員
43內容數
✨ 歡迎來到「知識禪修天」 ✨ 在這裡,你將獲得最新的醫學常識,與心靈成長的智慧。 我們不僅關注你的身體健康,還陪伴你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無論你是想掌握前沿醫學知識,還是尋找心靈的片刻寧靜,這裡都是你的歸宿。 🌟 訂閱我們,一起踏上健康與智慧的成長之旅吧! 🌟
2024/12/10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Thumbnail
2024/12/10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Thumbnail
2024/12/10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2024/12/10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2024/11/05
維生素D對心臟健康有潛在益處,能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胰島素水平。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但目前缺乏直接因果關係的證據。個體差異如文化背景、年齡和BMI影響補充效果,因此需制定個性化的補充策略,以達到最佳心臟健康效果。
Thumbnail
2024/11/05
維生素D對心臟健康有潛在益處,能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胰島素水平。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但目前缺乏直接因果關係的證據。個體差異如文化背景、年齡和BMI影響補充效果,因此需制定個性化的補充策略,以達到最佳心臟健康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腎臟(Kidney) 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負責過濾血液、排除廢物、維持體內平衡,確保身體正常運作。 人體有兩顆腎臟,位於腰部兩側,呈豆子形狀,每顆腎臟約10-12 公分長,150 克重。雖然只有一顆腎也能維持生命,但腎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全身健康。 📌調節體內水分平衡 1️⃣ 腎臟的「過濾
Thumbnail
腎臟(Kidney) 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負責過濾血液、排除廢物、維持體內平衡,確保身體正常運作。 人體有兩顆腎臟,位於腰部兩側,呈豆子形狀,每顆腎臟約10-12 公分長,150 克重。雖然只有一顆腎也能維持生命,但腎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全身健康。 📌調節體內水分平衡 1️⃣ 腎臟的「過濾
Thumbnail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臺灣已超過200萬,腎病的治療與管理面臨挑戰。專家會議探討腸道健康對腎臟病的影響,提出改善微生物平衡的策略,強調腸腎軸的關鍵性。研究顯示傳統腎功能檢測方法有限,新的檢測工具可提升對疾病進程的評估,並協助醫師進行精準治療。協同各種技術,未來有望實現早期診斷和更好的患者管理。
Thumbnail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臺灣已超過200萬,腎病的治療與管理面臨挑戰。專家會議探討腸道健康對腎臟病的影響,提出改善微生物平衡的策略,強調腸腎軸的關鍵性。研究顯示傳統腎功能檢測方法有限,新的檢測工具可提升對疾病進程的評估,並協助醫師進行精準治療。協同各種技術,未來有望實現早期診斷和更好的患者管理。
Thumbnail
每個正常的腎臟含有50萬-100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用來幫身體排除毒素。 隨著老化或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或糖尿病)對腎臟造成傷害,腎絲球數量會因此逐漸減少,導致腎臟整體清濾效能降低,原本藉由腎臟排出的代謝物質(如:肌酸酐)於血液中的濃度就會上升。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什麼?
Thumbnail
每個正常的腎臟含有50萬-100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用來幫身體排除毒素。 隨著老化或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或糖尿病)對腎臟造成傷害,腎絲球數量會因此逐漸減少,導致腎臟整體清濾效能降低,原本藉由腎臟排出的代謝物質(如:肌酸酐)於血液中的濃度就會上升。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什麼?
Thumbnail
台灣每7位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甚至還被稱之為全世界的洗腎之王呢? 4個讓腎臟走向衰亡的原因...
Thumbnail
台灣每7位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甚至還被稱之為全世界的洗腎之王呢? 4個讓腎臟走向衰亡的原因...
Thumbnail
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
Thumbnail
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
Thumbnail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
Thumbnail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
Thumbnail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Thumbnail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Thumbnail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Thumbnail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