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的關鍵: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多少才適當?

心臟健康的關鍵: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多少才適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維生素D與心臟病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抗炎作用、血壓調節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維生素D能減少慢性發炎,預防動脈硬化,從而降低心臟病風險。它還能放鬆血管,調節血壓,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積極影響。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因此,維持適量的維生素D水平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然而,儘管大量研究顯示攝取維生素D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目前仍缺乏確鑿的直接因果關係證據。這種關聯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討論和深入研究。低血清維生素D含量雖與心血管風險增加相關,但科學界尚未就這種關聯的本質達成共識。研究人員正在探討這是否為心臟病的直接原因、重要的促成因素,還是僅僅反映了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

研究發現與分析

研究發現,檢測血液中的血清25[OH]D含量是評估個體維生素D狀況最可靠的指標1。這一指標全面反映了人體可供應的總維生素D含量,不僅包括皮膚在陽光照射下自然產生的維生素D,還包括從膳食和補充劑中攝入的維生素D。這項發現為評估個體維生素D狀況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最近,發表於《工程》雜誌的綜合研究利用血清25[OH]D含量評估,為我們深入理解維生素D攝取對心血管健康的潛在影響提供了新視角,同時有助於解釋先前研究中出現的不一致結果。此外,通過系統性分析和整合全球範圍內的多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也發現了攝取維生素D與多項心血管健康指標之間存在複雜關聯2

維生素D於降低心臟疾病風險所扮演的角色

統合分析研究發現攝取維生素D對維持心血管健康的潛在益處。該研究分析了全球99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平均每天攝入3,320國際單位(約83微克)的維生素D與多項心臟疾病指標的改善有關聯。具體而言,研究發現維生素D補充與以下健康指標的改善相關:

  • 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
  • 降低總膽固醇水平
  • 降低血紅蛋白A1C(2型糖尿病的標誌物)
  • 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

為什麼之前有關維生素D的研究結果不一致

研究發現,維生素D補充與心臟疾病風險因素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明了。研究結果出現矛盾可能源於多種複雜因素,主要包括:參與者的民族文化背景、年齡、體重指數(BMI)和血中25[OH]D含量。這些變量的差異可能導致個體對維生素D補充的反應不同,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一致性。因此,在解釋相關研究結果和制定維生素D補充策略時,需要考慮這些個體差異。

有些人從維生素D補充中獲益更多,有些人則需要更高劑量

研究發現非西方人的血中維生素D含量相對較低,因此更有可能從維生素D補充劑中受益。同樣,BMI小於30的人也較易受益。血清維生素D水平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在50歲及以上人群中,補充維生素D會帶來更顯著的心臟代謝改善效果1

維生素D補充的個人化策略

為達到心臟健康的最佳血液維生素D濃度,需仔細評估每個人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生理特徵,以制定個性化的補充策略。肥胖者和血清25[OH]D濃度較低的人可能需要更高劑量的維生素D,且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服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有興趣觀看影片的朋友,請至知識禪修天YouTube,還有更多影片等著您

Reference

  1.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868557/
  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vitamin-d-supplements-may-help-improve-blood-pressure-cholesterol-insulin
avatar-img
知識禪修天的沙龍
8會員
43內容數
✨ 歡迎來到「知識禪修天」 ✨ 在這裡,你將獲得最新的醫學常識,與心靈成長的智慧。 我們不僅關注你的身體健康,還陪伴你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無論你是想掌握前沿醫學知識,還是尋找心靈的片刻寧靜,這裡都是你的歸宿。 🌟 訂閱我們,一起踏上健康與智慧的成長之旅吧!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知識禪修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痴呆症類型,其病變可能在症狀出現前的10-20年已經開始。本文介紹了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過程,分為無症狀的早期階段和破壞性的後期階段,強調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病情尚未顯現時進行有效檢測。研究揭示,早期介入有助於延緩症狀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並為未來的研究和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痴呆症類型,其病變可能在症狀出現前的10-20年已經開始。本文介紹了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過程,分為無症狀的早期階段和破壞性的後期階段,強調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病情尚未顯現時進行有效檢測。研究揭示,早期介入有助於延緩症狀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並為未來的研究和治療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