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求弟子戒第二(菩薩戒四十八輕之卌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惡求弟子戒第二(菩薩戒四十八輕之卌一)

 

《佛說梵網經講錄》慧僧法師(1905~1982)講。果靖居士校訂

 

 

經文: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時。菩薩與他人作教誡法師者。見欲受戒人。應教請二師。和尚、阿闍梨二師。應問言。汝有七遮罪不。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受戒。若無七遮者。得與受戒。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前。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好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相。雖懺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若犯四十八輕戒者。對首懺悔。罪便得滅。不同七遮。而教誡師。於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義諦。習種性。長養性。性種性。不可壞性。道種性。正法性。其中多少。觀行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薩為利養故。為名聞故。惡求多求。貪利弟子。而詐現解一切經律。為供養故。是自欺詐。亦欺詐他人。故與人授戒者。犯輕垢罪。

 

為利作師,或詐現能解,喬裝知識,皆為名聞利養故,而非為教化眾生。所謂的「教誡法師」,即是教授阿闍梨,亦云軌範師。菩薩戒與比丘戒授法不同。比丘戒法,當於僧中受。故和尚、羯磨、阿闍梨三師,須現在比丘擔任。但菩薩戒,乃是十方諸佛菩薩前受,故現在法師,只充當教授闍梨。

 

而「應教請二師」者,謂請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和尚;請一生補處彌勒菩薩為阿闍梨,此為二師。授菩薩戒時,十方諸佛為同壇尊證。十方菩薩為同學善友。但未正式授戒前,教誡師(現身比丘)應問來者是否犯七遮(七逆)罪。若無七逆,方可請二師來授戒。

 

至於「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十戒,或謂曾受此菩薩戒而毀犯之;或已受比丘、沙彌及五戒等。而破根本戒者,必要鄭重懺悔。在十方諸佛菩薩前,稽首敬投,苦心乞求,披露罪惡,誓不作犯。懺悔時,必要得好相,如諸佛摩頂,或見光、見華等,種種靈異吉祥之相,方證明重得受戒。

 

若犯七遮者,不得今生受大戒。「而得增益受戒」,是說雖然今生不能受戒,但經懺悔後,可作來生受戒之勝因。「對首懺悔」,則是對清淨大小乘眾,陳述己罪,誓不復犯。懺,是懺其前愆;悔,是悔過修來。總結是改過修來的意思。

 

接著「若輕若重」,是指犯相之是非輕重。若輕則易懺,若重則難懺。是犯須懺,非犯則不須懺。此中的一一細節,法師應當善解其義,並教誡來人。若輕罪說重,重罪說輕;犯謂非犯,非犯謂犯,則是淆亂法化,顛倒是非,令來者不能決疑出罪。而「第一義諦」,即是戒之體性,亦即心地之正因,常住之極果。「習種性,長養性」者,謂研習空觀,漸次增長,即是十發趣心(十住)。「性種性,不可壞性」者,謂分別假性,俗諦建立,故不可壞,即是十長養心(十行)。「道種性」者,謂中道能通,即是十金剛心(十迴向)。「正法性」者,謂證入聖位,即是十地,及等覺、妙覺(佛)位。以上是三賢、十聖、等妙果位。法師必須一一瞭解其旨趣亥微,方堪作授戒法師。

 

至於「多少觀行出入」者,謂發趣則從假入空,長養則出空入假,金剛則迴二邊向中道(以上是以空假中三觀,融而貫之)。十地,則從凡入聖。

 

所謂「十禪支」:其中第一至第八支,是八解脫。八解脫:

 

(一)內有色想外觀色解脫。

(二)內無色想外觀色解脫。

(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

(四)空無邊處解脫。

(五)識無邊處解脫。

(六)無所有處解脫。

(七)非想非非想解脫。(四至七為四空處)

(八)滅受想定,空身作證具足住解脫。

 

第九支是八勝處。第十支是十遍一切處,前文已明。

 

如是者,各各修持位次、種種觀行,法師必須明晰瞭解。若不解戒相之輕重是非,則昧於「戒相」。若不解第一義諦,則昧於「戒理」。若不解習種性等,則昧於「道共」、「定共」、種種差別。此種法師,昧戒相,則不能使人決疑出罪;昧戒理,則不能啟迪真信真解;昧道定差別,則不能令人修證、趣入菩提果位。難免師徒同惑,以盲引盲,以訛傳訛。有云:「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裏拱」,即此意是。此處指專為貪圖名聞利養,多畜徒眾,故不解謂解,不知謂知。以是因緣,敗壞佛法。又詭言惑眾,真假不明,是非莫辨,使人正見日晦,邪見日增。如此破壞法化,良可痛哉!

 

具緣:此是遮業,二緣成罪。

(一)是利養心。

(二)攝受徒眾。若為奉事利養、好名美譽,而多收徒眾,是障道深因。故世尊呵此輩自欺欺人,外形雖似比丘,內不如盜賊也!

 

此戒惟遮不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ir George 救急先生的沙龍
0會員
59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師父叮嚀:不過這個地方犯戒前面已經說過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這個四樣東西,前面三樣東西沒有圓滿,如果你正見具足的話不會墮落,這個我們要了解。尤其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你要絕對清淨的話,這個的的確確比較難;但是呢反過來,如果說你得到了正見,努力去做的話,這個就有絕大的功德。
Thumbnail
師父叮嚀:不過這個地方犯戒前面已經說過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這個四樣東西,前面三樣東西沒有圓滿,如果你正見具足的話不會墮落,這個我們要了解。尤其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你要絕對清淨的話,這個的的確確比較難;但是呢反過來,如果說你得到了正見,努力去做的話,這個就有絕大的功德。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菩薩戒的「十重戒」,完全在說意業啊!所以不能隨便動意業啊!我們說苦修,是要修正念分明,才是苦修。我們宿生具來的習氣要改正,就是在那修正的節骨眼裡,才是痛苦,才是真正的苦修。 所以苦修,不是說你每天工作做得怎麼樣的辛苦,或你一天拜佛拜幾千拜,你拜得身體很疲勞的苦,也不是你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的苦
Thumbnail
菩薩戒的「十重戒」,完全在說意業啊!所以不能隨便動意業啊!我們說苦修,是要修正念分明,才是苦修。我們宿生具來的習氣要改正,就是在那修正的節骨眼裡,才是痛苦,才是真正的苦修。 所以苦修,不是說你每天工作做得怎麼樣的辛苦,或你一天拜佛拜幾千拜,你拜得身體很疲勞的苦,也不是你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的苦
Thumbnail
我當初到蓮因寺時,那天晚上回來我就開始背誦《毘尼日用》,就用這一本啊!隔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運用在生活上。時間過了二十多年,你看愈差愈遠,現在的出家人受持《毘尼日用》的這些咒語,可說今不如昔!要知,我們天天都與眾生接觸,假若你沒有持這些咒語時時憶念隨行,你的福報就會在無形中消掉。
Thumbnail
我當初到蓮因寺時,那天晚上回來我就開始背誦《毘尼日用》,就用這一本啊!隔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運用在生活上。時間過了二十多年,你看愈差愈遠,現在的出家人受持《毘尼日用》的這些咒語,可說今不如昔!要知,我們天天都與眾生接觸,假若你沒有持這些咒語時時憶念隨行,你的福報就會在無形中消掉。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提升,懺悔很重要;每天都要跟佛菩薩懺悔,因為過去世沒有修行,犯下貪嗔癡、殺生害命的罪業,請佛菩薩給佛弟子一個機會,好好修行,爾後不再犯錯」。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提升,懺悔很重要;每天都要跟佛菩薩懺悔,因為過去世沒有修行,犯下貪嗔癡、殺生害命的罪業,請佛菩薩給佛弟子一個機會,好好修行,爾後不再犯錯」。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