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的自知之明
avatar-img
天心居

倪匡的自知之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原來倪匡曾對記者說:

「其實我的武俠小說寫得並不好,短篇還可以,長篇的簡直不能看。哈哈哈。」

《六指琴魔》就是長篇不能看的最佳例子,節奏冗長,結局很明顯,卻遲遲不寫出來。《六指琴魔》能夠成名,主要是靠影視改編,實際上原著小說有很多缺點。


2023.5.8

avatar-img
天心居
30會員
945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七劍十三俠》到第一百六十四回終於放棄陸戰,改寫水戰。 沒想到還是《三國演義》的老套路——火燒連環船。 有時候不是一般作者水平太差,而是羅貫中、施耐庵、金庸、古龍太厲害,其他人怎麼寫都很難超越他們。
隨着部份1980年代《武俠世界》雜誌陸續「出土」,漸漸發現一些新資料⋯⋯
《七劍十三俠》自一百三十四回後半部開始又再節外生枝,撇開攻打南昌府不提,卻去說狄洪道斬山魈,過程又與《水滸》第五回花和尚打小霸王情節相似。
《倪匡紀念文集——一笑已經風雲過》由兩部份組成,一是鱸魚膾所寫十一篇談倪匡的文章,二是十一篇從舊報紙中挖出來的倪匡著作,主要是倪匡對武俠小說這一體裁的評論。在閱讀價值上,後者當然更顯珍貴。
1980年出版的《神州豪俠》,作者名叫「荊翁」,與「金庸」諧音⋯⋯
《七劍十三俠》到第一百六十四回終於放棄陸戰,改寫水戰。 沒想到還是《三國演義》的老套路——火燒連環船。 有時候不是一般作者水平太差,而是羅貫中、施耐庵、金庸、古龍太厲害,其他人怎麼寫都很難超越他們。
隨着部份1980年代《武俠世界》雜誌陸續「出土」,漸漸發現一些新資料⋯⋯
《七劍十三俠》自一百三十四回後半部開始又再節外生枝,撇開攻打南昌府不提,卻去說狄洪道斬山魈,過程又與《水滸》第五回花和尚打小霸王情節相似。
《倪匡紀念文集——一笑已經風雲過》由兩部份組成,一是鱸魚膾所寫十一篇談倪匡的文章,二是十一篇從舊報紙中挖出來的倪匡著作,主要是倪匡對武俠小說這一體裁的評論。在閱讀價值上,後者當然更顯珍貴。
1980年出版的《神州豪俠》,作者名叫「荊翁」,與「金庸」諧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