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科學家的愛與矛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不是影評,有劇情雷,參雜許多個人經驗,純粹記錄我在電影中被勾出的愛與哲學觀,片段式的寫,當作夢境吧。

raw-image

愛。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奧本海默與情人最後的見面,瓊說:你有更重要的事。
瓊強調不是現有的妻小,我覺得她看得太明白。

科學家這種生物,永遠有更重要的他者,所謂情敵不是其他女人,始終是他的研究、他的成就。
在幾個時刻,他們會有身為人的情感流露、渴望垂憐,可穿上西裝後,你會知道,他就是屬於世界的人。
科學家最嚮往的,往往是專注研究追求卓越,一旦得和人牽扯,對他們而言也常是煩惱源頭。

畢竟碰過那類人。
一個他說那是我執太強,如果可以不因感情煩惱有多好,他就可以全心研究了。雖然聽完他的感情歷程,他倒夠果斷切掉連累自身的事物,讓我忍不住想你還是別招惹人好了,會造孽啊。
另一個他的徬徨則顯而易見,理想希望自己能留下些什麼,不甘於研究只成為歷史中的塵埃,現實卻也想著是否度過平凡安穩的人生就好。對情感有些嚮往,但也無法放掉心底的目標,心卻太軟而不斷拉扯。

他們可能在一時間被感性沖昏,終會選擇回到理性世界,用理論用實驗構築的全世界。
縱使他們都知道衡量必然有犧牲,無法說冷酷無情,但那類追求卓越的人更寧願抱著愧疚,也要選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那條路。

我感受過自己在一個他眼中有過特別,但現實也告訴我,他有更重要的事。到最後給不起的,只能放手遠離。
他說過對我一直愧疚,但我知道未到極限未到心死,他也不會停下腳步。

瓊自殺後,奧本海默僅能背負著他的罪,繼續朝目標走下去。
我知道那是他必須做的事。他的妻子也很懂得這類人的一切。

若真要愛,只能去愛他置身的世界,才可能去愛身在其中的他。
科學家的天真與狂妄,該死的迷人,該死的罪惡。
我卻愛著這樣的人。


取捨。

我們可以說人生就是不斷的取捨,而在奧本海默身上看到的正是無止境的選擇之後。他面臨的或許也是種宿命,那樣的人終究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只是有些選擇在當下並未意識,直到之後才知道,當連鎖反應衝上大氣層,因果律早在每個呼吸中運作,或許從宇宙誕生時便如此,沒有人逃得掉。
於你於我,我們都在創造無數個平行時空。

想到有一點可能是藍色窗簾,但印象中他的小孩出場似乎都在哭(一開始哭太慘難以忽略,在車上時也在哭),也能想像恐怕不能說他是及格的父親。
而之後被封為原子彈之父的他,我又注意到「父親」這個詞。
成功後上檯接受祝賀的那段藉由眾人跺腳,營造出十足壓力,而他眼中的畫面則成了碎裂屍骸和受苦的人們。

這些堆疊出諷刺的呈現,這位父親誕生的「結晶」都是悲傷的,也是奧本海默的主軸之一:取捨之後呢?是正確的嗎?能不後悔嗎?


悖論。

Paradox,電影前段提到的詞,這幾年常聽到所以特別被它捉住。
現在回想開頭有些畫面隱隱勾到什麼,但後面海量資訊很快蓋過那感受,讓我現在說不上來。
但大概是他躺在床上,做夢或回想時?有些像宇宙或量子亮亮的畫面,可能是聯想到《星際效應》,感覺那連接了更高維度、某種靈魂的東西。

整部片下來可見奧本海默充斥多少矛盾,科學與政治、成就與犧牲,一輩子在未曾平衡的天平兩端行走。他最初也只是單純想追求成就,多少有點英雄主義,想要留下什麼、純粹而驕傲的學者。
他的對手史特勞斯也是,可說他對科學界又愛又恨,感覺對科學界始終有某種嚮往,但天分終究不是那類人,卻有機會掌握權力而插上一手,才會因為好像被排擠而記恨,實則是自卑自大集一身的人。
一開始與奧本海默認識時,他自我介紹特別糾正「不是只是」賣鞋的(還是哪個被奧本海默認為低下的職業),幾句話就可見這兩人的個性:驕傲又自傲的科學家,以及會因為地位而耿耿於懷的人。

可兩人看似立場相反,卻又殊途同歸。
他們都是貪心的,都擁有夠多卻也永遠追尋沒能抓到的,才同樣地在歷史洪流下奮力抓取又遺落,成了場沒有勝者的爭論。


先知?

前段展現奧本海默的天賦,把量子物理帶進美國的開拓者,有人叫他先知。
可到最後他卻是落在權力漩渦中,無從選擇、無從抵抗,被吃著肝的普羅米修斯。

到最後感覺更接近先知角色的,恐怕還是更抽離,甚至無意間影響報復戲碼展開的愛因斯坦。
但他的先知感,也無關天才或發明,其實就是更看透宇宙的因果律。

「他們或許在談更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事,無關權力鬥爭、功名成就,而是在環環相扣的鎖鏈之中,我們能否看清自己身處何處,又將往哪去。

而宇宙是否也看著這一切?
時常在想,是否矛盾才是萬物本質,屆時必須打破二元對立,而將看似極端的兩者共存一身。
光與暗、善與惡、生與死,它們都同時存在於每個生命體之中。
這時候,你要稱之矛盾,或是完整?

所謂的先知,不論科學家、哲學家甚或每個人,窮極一生想追尋的,我想是接近宇宙的全貌,被稱作神明、真理、高我的某個存在。


私語:

若談起我的真理,可以回到第一段,我認為一切的核心終歸於愛。
這是很多作品講到爛的結論,以往也沒多深刻體會,年輕時也覺得怎麼都在講情情愛愛真無聊。

直至今日才知道,愛一個字包含了多少份量,那從來都不只於愛情,也不該因對象身分別而有所區分,親情、友情、愛情,它們的本質是共通的。
那接近我嘗試闡述的愛(延伸閱讀:〈我在你身上愛世界,也愛自己〉)。
無條件的愛不是只給一個人無限容任與寬容,而當擁有這能力時,你自然能夠將那份愛給予自己、他人、世界。不是刻意追求或強迫,而是因為愛的本質便有兼容與大愛,當你體驗時會很明顯認知到:我正在愛。

這時候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愛是一個宇宙。

雖然這篇文的開頭寫得聳動,但必須承認,我正因為愛上科學家而領悟到這些,也是我的性格與嚮往使我勢必要走上這一遭,而能學習愛,其實很慶幸有過這樣的相遇,反而逐步解答我曾經對愛的迷惘。

但也玩笑地說,如果想要一段平穩的感情,真不要碰,否則為之心碎太過正常。

他們不是該住在愛情裡的人。
——他是屬於世界的人,所以我也愛上了世界。

avatar-img
9會員
22內容數
從生活各處觸發的思想整理,可能來自歌曲、電影、小說、文章,可能包含哲學、生命、宇宙及愛的喃喃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onligh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提過,有在追蹤的靈性研究者不時的抽卡活動,在我碰巧看到時,又參與了幾次。 說來神奇,我不算常掛在那社群上,但每每碰上時都是需要的時候。 這次的主題是顯化,好像是說八月有兩次滿月,是顯化的好時機。 其實我沒認真顯化過什麼,看到題目一時想不到要答什麼,最後給的答案是「我已經擁有豐盛的愛」。
愛自己。這三個字說上無數遍,許多心理困境總歸導向此,道理大家都懂,然而怎麼實踐卻沒人能真正說白、真正教導。 說到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課題,走在自身生命的漫漫路上,別人的經驗再怎麼參考都無法複製。 正如《流浪者之歌》中悉達多如要悟道,再怎麼聆聽大師之言也會感到距離,他終究得自己去凡間走一遭
意想不到的情節,關於你的回憶殺突入。 久沒聯絡的想念,不時想知道你的消息,你沒啥更新的社群軟體早翻過幾遍。 而那天看到某關鍵字的新聞,是你提過曾參與過的比賽,明明稱得上風光,但你分享時卻是以失敗經驗來形容,於是當時也不敢多問。
前陣子讀到這篇描述臣服的文章,覺得自己的想法被更具體的講出來,也讓我想起自己真的有被離岸流沖走的經驗,順利回到岸上的方式就是順應海流。
和你類似的L最近又出現了(雖然也是我先晾了他三個月),週末久違約吃飯,起因大概也是他戲劇般的失戀,宛如自身經歷的超濃縮版。 其實我還是覺得你們本身也值得認識,我想我們三人之間都有類似的靈魂碎片,他和你的學經歷與背景的相似度,也讓你們有些說的話根本一樣。
今天睜開眼立刻浮現的旋律,是好久沒聽到的一首歌,Soler的〈陌生人〉。
之前提過,有在追蹤的靈性研究者不時的抽卡活動,在我碰巧看到時,又參與了幾次。 說來神奇,我不算常掛在那社群上,但每每碰上時都是需要的時候。 這次的主題是顯化,好像是說八月有兩次滿月,是顯化的好時機。 其實我沒認真顯化過什麼,看到題目一時想不到要答什麼,最後給的答案是「我已經擁有豐盛的愛」。
愛自己。這三個字說上無數遍,許多心理困境總歸導向此,道理大家都懂,然而怎麼實踐卻沒人能真正說白、真正教導。 說到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課題,走在自身生命的漫漫路上,別人的經驗再怎麼參考都無法複製。 正如《流浪者之歌》中悉達多如要悟道,再怎麼聆聽大師之言也會感到距離,他終究得自己去凡間走一遭
意想不到的情節,關於你的回憶殺突入。 久沒聯絡的想念,不時想知道你的消息,你沒啥更新的社群軟體早翻過幾遍。 而那天看到某關鍵字的新聞,是你提過曾參與過的比賽,明明稱得上風光,但你分享時卻是以失敗經驗來形容,於是當時也不敢多問。
前陣子讀到這篇描述臣服的文章,覺得自己的想法被更具體的講出來,也讓我想起自己真的有被離岸流沖走的經驗,順利回到岸上的方式就是順應海流。
和你類似的L最近又出現了(雖然也是我先晾了他三個月),週末久違約吃飯,起因大概也是他戲劇般的失戀,宛如自身經歷的超濃縮版。 其實我還是覺得你們本身也值得認識,我想我們三人之間都有類似的靈魂碎片,他和你的學經歷與背景的相似度,也讓你們有些說的話根本一樣。
今天睜開眼立刻浮現的旋律,是好久沒聽到的一首歌,Soler的〈陌生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影《奧本海默》中,有個耐人尋味的情節。 科學家奧本海默被人誣陷成間諜,飽受公眾質疑。 聽證會上,昔日好友泰勒突然倒戈,指控奧本海默在單位一手遮天,幹擾其他科學家的研究,阻止大家為國家做貢獻。 隨後,還故作姿態地與奧本海默握手告別。 換作一般人,肯定怒不可遏。 奧本海默卻不同,他體面地與泰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電影《奧本海默》中,有個耐人尋味的情節。 科學家奧本海默被人誣陷成間諜,飽受公眾質疑。 聽證會上,昔日好友泰勒突然倒戈,指控奧本海默在單位一手遮天,幹擾其他科學家的研究,阻止大家為國家做貢獻。 隨後,還故作姿態地與奧本海默握手告別。 換作一般人,肯定怒不可遏。 奧本海默卻不同,他體面地與泰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