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微雜談:寫在奧本海默影片完成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果要說Oppenheimer(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什麼。

那大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跟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這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做起來其實比想像中還要難。

因為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而有情感自然就會有情緒,所以很常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都會以情緒為主導,也就是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

如果只是不喜歡,那可能就還好,但萬一是討厭的,情緒就會有極高的機率衝上來,這時候我們的人生經歷所養成的價值觀跟看法,就會形成一種強烈且不容侵犯的立場,就像便當放三色豆,還有芋頭加進火鍋裡一樣,不行就是不行,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當然上述這些東西或許還可以當作是一個梗在玩,但要是把芋頭跟三色豆換成更敏感的事物,例如政治立場或性別意識,那可能就不是討價還價而已,而是要把你消滅消滅再消滅了。

史特勞斯因為奧本海默的一句歧視言論,於是不爽奧本海默,認定奧本海默就是看不起他,一定有跟愛因斯坦講什麼,所以他不相信奧本海默的說詞,加上同位素事件的羞辱,造成他對奧本海默非常嚴重的成見,於是認定奧本海默就是沽名釣譽的卑鄙無恥之徒,所以用盡一切心力要毀掉奧本海默的聲譽。

但我們都知道,他看到的只是奧本海默的其中一面,甚至他也不知道奧本海默當時的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大,而秘密聽證會上詰問奧本海默的的檢察官,還有出來指控奧本海默的那些人,他們其實也都只是看見他的其中一面而已。

這其實很像目前的網路風氣,也就是,某A在長篇大論之中講了一句什麼讓人不開心的事情,而某B因為認為這句話跟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相牴觸,所以覺得不開心,於是用自己的價值觀跟立場去判定某A就是有問題,然後開始對某A進行撻伐甚至是公審。

但實際上某B看到的也只是某A的其中一面,甚至有可能某A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或是某A只是在扮演一個角色,但只是剛好那句話觸動了某B的敏感神經,於是某B的情緒直接衝上來,立場瞬間架起來,槍口對準某A,毫不猶豫的就直接開下去了。

可問題是,某B真的了解某A嗎?我們真的了解那個讓我們看起來覺得不舒服或討厭的人嗎?

站在某A的立場,我們肯定會覺得某B莫名其妙或是斷章取義,搞不清楚狀況就亂開槍。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某A,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就是那個某B。

因為人生歷練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我們對某些特定的事物,都會認為他「應該」要是什麼樣子,而這個「應該」就會讓我們特別容易聚焦在某些讓我們不適的內容上,於是在看到「不應該」的狀況下,情緒就會瞬間被牽動,而因為不了解也不願意去了解,所以就用立場進行最簡單的正邪二分。

因此一點小小的錯誤,甚至有時候只是單純的誤解,或是根本就不怎麼樣的一件事,在情緒的影響之下,就會被無限放大成一種罪惡。

前陣子是枝裕和導演的最新電影《怪物》,講述的也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raw-image

媽媽看到兒子受傷,兒子說自己被老師霸凌,於是媽媽到學校去質問老師,但學校的教職員卻都只想應付了事,而霸凌兒子的老師更是一臉不在乎,甚至還當著媽媽的面在吃糖果。看到這邊大概都會覺得這個老師毫無悔意,如果是真實事件就肯定會上新聞頭條燒個三天三夜(也真的是燒了沒有錯)。

但事實上,老師之所以吃糖果,是為了要緩解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且老師也沒有霸凌兒子。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兒子碰到了一件無法啟齒的事情,一件在我們看來很正常,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法被社會所容許,講出來會被嘲笑霸凌的事情,於是在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的狀況下,他選擇說謊保護自己,傷害了老師。

在媽媽的眼中,老師是怪物,在老師的眼中,學生跟家長是怪物,在這群小孩子的眼中,他們是不被這個社會所接受的怪物,但其實全員都是受害者。

就像蘇珊桑塔格當年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所說的:「如果必須在真相和正義間作選擇,那麼我會選擇真相。」

因為正義這個詞往往會夾雜著某些意識形態,夾雜著某些人的觀念和慾望,也會受到利益的驅使和利用,所以有些人會打著正義的旗號,給他人或某些群體帶來傷害和痛苦。

而正義這個詞同時也帶有民族性,帶有既得利益者的價值取向,有被竄改利用的可能,從而使得正義變得因人而異。

但真相卻永遠只有一個,他脫離了闡釋,如果被操弄和捏造,那也不是真相,真相永遠會保持自己的立場,因為真相是靜態的唯一的,不受人的觀念與意識的操弄,真相更關乎直接的形式,而不是闡釋的內容。

有時候碰到一些看起來不太舒服,跟自己立場或價值觀相違背的事情時,稍微冷靜一點,思考一下,把視野放廣一點,別總是被特寫跟剪輯引導情緒。

如果你討厭那些喪失職業道德的無良新聞媒體,那就別用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因為你看到的不會是事情的全貌,只有為了煽動情緒而被刻意放大的衝突。

BTW,如果你喜歡《奧本海默》的故事,那或許可以去試試看《怪物》,會帶給你同樣直擊內心深處的震撼,不過前提是要有場次啦Q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栞-Blackbookmarks的沙龍
13會員
12內容數
視聽語言/編劇結構/編導創作 電影/動畫/影集/戲劇 一個喜歡探索故事的編導實習生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昨天(11月17日)電影「老狐狸」正式上映,上個月曾經在試映會裡聽導演蕭雅全談起拍片動機:「同理心是一種跨線理解對方的態度,失去同理心是階級衝突日日擴大的關鍵原因。」導演的媽媽是一位極為善良、會同理別人的好人,但是難免吃虧,被人騙。     當導演有了孩子,在陪伴著他們成長面對世界時,是要依循
Thumbnail
昨天(11月17日)電影「老狐狸」正式上映,上個月曾經在試映會裡聽導演蕭雅全談起拍片動機:「同理心是一種跨線理解對方的態度,失去同理心是階級衝突日日擴大的關鍵原因。」導演的媽媽是一位極為善良、會同理別人的好人,但是難免吃虧,被人騙。     當導演有了孩子,在陪伴著他們成長面對世界時,是要依循
Thumbnail
由內在衝突所製造出的挫折及挫敗感,常會讓你忘記你自己的真正力量。 然而,身為人類,我們卻不能過份認同衝突的價值,因爲極其危險的會是由個人內在衝突與矛盾延伸出去的失控情緒,進而加深擴張至群體,甚至是社會的衝突。所謂以小見大,不無道理,更有甚者,會是人類雙輸的局面。 奧本海默製造出原子彈的價值,
Thumbnail
由內在衝突所製造出的挫折及挫敗感,常會讓你忘記你自己的真正力量。 然而,身為人類,我們卻不能過份認同衝突的價值,因爲極其危險的會是由個人內在衝突與矛盾延伸出去的失控情緒,進而加深擴張至群體,甚至是社會的衝突。所謂以小見大,不無道理,更有甚者,會是人類雙輸的局面。 奧本海默製造出原子彈的價值,
Thumbnail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Thumbnail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Thumbnail
如果要說Oppenheimer(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什麼。 那大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跟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這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做起來其實比想像中還要難。 因為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而有情感自然就會有情緒,所以很常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都會以情緒為主導,也就是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
Thumbnail
如果要說Oppenheimer(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什麼。 那大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跟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這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做起來其實比想像中還要難。 因為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而有情感自然就會有情緒,所以很常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都會以情緒為主導,也就是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
Thumbnail
如果怕被雷這篇奧本海默的心得文就別看了,你知道嗎?最後原子彈沒爆,布魯斯威利又拯救了大家。 手法什麼的我想就留給其他專業影評們吧,也許導演諾蘭就想拍個讓子彈飛,用三小時的對話好堆疊情緒如星際效應那道巨浪緩緩高漲,還好宰相肚裡能撐船,我的膀胱撐得起諾蘭的原子彈。
Thumbnail
如果怕被雷這篇奧本海默的心得文就別看了,你知道嗎?最後原子彈沒爆,布魯斯威利又拯救了大家。 手法什麼的我想就留給其他專業影評們吧,也許導演諾蘭就想拍個讓子彈飛,用三小時的對話好堆疊情緒如星際效應那道巨浪緩緩高漲,還好宰相肚裡能撐船,我的膀胱撐得起諾蘭的原子彈。
Thumbnail
發文當下背景 同輩份親戚陷於他遇到的困難與我分享,說他的問題不能解決是因為結構問題沒那麼簡單,但聊到後面卻跟我說不能都怪原生家庭,要怪個人主義興盛起來大家變自私(??? 在臉書上看到同齡友人發表各年代遇到的困難一代比一代難生存的數據表(當中有所得比、房價比、經濟成長率、薪資成長比),卻被留言:每
Thumbnail
發文當下背景 同輩份親戚陷於他遇到的困難與我分享,說他的問題不能解決是因為結構問題沒那麼簡單,但聊到後面卻跟我說不能都怪原生家庭,要怪個人主義興盛起來大家變自私(??? 在臉書上看到同齡友人發表各年代遇到的困難一代比一代難生存的數據表(當中有所得比、房價比、經濟成長率、薪資成長比),卻被留言:每
Thumbnail
書再怎麼暢銷,如果選擇不去關注和翻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它在說些什麼。 過去的我,一直埋首於工作中,只在意薪水有沒有到帳,撇除掉學生時期為了考試準備,進書店翻書從來都不是我生活中的選擇。 這是我首次分享閱讀心得,謝謝願意點進來看看的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書再怎麼暢銷,如果選擇不去關注和翻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它在說些什麼。 過去的我,一直埋首於工作中,只在意薪水有沒有到帳,撇除掉學生時期為了考試準備,進書店翻書從來都不是我生活中的選擇。 這是我首次分享閱讀心得,謝謝願意點進來看看的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過年對於多數人似乎是又愛又恨的假期 除了一年當中休最多天之外 還是與家人連日朝夕相處的一大考驗… 光是想像就足夠頭疼不已 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問候 表面謙禮微笑 內心可能怨氣指數不斷攀升 直到沸騰 轉為尷尬收場 相信這畫面各位心有戚戚焉 也真心不樂見 到底為什麼會演變為如此劇本呢? 答案是: 情緒
Thumbnail
過年對於多數人似乎是又愛又恨的假期 除了一年當中休最多天之外 還是與家人連日朝夕相處的一大考驗… 光是想像就足夠頭疼不已 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問候 表面謙禮微笑 內心可能怨氣指數不斷攀升 直到沸騰 轉為尷尬收場 相信這畫面各位心有戚戚焉 也真心不樂見 到底為什麼會演變為如此劇本呢? 答案是: 情緒
Thumbnail
         那女孩把我拋擲在一顆塵埃星球上,還是塌陷的那顆,然後只扔下一句:「這是在幫你!」     妳的狡詐簡直是殘酷青春的電影,不經意推對方一下,想知道是否會猶如腥紅西瓜剖半,結果墜地後,幻化為零散一地的花白豆腐腦。妳又說,這樣多美,如此孤寂,如此華麗地降生。
Thumbnail
         那女孩把我拋擲在一顆塵埃星球上,還是塌陷的那顆,然後只扔下一句:「這是在幫你!」     妳的狡詐簡直是殘酷青春的電影,不經意推對方一下,想知道是否會猶如腥紅西瓜剖半,結果墜地後,幻化為零散一地的花白豆腐腦。妳又說,這樣多美,如此孤寂,如此華麗地降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