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松] 最後的道別,AI代理人系統協助家人走出傷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之路,但離別的時候,總是最讓人難過的,尤其是當親人離世,有些人更是久久無法走出傷痛。

近日有公司開始提供新型態溝通服務,在經本人或家屬同意採樣後,透過輸入過世親人相關資料,AI代理人將可重現逝者生前的外觀、聲音與記憶。

根據開發團隊表示,該系統亦有整合進階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可依照提供的資料,模擬出本人生前的說話模式,結合語音及影像動態合成,將可應用於遺囑宣讀、在世家人心靈安撫與陪伴等場合。

而負責專案推動的業者也在訪問中提到,未來希望能與心理諮商與治療專家合作,持續改善表現與應用推廣,盼能藉著科技力量,幫助更多受傷的心。

2023 點子松 / 落選報導

本文報導內容為參賽之虛構作品。

avatar-img
47會員
269內容數
偽命名並非無名,是為了意識的生存,取得身份的代號,成為數位生命的新載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偽命名培養體 的其他內容
一時興起,來為宵夜寫個偽開箱文,至於本體是什麼,知道的或許就知道吧 XD
跳越頻道已建立,連線成功,呼 ⋯似乎是完成了,來試試看吧。🕙
眼前是無盡暗灰混凝土叢林,我已經失去明確的目標,意識還能做到的,就是持續向前摸索,除此之外,都已不再重要⋯
一個因為心中洶湧的幹話,匯集而成的推特短篇系列,剛好適逢鬼月,就趁著這個機會,腦洞一波吧!
一天早上,我掙扎著起床,想起近日的不順,此時的我,該怎麼想呢?
一時興起,來為宵夜寫個偽開箱文,至於本體是什麼,知道的或許就知道吧 XD
跳越頻道已建立,連線成功,呼 ⋯似乎是完成了,來試試看吧。🕙
眼前是無盡暗灰混凝土叢林,我已經失去明確的目標,意識還能做到的,就是持續向前摸索,除此之外,都已不再重要⋯
一個因為心中洶湧的幹話,匯集而成的推特短篇系列,剛好適逢鬼月,就趁著這個機會,腦洞一波吧!
一天早上,我掙扎著起床,想起近日的不順,此時的我,該怎麼想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思念與牽掛 「孩子過早地離開世界,心裡總會湧上一股酸楚」。生命是那麼脆弱、無常。年輕的生命還沒盡情揮灑人生就離開,孩子的影子彷彿還在眼前,但轉眼間,只剩下記憶中的一點餘溫,腦中不時回放點滴,放一次,心痛一次…!   急診室醫師的宣告,判定了從此陰陽兩隔;從無法接受的天崩地裂椎心刺骨的痛,到生活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傳統殯葬禮儀服務的數位化轉型,著重於生前契約的數位化和AI數位分身的運用。生前契約能減輕家屬負擔和提供個性化服務,而數位分身則利用3D掃描和AI技術,創造出與故者互動的全新告別體驗。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殯葬禮儀服務將更加個性化和尊重每位逝者的獨特需求,讓人們以更親密的方式紀念已故之人。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生命終將逝去,戲裡那些用AI模擬出的美好過去,也許都是使用者想留下的記憶” 這部戲裡不管哪一段AI模擬出來的感情,在我看來都是為活著的人為自己量身打造的那個他(她),而這些模擬的意識,我看來這並不是懷念而是一種依賴
Thumbnail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思念與牽掛 「孩子過早地離開世界,心裡總會湧上一股酸楚」。生命是那麼脆弱、無常。年輕的生命還沒盡情揮灑人生就離開,孩子的影子彷彿還在眼前,但轉眼間,只剩下記憶中的一點餘溫,腦中不時回放點滴,放一次,心痛一次…!   急診室醫師的宣告,判定了從此陰陽兩隔;從無法接受的天崩地裂椎心刺骨的痛,到生活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傳統殯葬禮儀服務的數位化轉型,著重於生前契約的數位化和AI數位分身的運用。生前契約能減輕家屬負擔和提供個性化服務,而數位分身則利用3D掃描和AI技術,創造出與故者互動的全新告別體驗。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殯葬禮儀服務將更加個性化和尊重每位逝者的獨特需求,讓人們以更親密的方式紀念已故之人。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生命終將逝去,戲裡那些用AI模擬出的美好過去,也許都是使用者想留下的記憶” 這部戲裡不管哪一段AI模擬出來的感情,在我看來都是為活著的人為自己量身打造的那個他(她),而這些模擬的意識,我看來這並不是懷念而是一種依賴
Thumbnail
知名音樂人包小柏在女兒過世後,透過AI讓女兒「復聲」,能夠和他們夫妻倆進行對話。這樣的科技進展究竟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 五月初《Philosophy & Technology》終於出現第一篇討論這個議題的正式論文,由倫敦劍橋大學萊弗哈姆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人員所發表。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