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脫離孩提時代已久還要看哆啦A夢?我認為是大雄和朋友冒險的過程,總是能帶給當代社會最需要的東西。今年上映的《電影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結合了雲上世界的夢想,以及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的烏托邦理想,看似構築了一個大人小孩皆嚮往的理想鄉,實則一個相當可疑的完美世界......。(以下內容有部分情節描述,如果不想被劇透,歡迎看完電影之後回來討論)

雲上世界的設定充滿了奇幻與完美的想像

帕樂達邦是一座浮在空中的人工設施,島上居民都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創造這座島嶼的三賢人
在神秘人士的闖入之下,大雄和哆啦A夢得知讓居民轉變的關鍵是島上對眾人謊稱是人工太陽的光線。沐浴在光線下的居民會漸漸失去自我,雖然平常遵循著規則平靜生活,卻也喪失了喜怒哀樂的情緒起伏。電影到這邊觀眾才發現,島上的和平實際上是透過操縱島民的內心而來的假象。因為所有的需求都能獲得滿足,所以不會有利益衝突;因為沒有利益衝突,所以自然也沒有紛爭;因為價值觀一致,所以也不需要爭吵。因為大家都一樣。但是你還是你自己嗎?試想靜香不再是為了正確的事而固執的靜香,壞心眼的小夫不再為了朋友著想,常使用暴力的胖虎也不再勇敢地為朋友挺身而出,這樣的世界還會有趣嗎?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烏托邦是一個古今中外人們都曾經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正是因為他在現實中不存在,所以人們才有動機去試圖打造烏托邦。大家試著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為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努力讓自己獲取更多資訊,努力鍛鍊自己的身心;為了讓周圍的世界更完美,我們投身街頭倡議,我們撰寫並傳遞思想,努力地創造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理想鄉。然而,雖然劇情是用兒童向的方式說故事,但這部電影卻帶觀眾直接面對人心深處理想鄉的本質—
一個所有人如我所想、和我有一樣的價值觀的完美社會。
但這樣的社會其實只是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加諸於和自己不同的人身上,把每個人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把每個人都變成自己罷了。
想到這裡,頓覺這部電影正是對當代大鳴大放的民主社會的一記警鐘,尤其是因為社群演算法讓社會逐漸走向極端同溫層的現代。不論是護航自己所支持的政黨的極端支持者,或是迫切期待社會變革的倡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往獨裁專制的方向走去,屆時我們所珍惜的民主與社會多樣性也將蕩然無存。這真的是我們所希望擁有的民主社會?
雖然民主社會裡的人們就像大雄與哆啦A夢一樣時而吵架、時而賭氣、時而冷戰,但也因為不希望朋友變得不像自己所認識的人,所以大雄和哆啦A夢選擇接納彼此的不完美,甚至肯認對方的優點。為的是能夠在遇到高興的事情時一起歡笑,在遇到難過的事情時一起悲傷。或許不要急著讓對方變成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模樣,試著去理解並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就是當代社會最需要擁有的那份溫柔吧。

《電影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日本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