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學生的本分】教育希望學生變成什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擔任服務學習助教期間,曾有位合作的國小教師為了大學學生的服務狀況低迷,所以問了一句:為什麼大家這麼沒有服務熱忱呢?
我不加思索就回答:大家會參加這個服務項目本來就是為了服務學習的學分而已。
老師補充說道:可是你們是頂大的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呀!

我不禁思忖,作為頂大學生所應肩負的本分有多少呢?

頂尖大學的學生從何而來?

如何成為特定學校的學生,就必須考量學生如何被篩選進入大學。目前比較常聽見的入學方式有繁星推薦、學測申請入學、分科考試入學以及其他特殊選才。

首先,繁星主要是提供給在學時期成績穩定前段的學生。這邊不詳細談繁星的篩選方式,但可以知道的是繁星需要的是在學成績、學測成績,除了少數科系外,不需要經過面試或其他審查,因此相較申請入學更為單純,只須在意成績。

申請入學是佔比最大的入學方式,也就是第一階段利用學測成績篩選、第二階段面試或筆試的入學方式。雖然第二階段得面對備審資料及面試,但若第一階段的成績篩選沒有通過,想入學便是無稽之談。但是這也一定比例的讓學生更為看重自身經歷,以及是否適合其所選擇的校系。

最後是分科測驗(在我的時代仍是指定科目考試)。這類型基本上就是考試分發入學,跟以往的模式最為相像,基本上就是以考試成績決定一切,而且能夠填非常多的志願,不像學測或繁星需要技巧性的填學校。

撇除掉有特殊才華的特選生,可以發現入學手段簡而言之就是「考試成績」,即便後頭仍需要被審資料、面試。另外服務學習的時數也有在規定當中,但實際上因為服務學習而影響入學的其實少之又少。

總的來說,最直接篩選頂尖大學的學生手法,不是倚靠品德、服務熱忱諸如此類的,而是透過學術成績。同理,篩選出的學生便是成績好的學生,其餘品德或價值觀,或許只能說是隨機分佈。

所有人口中聰明的孩子

記得在親戚朋友間,最熱門的話題往往是孩子幾年級了、成績怎麼樣?至少我本人就「深受其害」。在那些寒暄的比較中,我時常是他人口中的「乖小孩」,回到家後母親總會調侃我道:「反正只要成績不錯就是乖小孩啦,也不想想你在家多懶。」

我想這應該不是單一事件,這八成是因為對於「成績好」一事大家有了過多的聯想。比如:成績好表示很自律,很自律表示成熟懂事,成熟懂事表示各方面都會顧及⋯⋯用類似這樣的方式遞進思考,最後「腦補」出了一個完美的存在,但其實成績好很可能只表示在題目卷的上的問題會的不少,僅此而已。

大家推崇的明星高中學生、頂尖大學學生,或許能夠代表的就只有在讀書方面的天賦罷了,其他優秀的面相或許帶了點相關性,但更多的都是個人的修養及優點。

當代教育錯了嗎?

那麽,是當代的教育出錯了嗎?這需要考量我們究竟想要教育出如何的下一代。

篩選時間、方式、規模有限,我不認為當今的教育體系是「錯的」,反觀是我們應當思考想教育出什麼樣的下一代。所謂的優秀學生,說穿的也是靠體制揀選而來,假如我們今天用成績來篩選,最後卻用品行來評估,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嗎?

對於國家投入許多資源的未來棟樑,大家確實會賦予更多的期待。就像投資不僅想要打平,定是想要成倍的賺回,因此即使只用考試成績篩選,大家仍希望優秀的學生既會唸數又有才藝,品德也要優良。在大家仰望那些看似不凡的人們時也得想起,他們終究是人,終究是受到現代社會的拉拔及篩選長大的,人不會天生完美,不會因為做好一件事就樣樣行得通。

因此,在看見明星學校的學生出了一些「狀況」後除了思考現代的教育是否出了差錯,也要思考在我們用道德標準檢視時,這些人當初又是如何被查核通過成為明星學校的一份子?

類小說型自傳,講述我具有神秘體質的家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