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2024大選:安樂死支持否?倫理的難題與人的宿命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賴、柯、侯、郭,極可能成為四腳督的態勢,每一位可能的候選人,皆積極參與各方活動。

  自柯表態支持安樂死後,筆者想談一談「安樂死」此一議題。

   以下就安樂死議題觀察四位候選人的政策。談完四位現在關於安樂死議題的立場後,為各位說明安樂死議題的掙扎與必要性。

一、柯的立場

   柯文哲的官方頻道在2023/8/16(三)播映在youtube頻道中的演講精華影片「你是否支持安樂死?醫療倫理與傳統文化大哉問!」中,回答了一位業者問的:「當總統之後,您會支持安樂死這件事情嗎?」 


  柯文哲回答的節選內容大致是「……能夠實施安樂死的國家,要那個國家的自律非常高。因為是這樣,死亡是由醫生定義的,所以要不要執行安樂死,是醫生制訂。現在標準做法是這樣,如果他決定,要找另外兩個醫師同意。我個人是贊成。」[1]

   從他的訪談片段來看,筆者認為此段對話表達的是柯文哲支持安樂死。但其就政治務實性來說明,表示該政策的推行依舊存在文化阻礙,因此言下未明之意似是「能兌現猶存未知數」。

 

二、賴、侯、郭的立場

   賴、侯、郭三人尚未端出確切關於安樂死方面的政策牛肉。而與安樂死較為相關的,或許就只有長照政策了,目前只觀察到賴、侯對於長照的機構與政策有政見,郭則尚無相關明確的政見。

   賴清德在2023年7月17日民進黨全代會演講提到要「......推動『長照3.0』,強化社會支持……(見影片連結約11分24秒到11分26秒處)」。2023年7月29日參與活動時,說:「……我會在「長照2.0」的基礎之上,推動『長照3.0』……」。關於「長照3.0」是什麼,這一點未清楚說明,或許與蔡總統2019競選提及的「五個增加」相同。即增加「總經費」、增加「照顧家庭」、增加「服務項目」、增加「日照中心」、增加每個區域的「平價住宿服務機構」。[2]

   侯友宜的長照政策則推日照中心,預計到2025年前再設置30間日間照顧中心,目標100間。[3]

   郭台銘目前尚無關於長照方面明確的政見,目前能找到有關長者福祉的消息,僅有2022年6月22日郭董以永齡慈善基金會創辦人身分捐贈千台PCR檢測儀給桃市府,而時任市長鄭文燦允諾這些PCR檢測儀將供長照機構使用,以降低長者重症死亡。[4]但其夫人曾馨瑩於2011年似有外傭濫用的爭議[5],猶未知郭董這十二年來對於長照的想法是否有蛻變,仍需持續觀察。 

  總而言之,無論是賴清德、侯友宜郭台銘,這三位僅於長照方面有所作為,其曾經提出的政策如上所見,但對於較敏感的安樂死議題,三人皆尚未表明立場。

 

三、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此段出於《論語.先進篇:第十二章》,講述子路先問「如何侍奉鬼神」,想理解傳統宗教禮俗的做法。但孔子回答他:「人都不能侍奉好,還談什麽侍奉鬼神?」爾後子路再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卻回答:「生都不瞭解,還談什麽瞭解死?」」

   此番對話,理應是傳達出對於生命的積極性,人們理應專注如何活著,如何活得更好,而非提前擔憂死亡。此番對話,對於上古中國人民天災洪患、旱災、飢荒、疫病或人禍戰亂、階級的壓迫等多番苦難來說的確有道理,彼時生命飄搖不定,隨時都會消逝。但放在如今,我們真能「未知生,焉知死」,完全不去理會死亡嗎?

   不理會死亡?無法,不可能,且不切實際。現代人的壽命已經比古代人的壽命長得許多,且台灣人的不健康餘命已到八年之久[6]。代表久病很可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困境,也是死亡前最大的一關。


四、安樂死:生命的尊嚴

   「安樂死」是透過醫療手段,讓病重者可以選擇在情況無可避免的惡化前,以富有尊嚴且掌控的方式,抵達人生的終點。如知名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在安樂死前的2018年6月5日發文:「……我每日腹痛 喝四次嗎啡:每次40CC。喝少了 照痛!喝多了站著都睡着、跌倒嘔吐!」[7]

   對於絕症患者,理應尊重個體意志與尊嚴: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生命有最終的掌控權,尊重個體意願可以是一種表達對尊嚴的尊重。因部分疾病可能導致無法忍受的痛苦,以現有醫療手段無法緩解。

  以癌症末期的疼痛為例,有人稱其為「癌痛」,分為「體感疼痛」、「內臟性疼痛」和「神經病變性疼痛」。皆因腫瘤影響身體,但其位置、大小、分布或已難以清除,癌末患者會因癌痛持續不斷、且劇烈的受苦,像是看不到希望之光,處於永恆的地獄,眼前只有死亡,而疼痛也使得患者無法思考。 [8]

  而著名挑戰「冰桶挑戰」提及的「漸凍症(ALS)」,症狀是肌肉萎縮與吞嚥,到末期會因肌肉萎縮而身體失能,但病人的心靈卻是靈敏的,身體除了一雙眼睛外,其他部位都無法操控,活潑的心靈被禁錮在沉重的軀體內,猶籠中鳥。現行藥物僅症狀治療,無法有效改變病程。[9] [10]

「冰桶挑戰」:韓國知名演員兼歌手的IU,在2023年7月11日也在IG上傳了她進行「冰桶挑戰」的影片,該圖是三立娛樂新聞記者宋亭誼翻攝自IU IG後組合的照片

「冰桶挑戰」:韓國知名演員兼歌手的IU,在2023年7月11日也在IG上傳了她進行「冰桶挑戰」的影片,該圖是三立娛樂新聞記者宋亭誼翻攝自IU IG後組合的照片

   其他病症的末期如腎病、帕森金氏症等等也有其無可奈何之處,但筆者便不再舉例。

  有部分安樂死的反對者認為,生命的終點用安寧緩和照護就足夠了,但筆者不認同。以下,筆者將分享自身家人的經歷,期盼提供讀者一些思考。


五、安寧照護

   現存的安寧照顧,相較於十餘年前,已十分普遍。筆者的外婆當初過世前,全台安寧病房的數量猶不多,是已陷入昏迷後才送去安寧病房。

  相較之下,這幾年間,長照政策推動下醫療環境已有進步。筆者的父親癌末後,選擇安寧科的治療。除了初次看診需經醫師評估,後續返家後,有安寧護理師到府定期探視,為他換傷口、了解病況,而醫師偶爾也會來到家裡親自診斷。只有藥物需要我們家人幫忙取。

  但畢竟是末期了,症狀每況愈下,疼痛日益加劇,父親無論醒著睡著都疼,脾氣也變得像是孩子一般。在護理師的建議下,讓他住進安寧病房。

   在安寧病房裡,護理師告知我們,只要患者疼痛就可以跟他們說,讓他們提供協助,也就是施打止痛劑。

   一直以來,在家裡總是喊痛的父親,終於在止痛劑的輔助下,久違地睡個安穩的好覺,不再時刻皺眉頭,有了些許平靜時光,這讓我們很安慰。 

  但過幾天後,父親的疼痛頻率越來越高,有一天我再跟護理站請求協助時,他們告知說:「我們不能再打(止痛針)了,劑量已經差不多了,若再打針的話,可能會讓他呼吸衰竭。」所以自然只能讓父親忍受這不必要且巨大的痛楚。

   就筆者經驗,安寧照顧絕對有幫助,且現有資源完善,無論是醫療緩和、心理諮商等資源都相當充足,協助讓生命有尊嚴的完成最後一程。但是,某一刻開始,當病痛超越界線後,安寧照顧又有其侷限了,只能讓病人活生生地被疼痛凌遲致死

   所以,筆者支持安樂死。有安樂死,部分末期患者才真正能善終,畫下平靜的休止符。


六、風險:謀殺?自殺?

   宗教上、道德上,皆有對協助自殺的舉動有疑慮。這部分已有非常多的電視節目討論。因筆者本人無宗教信仰,無法理解宗教哲學的衝突,此部分略過不談。但在公視主題之夜SHOW有一集安樂死議題的來賓中,有一位講者劉于濟講得非常好,他說:「……我認為在談安樂死之前,需要先把很多權利還給我們。」[11]


  權利究竟是指什麼呢?我認為,這涉及到讓重症患者能夠參與社會,以一種能夠獲得尊嚴的方式。現有的情況是,絕症病患面對失去工作後的現實,經濟自由也被剝奪,更早地體會人生無尊嚴無意議的悲慘情況。正因「沒錢萬萬不能」,這些病患缺乏醫療資源,更早步入人生終局。除了金錢與醫療的關係外,我們長照的系統尚有缺失,這樣在某種程度卻是我們這個不足的社會「謀殺」了那些資源不足的末期患者。

   另外一方面,執行安樂死的醫師在某種程度上,亦有醫療倫理的衝突,可能會有劊子手之自責。這一點十分重要,若要推行安樂死政策,亦需關注相關醫療專業跟醫師心理的教育培訓。


七、安樂死之前:社會福祉的加強

   根據上述理論,我認同在安樂死之前,有許多公共政策需改善。為了避免安樂死淪為階級謀殺,政府理應改進社會福利的作為,改善包含勞工權益、道路設計、醫療資源等議題的相關內容。

   工作方面,許多人確診絕症後就難以找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也可能因體能或治療時程無法配合。但工作,是社會參與,亦是必要的支持系統。許多患者即便身體不適仍懷有工作熱忱,卻因生病而被剝奪了社會參與。然而,現有的職場環境會歧視病友,因勞工環境的缺乏,鮮少有公司行號真的有職務代理人,只是加重其他同事的工作。為了避免這樣,許多公司乾脆不聘用病友。只有佛心老闆才願意聘僱罹患重病的勞工,這一點現階段無解,期待政府能更有解決相關議題的智慧。

   至於道路設計方面,不平整的路面,時寬時矮的人行道,都阻礙了可能成為輪椅族的末期病友出門,無法進行日常行為。這樣無疑會帶給病友上路的風險,且無法出門也剝奪了他們正常在街道行走的權利,在疾病末期,哪怕只要能完成小小的成就,例如能在街道活動,我想,這樣會是對病友微小但堅定的心靈支持。

   醫療方面,部分藥物、治療方案還很昂貴,而公立的健保病床又要排隊很久才能使用。若能改善,勢必會大大改變末期患者的生命品質,或許就不受太長的苦痛折磨了。

 

八、結語

  安樂死議題複雜而充滿挑戰,現存候選人中僅柯P表態,另外三位尚未表態。2024年的總統選舉,將對這議題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期待各位候選人能真誠表達立場,並提供明確的政策方針,以因應絕症病患的需求。

  尊重生命的尊嚴是所有人共同的價值,這無論是安樂死的反對者或支持者應該都會同意。筆者期盼政府要建立更包容、支持的社會環境,以確保絕症病患獲得適切的醫療和心理支援,在生命盡頭能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雖然希望能讓末期患者無痛自在,但在現階段,醫療與科技仍存在不足之處,生命終結前多半還是要受苦的。因此,希望能夠提供給病人多一個選擇──「安樂死」,讓他們有權自主決定,以最有尊嚴的方式結束人生旅程。

  無論誰當選,期盼未來的總統能重視絕症病患的需求,建立更完善的社會支援系統,讓每一個人在步入死亡的蔭谷時,都能真正的善終。


 

────────────────────────────────────────────

參考資料: 

  1. 柯文哲影片的逐字稿,可參考Shao John 的文章:[逐字] 柯文哲 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醫療倫理與傳統文化大哉問
  2. 記者翁聿煌.〈賴清德承諾:若當選將續推0到6歲國家養2.0、長照3.0〉自由時報.2023/7/29
  3. 記者張睿廷. 〈侯友宜推日照中心 2025年設100間〉.聯合報.2022/12/27
  4. 永齡慈善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捐贈千台「家用PCR核酸檢測儀」,鄭市長:供長照機構檢測,降低重症死亡率〉.桃園市政府新聞處.2022/6/22
  5.  記者林佩怡.〈外籍看護陪購物曾馨瑩挨罰3萬〉.中時新聞網.2011/11/24(原始連結已無,此為奇摩新聞網的連結)
  6.  記者王家瑜、林周義.〈活得老不一定活得好…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至80.86歲 「不健康餘命」達8年〉.中國時報.2023/5/30
  7. 傅達仁臉書(紀念帳號).2018/6/5
  8.  林以璿.〈「癌痛」痛起來要人命半數癌友卻不願服止痛藥醫生:藥物成癮機率0別強撐!〉.Heho健康網.2018/8/27
  9.  漸凍人協會.認識疾病頁面
  10.  姚建安.〈【末期生命的學習歷程】漸凍人的安寧緩和醫療〉.人間福報.2012/4/26
89會員
196內容數
常看韓劇,喜歡韓劇,也嘗試寫下一點兒心得分享,歡迎大家也來分享對影劇的喜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比政論節目更精彩!來看李白如何諷刺權貴古風  天津三月時    李白 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 朝爲斷腸花,暮逐東流水。 前水復後水,古今相續流。 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遊。 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 月落西上陽,餘輝半城樓。 衣冠照雲日,朝下散皇州。 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 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 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 香風引趙
avatar
鵬勛的讀書心得
2023-05-31
別人的正論,我的正解最近在日劇「我的姐姐」裡聽到了一段很有感觸的話:「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那是因為對方說的是正論,但不是正解。」
Thumbnail
avatar
Angel Li
2022-10-06
台湾政论节目可看清单-人物篇媒體人:唐湘龍、陳鳳馨、陳揮文、董智森、黃暐瀚 藍營:費鴻泰、賴世葆、王育敏、鄭惠文、徐巧芯 綠營:郭正亮 學界&專業人士:楊永明(國際關係)、賴岳謙、李鴻源 主持人:盧秀芳、王又正 偶爾可看:趙少康、沈富雄 諧星:王世堅
avatar
陈逸青
2021-10-17
《台獨狂想曲》 第一章 台語正論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avatar
林楷陞
2021-09-28
辯證唯物論(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 >意識 #意識的起源(自然基礎+社會化) 成長環境與自然因素決定意識的種類。 鮮活例子: 在亞洲生活的人與美洲或其他地方生活的人,觀念不一樣,向是西方人不理解何為防疫,到是把自由講的挺爛。 我小時候挺喜歡的幽靈姬,因為跟狼一起生活,所以認為自己是狼。 呆灣省人因為接
avatar
走心少女Maya
2021-08-01
辯證唯物論(三)#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鮮明例子: 科技勾起人的購買慾望,但科技是怎麼來的?是來自於一次次客觀物質、規律的主觀經驗,造成人想要科技更加進步、創新,這是反應物質的意識。像是芯片,國產芯片水平包括低高階芯片,已經能夠覆蓋所有基建、科技
Thumbnail
avatar
走心少女Maya
2021-08-01
辯證唯物論(一)關於物質世界 [馬哲學基本觀點] 1.物質 #物質概念=唯物主義+可知論 唯物主義: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本身具有獨立意識。在人類之前已有物質先存在。 可知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反應客觀物質世界。 ───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 鮮明例子: 物質導致產生思想,隨著產業變化科技發展,經濟結構改
avatar
走心少女Maya
2021-08-01
讀一論:正義不怕太高,只怕墮落沒有底!人人都是平等的嗎?如果是,那「平等」會有數量差嗎?一個人的價值和許多人的價值是平等的,還是許多人的價值大於一個人? 如果殺死一個人,可以救活三個人,那應不應該讓他犧牲呢?...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avatar
郝廣才
2021-07-05
論政統、道統與法統 世界上有所謂四大文明古國(註1) , 而今除中國文明仍然一脈相承, 至今依然存在, 其他三或四個古文明早已消失。中國文明之所以能永續流傳, 有諸多原因, 非本文所能容納, 但其中一項就是中國歷史講究「法統」。 (註1) 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埃及、巴比侖、印度及中國, 如果把希臘算上, 則是五大文明
Thumbnail
avatar
劉學銚
2021-04-16
無論政權如何轉移,中國都不會改變的理由即便改朝換代,中國依舊是中國、中國與西方的碰撞不會停止 試圖利用軟實力滲透歐美輿論的中國,卻在這次逮捕香港民主運動人士ー周庭,而暴露出其差勁的外交處理能力及野心。中國的根本是否不能改變?
Thumbnail
avatar
波波先生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