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難,難於上青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要擁有人民幣3個億(相當於近台幣15億),才能夠財務自由啊!」幾個1990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語出驚人!

「什麼?你剛才說什麼?」「要有3個億,才能財務自由?」我在席間突然清醒,確認一下我是否聽錯了?
這幾年的經濟改革與開放,的確為中國的年輕人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但是,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底下成長的孩子們,在日常生活裡,還是容易陷入許多的框架當中。
在這群金融圈精英的飯局裡,剛才的話題還在哪個熱帶海島尚未湧入大量遊客,西藏高原純淨自然風光的不可思議之旅,對於女神之峰─珠穆朗瑪峰的挑戰和無法言喻美景的嚮往。「不過,人生要做這麼多事情,得先達到財務自由。」話峰一轉,突然來到這個看似現實的財務問題。
像是忽然被聚光燈閃到,我忍不住激動地跳出來說:「是誰規定要擁有3個億,才能夠財務自由的?」「既然渴望自由,卻又設個頂上天的門檻,這叫哪門子的自由啊?!」原本熱絡交流的氛圍,頓時鴉雀無聲,安靜了十秒鐘~

「老實說,現今社會上有多少人真正擁有3個億呢?即使擁有3個億,他們達到所謂的財務自由了,但是,他們的人生擁有真正的自由嗎?」幾個年輕人露出心有戚戚焉的表情,陷入沉思。
「是啊,如果要等到那時候再來做些想做的事,不就什麼事都做不了了?」其中一位年輕人,彷彿像是被注入一股能量般地如雷灌頂。
我能理解在應試教育體系成長的他們,不僅僅得接受來自於學校的觀念,滿足父母親的期待,還得承受社會現實的壓力。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框架之下,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由於少子化,這群孩子可以說是從出生就被安排好一切了。在過去的一胎化的政策之下,一般家庭成員裡,一個新生兒是被6個大人(1對父母親+2對祖父母)爭相寵愛著。由於人口多﹑競爭大,在幼兒園﹑小學階段,想要擠進明星學校,入學不僅僅要抽籤,還需要考試。以前是小孩考才藝,四書五經有沒有背得滾瓜爛熟?能不能和外國人用英語流利對話?現在不但父母親也得參加考試,連學識背景﹑職業收入要加以評估,甚至還要考慮到未來是否有時間可以配合學校督導孩子的功課。
曾經在杭州工作時,聽到的例子就是,如果父母親都在「阿里巴巴」上班的孩子是不符合就學資格的,因為父母親太常加班,工作太忙了。更離譜的是,還有學校已經規定祖父母也要來參加考試。萬一小孩考上了,而大人沒考上的話,那就~悲劇了!😩

好不容易來到中學,接著面對高考階段的競爭壓力,那可真是無法想像。每天考不完的試是家常便飯,無止盡的挑燈夜戰更是常態。〘牛津英語詞典〙是從第一頁背到最後一頁。如果沒有考上「985﹑211院校」的雙一流學府(*註),接下來想考進一流學校的研究所都不容易。即使非常努力地考上了,也還是會有本科“非985院校”的正宗血統,而引起非議。
前幾年,在微博上就有一篇「對不起,你本科太差!根本不配考985」為題的文章在探討著這個議題。在江蘇省的常州大學(非985院校),有一間男生宿舍的8名學生全部考上了研究所,其中有一半更是考上了985名校的研究所。原本是個傳奇的美談,正在熱烈慶祝的同時,卻立即引起網路上的酸民開始用言論攻擊。雖然,大部份輿論振筆疾呼,即使非985名校畢業,未來在社會上,只要是透過努力,還是可以闖出一片天。但是,在這樣氛圍的大環境之下,許多人在被問及本科出身時,都多少有些自卑。再優秀的學生,也可能因為學歷,而邁不進好公司的門檻。
網路上曾製作過一份“中國百強企業最愛的大學排行榜”。結果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公司會選擇到國家985、211工程大學進行校園招聘,非重點(二本及以下)的高校只有不足10家百強企業會進駐校園。名校和名企之間總是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對接,非名校“出身”的學生找到好工作總是更難。
在探討是否名校畢業的同時,我更想問的是,念什麼學校?讀什麼科系?將來要進入什麼樣的企業工作?甚至,想找什麼樣的結婚對象?想過什麼樣的人生?這些孩子曾經為自己做過決定嗎?

曾有一位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跟我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他在考完高考之後,回到家鄉。當他在選擇填選志願時,村子裡的大爺大媽們,全跑到他們家集合,最後的志願卡是大家共同決定的。當時他沒有自己的想法,就這樣上了大學。在他即將升上大二時,忽然找到自己的興趣,想要轉系時,父母親不支持,他也就勉強地先把學業完成。現在的他非常後悔,學的是化工,在金融業工作,而他真正的興趣,卻是攝影。
名校與名企講求門當互對,在現今講求自由戀愛的時代,婚姻的門當互對階級觀念,仍然存在。在上海人民廣場公園的一隅,就是存在著所謂的「相親角」。一般來說,都是上海本地人才會在這裡互找對象。通常是彼此父母親拿著小孩的條件牌子~例如年齡多大?是否海歸?在名企工作嗎?在本地有沒有房?想要尋找的對象條件等,先互相比對確認過,才會安排相親碰面。
我不知道這樣的婚姻在現代社會裡是否會幸福?不過,從我另外一位女性友人的婚姻觀,稍稍可以窺探一二。
現在中國一線城市的男女結婚年齡雖然普遍在逐年上升,但是大多數地區的適婚年齡還是偏早。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一旦過了25歲還沒有找到結婚對象,就會開始被家裡催婚。
我這位女性友人是1988年出生的,幾年前由於家裡催婚,回到江西老家相親,與對方只見過3次面就結婚了,老公是遠房親戚的親戚。我問她,見過3次面就結婚了,將來會不會後悔?她只是淡淡地說,當時雙方都是基於來自家裡催婚的壓力,如果真的不合適,將來等孩子長大了,就離婚吧!哎呀,這也難怪每年高考結束之後,中國各城市都會來一波離婚潮,離婚率更是持續地節節高升。

難道得要有名校與名企的經歷,才能擁有所謂成功的人生嗎?哈,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曾經歷過這些。難道要對方是海外留學歸國的優秀菁英,並且在本地有房﹑有錢﹑有車才能結婚?哈,這個我更不明白了,因為當年這些條件都沒有,我也就這麼嫁了!難道要擁有3個億才能算是財務自由,從此過著開心自在的人生?哈,我還不清楚,或許我們可以用接下來的人生來拭目以待!
我只知道,時間有限,人生無常。金錢有限,夢想無限。人生的計劃藍圖,每個人的優先順序不同,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註:211、985、雙一流,指的是在中國頂尖的大學名校。

本文已發表於2018.05.01
avatar-img
17會員
13內容數
書房是夏綠蒂的小天地,喜歡被書堆淹沒的感覺。有新書淺嚐,也有舊書反芻,不定期會來發布閱讀心得,歡迎格友們一起來加入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最近常聽人說女兒要富養,長大才不會隨便一個男生對她好,就被騙去。恩~這句話在我身上確實適用。小時候被窮養的我遇到了年輕氣盛、有理想有目標的男生,我從鄉下部落跑去桃園唸書,畢業後仍然住在附近的學生宿舍,交了男朋友後搬到社區大樓跟男朋友同居,看著那樣的生活就以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習慣決定一切,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你的信念和教育方式會塑造下一代的財務狀況。所以你要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價值觀?你的孩子是會有錢還是貧窮,這全取決於你。《習慣致富》告訴我們也許沒有富爸爸,養成好習慣後,你自己可以變成孩子的富爸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最近常聽人說女兒要富養,長大才不會隨便一個男生對她好,就被騙去。恩~這句話在我身上確實適用。小時候被窮養的我遇到了年輕氣盛、有理想有目標的男生,我從鄉下部落跑去桃園唸書,畢業後仍然住在附近的學生宿舍,交了男朋友後搬到社區大樓跟男朋友同居,看著那樣的生活就以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習慣決定一切,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你的信念和教育方式會塑造下一代的財務狀況。所以你要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價值觀?你的孩子是會有錢還是貧窮,這全取決於你。《習慣致富》告訴我們也許沒有富爸爸,養成好習慣後,你自己可以變成孩子的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