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梅莉·史翠普飾)自掏腰包請求男方(湯米·李·瓊斯飾)為了「婚姻」共同接受為期一周的密集治療,不過男方初期仍對女方的行動感到不解,甚至將情緒投射到治療師(史提夫·卡爾飾)身上,直到治療師依序派出「環抱」、「撫摸」與「口愛」等家庭作業後,雙方才漸漸有意願袒露自己的內心話,於是在治療尾聲治療師也各別與雙方述說自己對兩人的觀點。最後,男方終於鼓起勇氣與女方和解,並開始有了一連串的親密互動。
《性福特訓班》是以「婚姻」為主軸,述說中年伴侶的危機。
「性」是本能的反應,「愛」是忠誠的行動。在接受療程前,男方對「婚姻」毫無意識,並認為「治療」等同於「承認」關係是有問題的,而這也是打擊男方自尊的歷程,所以當治療師聚焦於「撫摸」的時候才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與此同時,男方將「性愛」視為「工作」卻未能履行的原因歸咎於「被拒絕」的經歷,在臨床上確實會因引發「逃避」行為,並陷入「被動消極」的惡性循環,為此後期男方在治療師的提醒下才開始化被動為「主動」,並積極拉近與女方的距離。
「性」是激情的願望,「愛」是親密的行動。在接受療程前,女方對「婚姻」抱持一絲希望,並認為「治療」有助於「挽救」沒有親密互動的婚姻,而這也是女方表達自我的機會,所以當女方得知「作業」的內容後才會露出笑容。然而,男方的「抗拒」卻帶給她「清瘡」的不適感(痛感),而這也反映出「膿瘡」對親密關係的影響甚遠,為此後期女方在療程結束後仍對「婚姻」感到不自信,直到男方改變原有的行為模式才有所改變。
以「整體」為單位,認為「分辨」自身情感與想法,並表達是很重要的,為此治療師必須擔任「教練」的「中立」角色協助伴侶或家庭成員「自我分化」,以滿足個人與家庭的需求。換句話說,當我們站在不同的議題上爭執時,找到雙方的共識才能夠透過「詮釋」來改變伴侶或家庭成員的權力結構。以本電影為例,得知雙方前期對於「婚姻」的態度明顯不一致,治療師也順勢釐清了雙方對婚姻的期待,結果發現「需求」均停留在「想像」而無具體「行動」,才會陷入僵局。
以「關係」為單位,認為「議題」是反映「系統」無法運作的結果,為此治療師必須協助伴侶或家庭成員找到「無效」溝通的原因,並發展「有效」的溝通技巧方能疏通情緒經驗。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溝通姿態,以及理解行為訊息,便能夠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發展優勢與自我價值。以本電影為例,得知雙方中期對於「性愛」的體驗過於無力,治療師只能將重心轉至於「最好」的經驗,結果發現「實踐」仍有阻礙,而這個困難必須花時間慢慢練習才行。
以「結構」為基礎,評估「家庭史」與「愛情史」對伴侶或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如:界線),為此治療師必須引導伴侶或家庭成員重現「現在」的問題,並協助修正原有的規則,以達到重新框架的目的。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梳理角色與功能,便能夠在明確的「關係界線」中各司其職。
無論是「異性戀」還是「非異性戀」的愛情,我們都無法忽視「性」對「關係」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多數人關注「性行為」的狹義層面,遠更勝於「親密接觸」的廣義層面,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找不到共識的伴侶關係時,便會開始思考如何結束關係而非挽救關係,所以為了避免後續出現「攜兒離婚」的議題,我們該如何意識到伴侶關係的變化呢?又該如何滋潤原有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