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改變了我什麼?唯一需要準備的,是準備出發|聊聊美國0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一篇【思想實驗】在敘述美國如何作為一獨霸世界的強國,結尾下了這樣的總結:「假若我們也想要使世界觀『多樣性』,那麼,多去看看世界的構成,多去經驗世界,我們才有辦法從觀世界的過程裡,獲得世界觀。

我從美國回來了。是在洛杉磯兩個月的實習。

紫色的花是百子蓮,又名情人花。是洛杉磯隨處可見的花。

紫色的花是百子蓮,又名情人花。是洛杉磯隨處可見的花。


人生從來沒有規劃過要去美國的我,因為在今年一月初經歷了一個人際關係的大改動,而有了這樣的想法:「拜託讓我出國,去哪裡都好,我需要逃離這裡,去到另一個文化裡」。

於是乎,年初的時候開始瘋狂的翻找身邊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有什麼管道可以出國、有什麼補助可以申請。最終,我申請了一個華語教學的海外實習,也因為課程計畫所需,致使我上半年每週一到四都需要上課到晚上八點半,加上還嘗試透過創業計畫,籌備了一個精油品牌、舉辦工作坊、做了一款產品。

總而言之,就是進入了一個沒有作息可言的混亂時空,混亂到母親大人以為我偷偷休學,不然就是問了好幾次:「你是不是去轉成夜間部學生?」。

暑假兩個月去美國,很不真實。可能一方面是準備期太短,歷經實習面試、簽證面試、匆匆忙忙的趕出很多行政所需的資料,甚至直到出發前三天才買好機票。一方面我也在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嚮往過美國,所以才覺得不真實。又或者是基於,終於可以逃離既有的生活圈喘口氣,所以覺得不真實?

抵達洛杉磯的第八個夜晚,也是第一週的實習順利結束,在個人社群的限時動態,發佈了這樣的感觸:

有些東西還覺得很奇怪,還沒適應,或是腦袋還沒轉過來。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個人主義,所以又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這裡生活,挺舒服的……。因為這裡,什麼都有。所以,什麼都不奇怪。
頭上的金髮不奇怪,因為本來就有很多人是金髮,有黑髮不奇怪,因為這裡有很多亞洲人,英文說不好不奇怪,因為這裡就是移民組成的,吃素雖然不方便,但也不奇怪,人們聽到之後,不會著急的強迫回應:「吃素不好;什麼宗教;要多吃肉」我在這裡遇到的所有人就只是會回應我:「哦~所有肉都不吃嗎?」人們的提問,只是想要確保他們幫我點的餐點是正確的。
因為有各種原因的移民狀況、各種家庭成員組成的狀況,所以大家都保持著蠻好的距離。「There’s no American culture」還沒去過市中心,所以還沒見識過真正的洛杉磯。晚安,太平洋的另一面,晚安,漂亮的el mar。晚安。
註:「el mar」是西班牙文「海洋」的意思。

註:「el mar」是西班牙文「海洋」的意思。


或許是昨晚有用文字整理了一下頭緒與心情?又或者只是因為終於可以出門玩?還是只是因為時差所以很累?總之,是一個睡得不錯的夜晚。

抵達洛杉磯後,迎來的第八個清晨,左手吃著簡單為自己準備的燕麥奶配上兩片吐司,右手提筆自由書寫,在筆記本寫下了這段話:

出發前,會覺得需要準備很多很多,準備英文、準備行程、準備勇氣,然後真的來到這裡,才發現,其實沒有任何東西需要準備,唯一需要的,是準備出發。語言不流利?可以活下去,沒有排行程?前一晚肯定可以想出來。至於勇氣……會在旅途中長出來……。
在這裡每天都有做的事情是,好好吃三餐、折被子,但水喝很少。生活習慣重建,或許內心秩序也會重建。我喜歡,去到不同的地方看看,別人是如何生活。其實沒有culture shock,那個撼動,是,我更喜歡這個世界了。
自由書寫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沒有提筆,都不知道這些想法在腦袋裡竄來竄去。很高興我有寫下來。

自由書寫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沒有提筆,都不知道這些想法在腦袋裡竄來竄去。很高興我有寫下來。


這趟旅程給我最大、最深刻的價值影響是:其實真的沒有一定要怎樣。並且,永遠要記得對所有事物的發生,保有彈性。

·

·

·

後面是 Point Vicente Lighthouse

後面是 Point Vicente Lighthouse

美國還改變了我什麼?旅程,未完待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9會員
236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不知道對大家來說,美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是年輕有活力?是愛管閒事?是富強的大國?還是進步與激進的熔爐? 2010年,辛辛苦苦度過大三30學分地獄洗禮的我,因著大阿姨的幫忙,和表妹有了一個去美國遊學的機會。機會來得突然,從小聽西洋音樂看美劇的我,感覺就像“美國”夢突然來到眼前
Thumbnail
不知道對大家來說,美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是年輕有活力?是愛管閒事?是富強的大國?還是進步與激進的熔爐? 2010年,辛辛苦苦度過大三30學分地獄洗禮的我,因著大阿姨的幫忙,和表妹有了一個去美國遊學的機會。機會來得突然,從小聽西洋音樂看美劇的我,感覺就像“美國”夢突然來到眼前
Thumbnail
人生從來沒有規劃過要去美國的我,因為在今年一月初經歷了一個人際關係的大改動,而有了這樣的想法:「拜託讓我出國,去哪裡都好,我需要逃離這裡,去到另一個文化裡」。
Thumbnail
人生從來沒有規劃過要去美國的我,因為在今年一月初經歷了一個人際關係的大改動,而有了這樣的想法:「拜託讓我出國,去哪裡都好,我需要逃離這裡,去到另一個文化裡」。
Thumbnail
說起來很有意思,台灣很崇拜美國也對美國算是情感上比較熟悉,但自從去過歐洲之後,我對美國的感覺就不如小時候那樣崇拜. 台灣對美國有特殊的情感,我們也從好萊塢電影認識美國,全台瘋迷學習英語這件事情,跟美國也有很大的關係.整體來說,我相信說台灣崇拜美國,應該是相當合理的描述.自從長大後有機會認識不同國家的
Thumbnail
說起來很有意思,台灣很崇拜美國也對美國算是情感上比較熟悉,但自從去過歐洲之後,我對美國的感覺就不如小時候那樣崇拜. 台灣對美國有特殊的情感,我們也從好萊塢電影認識美國,全台瘋迷學習英語這件事情,跟美國也有很大的關係.整體來說,我相信說台灣崇拜美國,應該是相當合理的描述.自從長大後有機會認識不同國家的
Thumbnail
再次踏上美國,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持續精進,不過不是為了做給誰看,而是「為了面對許多未知、卻令人雀躍的事物,得以持續學習和探索。」--《灰階思考》
Thumbnail
再次踏上美國,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持續精進,不過不是為了做給誰看,而是「為了面對許多未知、卻令人雀躍的事物,得以持續學習和探索。」--《灰階思考》
Thumbnail
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裏。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Thumbnail
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裏。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Thumbnail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橫越美國】44/100 再次前往美國的期盼,年初時都還很模糊,直到四月初突然遭遇一件大事,才匆匆促成飛往美國的行程。 1997年4月28日,隔了六年之後,再次來到美國。這一趟,預計花一個月的時間,從美國西岸開始,舊金山(San Francisco)、洛杉磯(Los Ang
Thumbnail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橫越美國】44/100 再次前往美國的期盼,年初時都還很模糊,直到四月初突然遭遇一件大事,才匆匆促成飛往美國的行程。 1997年4月28日,隔了六年之後,再次來到美國。這一趟,預計花一個月的時間,從美國西岸開始,舊金山(San Francisco)、洛杉磯(Los Ang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