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工具 並不是取代人類的 而是讓我們更有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所有的知識和資訊都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知識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我理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然而也許我們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仍有眾多領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科技的崛起確實改變了許多領域,但我們不應過分擔心科技會完全取代人類的角色。科技僅能在某些方面替代人力,卻難以在所有領域都取得全面性的作用。

過去,資訊搜索和知識整理等工作都需要人類進行,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工作將變得越來越不需要人類參與。這實際上是一個正向的變革,因為它大幅減少了人力所需的時間。

當人工智能能夠迅速整理大量資訊並生成重點摘要時,以前需要倚賴助手或幕僚的工作將不再必要。這些文字處理工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現在我們可以將這些時間用於更有價值的溝通協調工作,以及創造性和發想方面。

科技的發展從未完全取代人力,每個時代都會面臨科技變革。有些工作可能會消失,但同時也會有新的工作出現。

害怕被取代的情緒通常源自於人們對於改變的不適應,他們可能不願意改變現有的習慣。然而,應該抗拒的是對於重新學習的抗拒,而不是科技帶來的替代和便利。

過去的例子中,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取代了郵差的角色,電子金融交易和智能手機改變了銀行櫃台人員的工作。然而,人力並未因此而消失,而是轉向創造性的工作,促進了新的服務業和業態的出現。

隨著2023年初,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人們感到震驚卻也讚嘆。然而,半年後,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潛力以及對社會的幫助。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新的AI工具,因為這些工具能夠節省時間,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從事我們想做的事情。

換句話說,儘管時間量保持不變,但我們能夠完成的任務更多。這對於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無限可能的人來說,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當前有許多電影探討了以人工智能為主題,並反映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各種威脅。然而,我們不應總是懷著恐懼的態度看待我們不了解的可能性。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具有智慧,也許它們會運用這智慧去清除那些不善良的勢力,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總之,人工智能帶來了變革,但我們不應害怕,而是應該積極學習適應這些變化,以及利用科技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文 Steve
圖 MidJourne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廣義人智學的研究實踐家
21會員
61內容數
人智學包羅萬象,涵蓋社會科學,人文,心理學和神秘學等領域,當然也包括商學等。我深度研究組織行為學以及生命科學包括命理學等領域,這邊是我的小品發布的地方,讓大家多多認識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4/25
回顧近年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已演變為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從現階段的格局觀察,這場對決的勝負已初步定調,中國正處於明顯的劣勢。 習近平執政後推行的「戰狼外交」與強勢的霸權展演,短期內或許成功凝聚了國內的民族情緒,滿足了內部對民族榮耀的渴望。然而這樣的策略...
2025/04/25
回顧近年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已演變為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從現階段的格局觀察,這場對決的勝負已初步定調,中國正處於明顯的劣勢。 習近平執政後推行的「戰狼外交」與強勢的霸權展演,短期內或許成功凝聚了國內的民族情緒,滿足了內部對民族榮耀的渴望。然而這樣的策略...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30年至2060年間,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其決策和合作工作容易受到衝擊。 這將對就業市場帶來劇變,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和職業技能的過時。傳統職業將面臨嚴峻挑戰,迫使人們迅速適應新技能和工作方式。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30年至2060年間,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其決策和合作工作容易受到衝擊。 這將對就業市場帶來劇變,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和職業技能的過時。傳統職業將面臨嚴峻挑戰,迫使人們迅速適應新技能和工作方式。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隨著所有的知識和資訊都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知識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我理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然而也許我們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仍有眾多領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科技的崛起確實改變了許多領域,但我們不應過分擔心科技會完全取代人類的角色。科技僅能在某些方面替代人力,卻難以在所
Thumbnail
隨著所有的知識和資訊都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知識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你是否感到擔憂?我理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然而也許我們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仍有眾多領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科技的崛起確實改變了許多領域,但我們不應過分擔心科技會完全取代人類的角色。科技僅能在某些方面替代人力,卻難以在所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能處於技術創新的最前沿,涵蓋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一系列技術,近年來不斷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人工智能算法現在能夠產生原創且引人注目的內容,包括圖片、音樂,甚至和人類原創相似的文本。 正是這些功能讓像 ChatGPT 這樣的應用獲得了媒體的廣泛報導。
Thumbnail
生成式人工智能處於技術創新的最前沿,涵蓋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一系列技術,近年來不斷發展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人工智能算法現在能夠產生原創且引人注目的內容,包括圖片、音樂,甚至和人類原創相似的文本。 正是這些功能讓像 ChatGPT 這樣的應用獲得了媒體的廣泛報導。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AI)已經不再是科幻情節,而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能家居助手,AI的足跡已經遍布各個領域。但對於那些身處技術行業的專業人士,AI的崛起可能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方式、甚至他們的工作角色都將發生劇烈變化。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AI)已經不再是科幻情節,而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能家居助手,AI的足跡已經遍布各個領域。但對於那些身處技術行業的專業人士,AI的崛起可能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方式、甚至他們的工作角色都將發生劇烈變化。
Thumbnail
AI會取代人類嗎?這是當今最為熱門和深刻的問題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涉及技術,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
Thumbnail
AI會取代人類嗎?這是當今最為熱門和深刻的問題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涉及技術,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從而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
Thumbnail
2023人類即將邁向新的科技時代, 面臨新時代來臨人們總會感到一陣慌亂, 分享一些我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3人類即將邁向新的科技時代, 面臨新時代來臨人們總會感到一陣慌亂, 分享一些我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隨著時代更迭,AI的功能也日益更新,人工智慧也已經成為現今最備受矚目的焦點。而AI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幾乎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在這充斥著AI的世代,讓人們也不禁開始思考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利與弊。
Thumbnail
隨著時代更迭,AI的功能也日益更新,人工智慧也已經成為現今最備受矚目的焦點。而AI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幾乎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在這充斥著AI的世代,讓人們也不禁開始思考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利與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