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路過書店,習慣性的進去逛了逛。

擺在最顯眼位置的,向來是財經與心理勵志,翻看這些我不常閱讀的書,常有「原來有人是這樣想的啊」的感覺。

近一兩年來,人文史地的書似乎也頗受關注。各種角度的歴史與人物評傳,書名越做越聳動,但內容卻未必推陳出新。或許光放在書架上就可以唬住不少人吧。

文學書的出版量大,爭奪有限的平台空間,頗為辛苦。但我常好奇書店的選擇標準,特別是沒那麼有獨特個性的連鎖書店。

raw-image

今天看見幾本我昨天在講座上推薦的翻譯小說一起擺在平台上,覺得甚是有趣。出版時間與內容風格差距甚大,作者、出版社都不同的幾本小說,是基於什麼理由放在一起呢?

難道書店店員也聽了我昨天的講座嗎(當然不是😆)

逛書店,除了買書,也不時要解謎,挺好。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妳竟然又帶書出門,真的太誇張了吧!」 無論只是去離家不到幾分鐘的地方,抑或是明知道不可能有時間閱讀的場合,我還是至少會從書架上挑選一本至兩本書出門,以緩解想閱讀卻沒有文字可讀的焦慮,也因此每每被女兒發現又攜帶書本出門時,忍不住帶著笑意叨念我一番。 當多數人踏進百貨公司享受眼花撩亂的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妳竟然又帶書出門,真的太誇張了吧!」 無論只是去離家不到幾分鐘的地方,抑或是明知道不可能有時間閱讀的場合,我還是至少會從書架上挑選一本至兩本書出門,以緩解想閱讀卻沒有文字可讀的焦慮,也因此每每被女兒發現又攜帶書本出門時,忍不住帶著笑意叨念我一番。 當多數人踏進百貨公司享受眼花撩亂的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