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啟動的世界即將到來?關於神經科技是否需要管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幾個月前ChatGPT橫空出世,瞬間捲起了一股AI風潮,不管是寫文章,或是繪畫,都能使用這個強大的輔助工具,而處理器大老Nvidia也搭上看漲的未來,股價波波波往上攀。不過,在大家high翻天慶祝的同時,人類卻已預感到被AI支配的恐懼(唉呦這次反應很快),打算在暴風成長的初期,先打勾勾講好規定,免得最後被人工智慧反撲。

人工智慧界的共識,約定保障未來的世界安全

2023年7月,七間人工智慧的領頭公司(Amazon, Anthropic, Google, Inflection, Meta, Microsoft, OpenAI)代表人齊聚白宮,與美國總統 Joe Biden 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自主管理旗下的AI產品,例如在產品在發表前須經內、外專家的安全測試,或是透過AI釋出的各式作品須加上浮水印等,以確保將來研發及使用相關工具的安全性。

大家有想過未來的AI世界會長怎樣嗎?

不只AI需要特別關照,神經科技也剉咧等

不過,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舉個老掉牙,但非常經典的例子,在《全面啟動》的故事中,主角群的任務是要植入意念到雇主敵手兒子的大腦,使他瓦解自己父親的事業,這部2010年上映的電影,以當時的技術來看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就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似乎並非完全不可能!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透過神經科技的技術與裝置,能以侵入或非侵入的方式(取決於是否會進入人體)偵測腦波,甚至還能改變大腦活動,到目前為止,使癱瘓的人重新開始行走,讓人用「想」的說話,已經難不倒神經科學家、神經工程師們,而暴增的專利申請送件,還有高達33億美金的資金挹注,也顯現出在業界,不管是新創公司,或是科技巨頭,都相中這片藍海,想要挖出深埋底下的大秘寶!

科技的進步將對未來帶來多大變革?

神經也需要權利!站出來為你的大腦發聲

One area in need of regulation is the potential for neurotechnologies to be used for profiling individuals and the Orwellian idea of manipulating people' s thoughts and behaviour.  (Drew 2023)

會議中,他們提及其中之一需要被管制的領域,是那些有潛力造成性格改變,或操縱他人思想與行為的技術(《全面啟動》中的李奧納多肯定要被記好幾支大過),因應這項議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技中心的教授 Rafael Yuste 與他的同事們提出神經權利(Neurorights)的概念,這個詞在幾年前由他們創造,總共有五個面向,保障使用者的個性、自由意志、腦波資料安全性、取用科技的公平性,並且任何人都不能使用神經科技取得的片面資料來評判一個人。

總共五項神經權利 (Iberdrola)

總共五項神經權利 (Iberdrola)

事情還沒結束,坐等11月的投票結果

全世界目前有智利、西班牙、斯洛維尼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在研擬相關法案,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將於11月投票,決定是否要共同擬定一套神經科技的管理規則,如同他們在AI領域所做的一樣。我認為管制絕對有其必要性,希望大家都能好好遵守,怕出現個瘋狂科學家毀滅世界就不好了,神經科技有它能帶來的好處,就現階段而言,在醫療及科學研究上功不可沒,但若有朝一日失控,步向科幻電影的情節,可就是個災難。各位讀者看到這邊,覺得該不該管制神經科學相關技術呢?或是對未來世界有什麼腦洞大開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資料來源:

  1. 會議報導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405-y
  2. 神經權利相關文章及圖片來源: https://www.iberdrola.com/innovation/neurorights


追蹤我個人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8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討論科學傳播中風險溝通的重要性,強調情緒、信任和媒體報導等因素對公眾風險認知的影響,並提倡回應性溝通模式,透過風險評估和管理,針對公眾的擔憂進行有效溝通。
Thumbnail
2024/11/10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2024/11/10
這篇文章探討了科學新聞的定義及其重要性,特別是科學記者在傳播科學知識中的角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科學家能直接與公眾溝通,削弱了科學記者的傳播獨特性。然而,科學記者除了傳遞新知,還能進行深入報導、檢視科學的可靠性。文章還強調科學新聞的批判性質,及其在面對假訊息的挑戰中所需的全新思考。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2024/07/04
這篇文章介紹了杜鵑鳥與宿主之間的軍備競賽,探討了其蛋與雛鳥的辨識方式與共演化的過程。文章著重介紹了劍橋大學的研究、研究者的背景,並參考了原始論文及專家訪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不知從何時開始,AI、AI、AI、AI、AI、AI、AI、AI、AI、AI、AI、AI、開頭的新聞報導報章雜誌如同下雨前的飛蟻串出,正盤旋在我們凝視的燈光中間打轉。 為此,各國政府高層、科技相關或AI的頂尖學者們似乎也意識到嚴重性而紛紛跳出表態。 但一個AI、各自表述,來看看大家的唇槍舌戰!!
Thumbnail
不知從何時開始,AI、AI、AI、AI、AI、AI、AI、AI、AI、AI、AI、AI、開頭的新聞報導報章雜誌如同下雨前的飛蟻串出,正盤旋在我們凝視的燈光中間打轉。 為此,各國政府高層、科技相關或AI的頂尖學者們似乎也意識到嚴重性而紛紛跳出表態。 但一個AI、各自表述,來看看大家的唇槍舌戰!!
Thumbnail
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Thumbnail
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Thumbnail
相較於過去 AR/VR 或是 Web3 熱潮,AI 壓倒性地因為 ChatGPT 更快走進一般人的生活之中——我們看見虛擬主播、虛擬品牌網紅的崛起,見證 AI 不斷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甚至馬斯克一度還站出來想暫緩 AI 訓練半年。社會變化太快,發展趕不上變化確實可能要慢,但,真的慢的下來嗎?
Thumbnail
相較於過去 AR/VR 或是 Web3 熱潮,AI 壓倒性地因為 ChatGPT 更快走進一般人的生活之中——我們看見虛擬主播、虛擬品牌網紅的崛起,見證 AI 不斷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甚至馬斯克一度還站出來想暫緩 AI 訓練半年。社會變化太快,發展趕不上變化確實可能要慢,但,真的慢的下來嗎?
Thumbnail
人類創造GPT,GPT創造電腦。 超越界限的藍圖 人類創造了語言模型(LLM)GPT,這一巨大的突破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展。 然而,有些科學家開始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GPT能夠自我演化,那麼是否能夠利用GPT設計出晶片,並創造出更強大的電腦?」 這個設想引發了人們對於未來的無限遐想和關於人類與技
Thumbnail
人類創造GPT,GPT創造電腦。 超越界限的藍圖 人類創造了語言模型(LLM)GPT,這一巨大的突破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展。 然而,有些科學家開始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GPT能夠自我演化,那麼是否能夠利用GPT設計出晶片,並創造出更強大的電腦?」 這個設想引發了人們對於未來的無限遐想和關於人類與技
Thumbnail
這一期的《怪獸雙週快報》,我們將從近期的熱門話題:暫停 AI 研發的公開信連署開始,結合科技思想家 KK 以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管理學,思考我們個人在這個浪潮當下,可以持續精進自我的方向。
Thumbnail
這一期的《怪獸雙週快報》,我們將從近期的熱門話題:暫停 AI 研發的公開信連署開始,結合科技思想家 KK 以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管理學,思考我們個人在這個浪潮當下,可以持續精進自我的方向。
Thumbnail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Thumbnail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Thumbnail
世界目前正處於人工智能 (AI) 革命之中。 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和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未來世界將嚴重依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之一是自動化領域。 自動化是指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使用技術來執行任務,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然而,人工智能的
Thumbnail
世界目前正處於人工智能 (AI) 革命之中。 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和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未來世界將嚴重依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之一是自動化領域。 自動化是指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使用技術來執行任務,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然而,人工智能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