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態度-施比受更有福】Input-Output讀與寫 系列

2023/09/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Input-Output讀與寫

【成功的態度-施比受更有福】

Input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第一章:善有善報:談「施比受多」的風險與酬賞

Output

讀這本書時,我特意好好的看開頭各方的推薦評語,想從其中來判斷這本書是否有料到值得我花時間好好讀。在好評推薦語中,我捕捉到幾個重點:這是一本結合商場和科學的研究領域,有憑有據,以精彩案例帶出作者洞見的書,要闡明的重點是我們的成功取決於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而那個成功的不二法門是分享,也就是給予。

在書中的第一章提到人際的互動關係可以分為三種:索取者、互利者及給予者。索取者奉為圭臬的話是「我得保護自己,否則誰會保護我?」給予者則常先重視別人的利益,關心他人。互利者則是人們通常會採取的態度,為可預期的好處付出代價。

作者把「施」與「受」放到風險和酬賞的天秤上來進行評估及研究,這是我這個東方文化中長大的人不會有的思維邏輯,對於「施」與「受」,相信大家一定不用搖頭晃腦也能說出「施比受更有福」這麼理所當然的話,竟然有人拿來做研究,那個人就是本書作者亞當‧格蘭特。

亞當‧格蘭特是「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三十不到就成為華頓商學院終身聘教授。他在書中提出的第一個名人例證就非常有說服力,那就是林肯的從政之路。林肯從當律師到總統,一路上秉持的就是正直以及以眾人的利益為重。雖然一開始多有挫敗,但「給予」的力量讓他有長跑的動能,獲得對手的敬重,敵人變朋友,心甘情願地拿出資源助攻總統大位。作者比擬給予者是馬拉松選手,路遙知馬力,證明「施比受有福」是有科學根據的。

要把自己手上的資源給對手,相信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如果只是假裝給予,不是發自內心的態度更是無法持久,也就會成為作者所研究出的失敗「給予者」。作者從研究結果中發現在職場上表現最差和表現最好的人都是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多為中庸之流。 一個給予者成功與否的判定得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並且採取有智慧的策略和選擇才是關鍵所在,明白創造出多贏的局面才是真成功的給予態度。

在這一章當中,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作者稱依自己愛好選課學習為「創造自己的主修學位」。如此拆框架的想法真是太酷了,我也把這個想法分享給一位大一新鮮人,建議他對學校所有開出來的課進行了解,自己排課程地圖,創造自己的主修,這樣學習就不會中文系就是那個樣子,土木系也不會再被戲稱又土又木了。如此也可以從自己的主修慢慢勾勒出自己的輪廓線,去認出「我是誰」,已經出社會的大人也可以比照辦理,多元社會,團隊工作就是要給出自己的專長,再次創造自己的主修,用快樂學習,以專業給予,這是作者研究出的成功秘訣。

圖片來源:網路


所有心情:20趙鸞美、Uhla Yang和其他18人



    吳幸蓉
    吳幸蓉
    我有三個愛人:閱讀、寫作、旅行,都是人間極率美之事,我願意一輩子與他們同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